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及其生态学原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模式的研究,认为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是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的理论依据,提出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必须遵循生物相生相养原则、生物共存原则,并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工程为实例,阐述了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项研究以辽宁省阜新市矿区排土场为研究对象,依据恢复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土壤学等理论,在分析排土场的立地条件基础上,深入系统地研究排土场的土壤改良效益.根据排土场土地复垦及景观规划目标以及排土场植被配置原则,详细分析了土地复垦与规划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工矿区是工程建设区、工厂和矿区的总称 ,是指国土范围内修筑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和开办矿山、电力、化工、石油等工业企业以及采矿、取石、挖砂等建设活动的场地。工矿区、尤其是矿区 ,是国土范围内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 ,也是国土范围内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论述了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及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对其效益的影响 ,规划方案应具有的特点 ,必备的政策、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和从长计议、及早进行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重大意义。一、以…  相似文献   

4.
结合阜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工作的进行,通过现场调研与测试,分别对排土场区域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的气温、地表温度、地温、土壤水分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观测,进一步分析得出排土场植被恢复后的小气候变化的生态效应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谭辉  钟铁  白怀良  李香梅 《科技资讯》2009,(26):150-152
矿山开采已成为迄今最大规模的破坏地表和生态系统的有组织的人类活动。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开发利用变的尤为重要。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堆积时间的土壤进行取样分析,从而来确定土壤和复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排土扬土壤为弱碱性,这可能与采矿母岩为碳酸盐有关。排土场中石渣的有机质含量均比其它区域的有机质含量低。从所选物种的栽植方式和生长状况分析来看,客土种植植物成活率较高,后期植被恢复所选的速生乔未和乡土物种均表现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平台上种植的草本生长不良。从复垦所选物种来看,生态恢复早期应选择生态效益明显的乡土物种,以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兼顾经济效益。本研究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期为该矿其它排土场的生态恢复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模糊决策方法,建立了简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部分学生的成绩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运用Borda数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数学素质更合理的排名,并对一些隐藏信息进行挖掘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公众生活对热水需求的主要技术指标,参照热水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成本采用现代应用数学中的Borda数排序法对热水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太阳能热水产品就有较高的综合性能,同时结合市场发展的现状讨论的热水市场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伟 《科技资讯》2011,(17):19-20
从露天开采形成排土场的水土流失角度出发,提出了排土场工程复垦技术。其中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主要有边坡整形设计、排土场斜坡整治技术、排水系统配置技术和排土场固土护坡技术;排土场平台径流分散措施主要有最终平台的整治和下部台阶平台的整治;排土场边坡径流分散措施主要是对于坡度>35°的台阶边坡,可适当进行缓坡措施,在边坡水平沟整地基础上建立以柠条、沙棘等耐旱固土灌木为主的等高植物篱;排土场工程复垦关键技术主要有平盘整治工程、客土回填工程和水土保持生物工程。  相似文献   

9.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与土壤环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的关系,以阜新海州排土场为例,应用DCCA排序分析方法研究植被和土壤环境关系,排序图显示第一排序轴与pH和速效K呈负相关关系,而与速效P、速效N、有机质、全N、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第二排序轴与速效P、电导率和速效N呈正相关,与其他土壤因子负相关.植被种类的分布象限表明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排土场较为恶劣的土壤环境中生长良好.综合分析认为:在阜新海州排土场植被恢复初期适合种植的乔木物种为刺槐(Robmia pseucdoacacia),随着植被恢复和停止排矸年限延长,土壤环境改善,植被种类增多,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等草本植被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一种具有序区间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方案偏好信息为序区间形式的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分析方法.首先对具有序区间偏好信息的群决策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依据传统Borda法的基本思路,将序区间偏好信息转化为Borda数值表,根据序区间的特点确定Borda分值计算规则;依据此Borda分值计算规则给出确定每个方案总Borda分值的计算公式,并根据每个方案总Borda分值的大小来进行方案排序;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本文给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煤炭资源开采大国,因采煤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露天采煤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对探索适合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实现煤炭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应用露天采矿、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农学、水土保持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进行20余年的系统研究,初步形成适合黄土高原类似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技术体系,包括矿区生态系统受损分析、生态重建障碍因子分析、人工生态系统重建规划与设计、土地重塑工艺、土壤重构工艺和植被重建工艺,并提出平朔矿区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将引伸今后研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环境减灾小卫星(HJ-CCD)产品,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Fg)和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动态监测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的效果,与同期现场统计数据(株高、地径和冠幅)的对比分析表明,接菌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和地上植物生物量,有效恢复了地表植被.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根际土壤采样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接菌改良了植物根际微环境,扩大了根系吸收营养的范围,有利于矿区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矿区面临生态恢复的艰巨任务.中国以煤炭为主的矿业城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枯竭矿区以中东部为主.在资源枯竭矿区,不同的矿产类型、开采方式、自然条件及"采、选、冶"等不同的生产活动,形成了压占、挖损、塌陷、污染等土地损毁类型.鉴于土地复垦途径的不同,提出乡村生态农业、城郊湿地公园或郊野公园、矿山公园等生态恢复方案.结合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经验,分析了耕地复垦的景观重建和施工技术,河流水系修复、水分循环小气候修复、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技术,积水区土体处理与造景、地表植被恢复与造景、道路系统改造与景观连通、采矿遗迹的保护与改造等湿地修复技术,沉陷积水净化、积水水面改造、动植物配置等水体修复技术,村落特色保护与规划、建筑物基础建造等村落恢复技术,山脊生态廊道修复、山体的自然生态植被恢复和重建等山体恢复技术,林地选择与布局、树种规划、煤矸石山等废弃地抗旱栽植等林地重建技术等.在科学规划、及时有效治理下,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可得到修复,并能够促进矿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2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采矿等生产建设活动破坏了大量土地,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焦点.回顾了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20年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在分析土地复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学科展的战略及任务:①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的机制;②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及监管;③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规划设计技术;④减轻矿山土地与环境损伤的理论与技术;⑤共性和差异性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⑥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程质量的检测技术与装备.  相似文献   

15.
煤矿塌陷区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的土壤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淮北煤矿塌陷区复垦地为基地,研究挖深垫浅造地、粉煤灰充填造地、煤矸石充填造地三种不同复垦方法的复垦地土壤随复垦时间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煤矿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后,土壤化学性质逐渐恢复,复垦20年后.土壤化学性质已接近当地耕地.采取挖深垫浅复垦的耕地土壤化学性质恢复快,而粉煤灰充填和煤矸石充填复垦的耕地土壤化学性质恢复较慢,建议耕作时增加培肥,以加速土壤恢复.  相似文献   

16.
围填海是人类在沿海城市土地紧张的情况下拓展生存和生活空间的重要方式。围填海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海岸带生态系统及海洋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系统总结围填海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围填海生态效应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相关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矿区生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区生态重建涉及学科多、面广 ,而中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 ,许多地区或矿区采用单一植被恢复生态系统 ,但效果不佳 ,往往出现生态系统不稳定等现象。根据生物协同进化、生态环境多样性平衡原理 ,提出了土壤治理、植被恢复并结合微生物生态恢复等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的累积性变化做了量化分析,尝试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从宏观层面对围填海活动的累积性生态影响进行评价,以期为综合评估海湾围填海工程的生态效应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结果表明,厦门的生态足迹在逐渐变大,生态承载力在逐渐变小,生态赤字由1984年的-0.825 4 hm2/人增长到2005年的-3.957 4 hm2/人;厦门西海域围填海工程导致厦门生态承载力累积性减少77 420.54 hm2,加大了厦门的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9.
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与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都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种群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可称为潜种群阶段.概述了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着重对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探讨了影响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作用的各方面因素,包括土壤种子库的自身特性、生境条件和不同干扰因子,以期为区域植被自然恢复与局部植被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矿产开发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能源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采掘,也对当地的耕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既蕴藏巨大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结合2009年<科技导报>首期学术沙龙"矿区士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机遇与挑战"研讨的内容,对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态势、研究进展、困境、国外经验及实践案例等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为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十二五"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