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陈华 《华东科技》2004,(11):8-11
这也许就是文明的故事。翻开人类历史长长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 人类从非洲走来,在亚洲发明农业文明,在欧洲创造工业文明,在美洲孕育知识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工业和城市为基础的经典现代化,那么,第二次现代化是以科学和信息为基础的新现代化,这次现代化,注定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次现代化里,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20年中国将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1960年的平均水平。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国家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我们渴望的吗?现代化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吗?现代化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曾经,“现代化”显得那么神奇,那么遥远。1月30日,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第十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宣布:现代化并不遥远,再过10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伴随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第三次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世界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新的现代化理论提出,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立足于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模式。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开放的、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三次是电力和运输革命,第四次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它们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前四次浪潮,包括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它将推动世界现代化的第五次浪潮。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将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但也将带来伦理挑战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最近媒体对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报道增多,继5月17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机遇与对策——从人类文明与世界现代化角度看科技革命"一文后,现又看到"百名院士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看法和建议"(见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8578.shtm).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不仅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在中国历史上,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描绘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现代化经济发展思想,以革命化为重要特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向世人展示了孙中山立足国情,对中国经济现代化进行探索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交往的现代化、器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辨证关系,认为人的现代化既是中国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中国现代化最根本的动力.人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其它方面的成败得失,亦是其它方面成败得失的检验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体西用”与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清末以降百年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中国的现代化思想是以先进知识分子对现代化问题的认知、选择和规划为基底的。而“中体西用”也正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化之最早的反应模式。这两者的关系形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文化难题。超越西方现代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裂的困局 ,寻求一条“科技”与“道德”协调、“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健全的现代化道路 ,无疑体现了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孜孜探索和努力构建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政治文明”概念,并将其确定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又一次理论突破。它超越了中西传统政治文明的发展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又体现了对价值追求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指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今年全完工作的大局”。号召我们认清这个大局,服务于和服从于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自觉行动,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了自觉地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看.关键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 ,并受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研究一国的教育必须研究该国的文化传统。教育有选择、传播、发现、创造文化的功能。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既有矛盾 ,又互相依存。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用民族性、时代性两个标准对民族文化传统加以批判地继承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创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民族文化。同时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对于教育本身的旧传统、旧观念也需要改造和转变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的发展前景是特殊教育现代化,也是特殊教育界同仁的理想追求.通过分析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和基本特征,剖析了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的现状,提出了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与德育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新的形势,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现代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高校教师与德育之间的关系着手,探讨我国高校教师如何适应德育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在清末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法学教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清末的法制现代化。同时也指出,就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来看,清末法学教育对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有着加速和阻滞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5.
女子高等教育,灵敏地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现代化过程和现代化程度.1949年以后,女子接受高等教育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中国女子高等教育,还远未实现“男女平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应在21世纪获得巨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是导致我国大学生现代适应性差的重要原因,而这种教育目的观的形成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历史上的“重社会,轻个人”和现实中的“重记忆,轻创造”是重要的两点。为此,作者提出要塑造现代化的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目的观。  相似文献   

17.
管理现代化作为高等教育现代化中的关键一环,在整个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首先面临的就是观念的转变。本从树立高等教育管理的市场观念、人本观念、创新观念和法治观念等几个方面对高等教育管理观念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的到来,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都大为拓展,基于人,社会和自然界广阔背景上思考德育新功能,有助于适当与适度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高等教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自1959年获得自治后,其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相继新建并整合了几所高校。到目前为止,新加坡共有六所高校(两所大学和四所学院)。本文就新加坡六所高校的历史现状以及两项重大改革措施(即重视通才教育和招生制度的改革)作出简要介绍,并对新加坡高等教育的三个突出特征即国际化程度高、职业化程度高和现代化程度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职业高中的美术教育要立足于市场经济,职高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服务市场经济、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职高美术教育应跳出传统美术教育旧的束缚,使学生接受市场经济和企业文化精神熏陶,成为具有先进经营理念和富有美学文化底蕴的跨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