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在张扬个性背后衍生出的浮华世风以及清谈误国等现实困惑,导致了时人对其批判和否定的言论不绝于耳。思想界对玄学的改造就是对现实批判的反弹和回应,其结果实际上也折射出了魏晋风度消极的一面。文章立足历史进行反思,亟待对全面认识"魏晋风度"起到一定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2.
廖杨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1):11-14,18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张蕾梅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3):30-33,36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散文热潮中,“文化散文”以其淳厚的民族文化意蕴成为当时文坛最耀眼的星光。在概述文化散文的概念、特征基础上,以当代创作文化散文的一些作家及其作品为例,从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心灵审视三种文化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哲学视角的考察,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复兴的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活动中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在应然性上,中国梦内蕴着真、善、美;在实然性上,实践和体现了求真、求善、求美。通过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国梦实现了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个一个鲜活的民间档案文献,经过历史人类学田野经验的解读,这些文献马上就可以“活”起来,而“活”了的民间档案文献有助于“文化中国”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女神克利欧在希腊神话中是作为记忆神的长女,居于灵感与艺术之神缪斯等九大女神之首,表明了古代欧洲文化传统中对历史的重视。在东亚文化传统中,历史的意义则首先在于对现实乃至未来的借鉴意义,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构成历史的客观要素,首先是一系列的历史事件。2014年恰好是作为近代中日第一场战争的甲午战争120周年、20世纪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日俄战争110周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规模战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 相似文献
7.
<正>寒假期间读了库恩的名作《哥白尼革命》,来学后又看了一些名家和一些非名家关于这本书的书评。现在,抖抖胆子准备写一下读后感(自以为还没写书评的实力),之所以说抖了抖胆子,是因为有前辈曾好意地告诫我这样做不会出什么新意 相似文献
8.
9.
仝品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4):110-115
"对等"是西方翻译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它推动了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对来看,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对等"似乎不是一个显性的概念。从支谦到钱钟书等学者都提出过对等翻译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但清楚地表明了从古至今中国翻译实践中"对等"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对等翻译在实践中的流变,以及对中国译学潜移默化的构建作用。对中国对等翻译思想的追溯,不但可以揭示中国翻译的本质,还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发展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金立江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1):38-41
西方的希腊神话研究从早期的口传到理性萌发后的“神话”同其它学科分立的范式,在近代以降的中国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历来被认为有“历史化”的特点,从近代到现代,国内外的中国神话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此一问题。闻一多的“志”与史及诗关系的研究,叶舒宪的诗与寺、瞽同史关系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带入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早期时代,文字产生以前,口传神话同史的混生是中国神话的最早样态。神话历史化是西方观念对中国材料的框定。神话分化出历史是中国神话同历史乃至文学关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势介入,中国历史进程出现了一种断层。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断层的处境和语境中,中国学者先于西方学者明确地提出了现代化概念与理论。只有以一种历史断层的视野来审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现代化会作为一个核心主题在中国凸显出来并贯穿始终,才能正确地理解现代化概念与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2.
郭云策的《东平历史文化论集》是一部全面系统解读东平历史文化的学术文章汇编,所收文章多为名家专论或考证,有较高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古代史与中国历史地理这两门课程是历史系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面对教学改革、课时大量压缩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两门课的教学任务,是历史专业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感到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中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地理两门课程进行合并既有必要,又是可能的.通过对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的重新“整合”,可以使中国古代史课程建设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与中国历史地理这两门课程是历史系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在面对教学改革、课时大量压缩的情况下 ,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两门课的教学任务 ,是历史专业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我们感到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中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发现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地理两门课程进行合并既有必要 ,又是可能的。通过对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的重新“整合”,可以使中国古代史课程建设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发布了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获考古确认。 相似文献
17.
文献中有禹“娶于涂山”的记载,学者们一般认为该事件具有政治联姻或战争掠夺婚的性质.但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而言,其不过是对五帝时期族外婚状况的反映罢了,并不具有政治或军事上的深意.另外,研究表明,合诸侯符瑞于名山是五帝时期成为部落联盟主的一项固定仪式.禹“合诸侯于涂山”体现了各部落对大禹的归顺,以及大禹对各部落酋长的节制. 相似文献
18.
和智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47-55
方国瑜先生是纳西历史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自1933年冬开始实地调查,到1979年《纳西族的渊源、迁徙与分布》的发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方先生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历史地理问题、纳西历史文化框架体系、民族史研究的理论、民族文献的运用、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作出开创性贡献,为纳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方先生的上述贡献对研究中国民族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晓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
新世纪中国文学过去十年,应该如何总结其成就得失?我想再做周全甚至细密的理论概括其实无济于事,最根本之处在于,要紧紧抓住当代中国文学最具有本土艺术品质的那种特性.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层面来讨论,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到底有什么突破,限定在小说艺术方面,有哪些变化预示着它的未来面向? 相似文献
20.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4):13-15
在新世纪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遭遇多重挑战,书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此语境中,北大提出文化书法理念。文化书法注重对书法正脉的追求,有着文化、思想、艺术、价值的多重考量。在文化意蕴上,文化书法注重文化性、文人气质、跨文化整合创新、生态性、经典性。文化书法注重深入经典,守正创新,追求正大气象的美学精神。文化书法不仅致力于理论的探索,也致力于实践的拓展,推进中国书法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