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文题的研究,发现反应初期为动力学控制,对[Fe2+]为三级反应,频率因子为3.87×10121min-1,活化能为109.8kJ/mo1;反应后期为传质控制,对[Fe2+]为一级反应,频率因子为5.87×106min-1,活化能为35.5kJ/mol。氧分压对宏观反应速率影响不显著,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对[O2]为0.2级反应。还得到了氧化过程的优化串级温度序列。  相似文献   

2.
沉淀氧化法制备Fe_3O_4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制备形态、粒度、磁性等性能满足复印机显影剂要求的高性能磁粉为目标,研究了减法合成超细Fe3O4磁粉的工艺配方及工艺条件对微粉性能的影响,包括原材料、碱比、温度、气量、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将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磁粉与国产粉、日本粉进行了比较,各项参数均能达到井超过国产粉的性能指标,与进口的日本粉的水平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了二个系列的Fe3O4超微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TEM对样品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在室温下测量了二个系列样品的穆斯堡尔谱,对穆斯堡尔谱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及Fe2 的用量,可以对Fe3O4超微粒的粒度及纯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水热法制备Fe_3O_4粒子及其形貌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C5H5)2Fe和FeCl2.4H2O为反应前驱物,沿着不同的化学反应路线,采用水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了球形、方形以及棒形的Fe3O4粒子.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为手段对粒子的结构、形貌以及室温磁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粒子的生长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系统考察了Fe_3O_4/rGO复合材料催化臭氧和过硫酸盐降解磺胺嘧啶的效能与机制。研究发现两种高级氧化体系中GO与Fe_3O_4质量占比为15%的催化剂(Fe_3O_4/rGO_(15wt%))对SDZ的降解效率最佳,并观察到Fe_3O_4和GO之间在对O_3和PS催化中的协同作用。同时,研究了水环境共存阴离子(Cl~-,SO_4~(2-)和NO_3~-)对SDZ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淬灭实验明确了该催化剂在O_3体系中SDZ降解中的活性氧化物种,既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_2·~-)和单线态氧(~1O_2)。在PS体系中,活性氧化物种为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1O_2。通过实际水环境的模拟实验和稳定性实验发现,与PS体系相比,该催化剂在O_3体系对含SDZ的水体表现出较强的降解效能与更稳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填料塔对亚硫酸铵氧化过程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反应温度 30°C~ 75°C,氧气体积分数 φO2 =0 .2 1~ 1 ,亚硫酸根浓度 0 .3mol/L~ 5.0 mol/L,初始硫酸根浓度 0~ 1 .5mol/L,催化剂有铜、铁、钴、锌、锰的硫酸盐。实验结果表明 :在高浓度 ( [SO2 -3 ]>0 .5mol/L)下 ,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随亚硫酸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硫酸根浓度的增加也使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下降。因此 ,高浓度的亚硫酸铵不能被迅速完全地直接氧化成硫铵 ,要在较低浓度下氧化后再浓缩 ,该工艺过程的操作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2O3-Co3O4磁性复合催化剂,并用XRD、ED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以偶氮染料刚果红模拟废水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工艺(CWPO)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对于10mg·L-1的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当催化剂30%Fe2O3-70%Co3O4和氧化剂H2O2的投加量分别为0.08g和0.02mol·L-1时,处理40min的降解率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98%和93.7%,表明该催化剂在CWPO工艺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另外,该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磁性,可利用磁场从反应体系中分离,以达到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成功制备四氧化三铁(Fe_3O_4)/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后,通过SEM和FT-IR的表征证实了制备的产物为Fe_3O_4/凹凸棒,该物质具有降解苯酚的作用,研究了降解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得到结果为过氧化氢(H_2O_2)的最佳浓度为0.6 mmol/L、臭氧的最佳通入时间为3 min、苯酚水体的最佳pH值为8.5、苯酚水体的最佳温度为40—45℃,该研究对酚类污染物的降解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酸法合成针形超微粒α—FeOOH过程研究:Ⅱ.铁黄生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铁黄生长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晶种形态、通气量、搅拌转速、滴碱速率等对铁黄形态的影响,考察了酸法磁粉磁性能,发现在铁黄制备过程中,既存在铁黄生长过程,也可能出现二次成核过程,晶种形态直接影响铁黄形态,通气量和搅拌转速的增加或滴碱速率的减小都会改善体系微观混合状态,使铁黄粒子粒度分布均匀,枝叉和孪晶减少,控制晶种制备和铁黄生长条件,可以使热处理所得磁粉矫顽力大于400Oe,比饱和磁化强度大于72  相似文献   

10.
磁性纳米Fe_3O_4与Fe_3O_4/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TEM及XRD的测定结果表明制备了尖晶石型纳米Fe3O4,VSM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超顺磁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Fe3O4/TiO2复合材料,XRD和UV-Vis结果表明制备出双层封闭结构的复合粒子的光吸收带发生了较大幅度的红移,并进入可见光区,同时吸收光强度也明显增大,这对开发日光型催化剂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将超顺磁性纳米Fe3O4滴涂在磁性石墨电极上,制备一种新型H2O2传感器,用邻苯二胺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测试底液,采用电位法对H2O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响应时间短、稳定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对H2O2的检测下限为3.31×10-7 mol·L-1,检测范围为3.53×10-6~2.15×10-2 mol·L-1,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5 7,葡萄糖、尿素、半胱氨酸等物质对该传感器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12.
黄文华  王百木  牛新书 《河南科学》2011,29(9):1039-1041
合成掺杂钨的Fe2O3复合氧化物对NO2、Cl2等氧化性气体有很高的灵敏度,利用XRD对产品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用TEM或SEM对粉体晶粒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观察;将产物粉体制成气敏元件,采用静态配气法在气敏测试仪上进行了灵敏度和响应-恢复曲线的测试,研究证明0.33WO3-Fe2O3试样形貌为蜂窝状,按比例估算粒径,平均...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纳米Fe3O4磁性颗粒,以壳聚糖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具有生物亲和性的水基Fe3O4磁流体.研究了Fe2+/Fe3+摩尔比、超声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磁流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2+/Fe3+摩尔比为1:1·5,滴加氨水时反应温度为70℃时,可制备理想纳米Fe3O4磁性颗粒;超声时间为7·5min左右,质量分数1%的壳聚糖溶液体积占FeO溶液总体积的50%时,有利于壳聚糖分子的包覆,使磁流体具有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苯液相一步法合成苯酚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苯液相一步法氧化制苯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探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过程的影响规律;在优化条件下,取得了苯转化率40%和苯酚选择性98%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Mg掺杂量的Lu3Fe5O12陶瓷样品,并对样品的结构,磁性能,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进行相关研究.发现Mg的掺入并未改变Lu3Fe5O12陶瓷的石榴石结构,同时Mg的掺入对于Lu3Fe5O12陶瓷的磁性性能有着显著地影响,当Mg的掺杂量较小时,优先取代八面体a位的铁离子,从而使得样品磁性增强,而当镁离子的掺杂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同时占据八面体a位和四面体d位两种次晶格,从而使得样品磁性相对减弱.此外,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的研究结果证实了Mg掺杂对Lu3Fe5O12磁性改变的机制的推测.  相似文献   

16.
纳米Fe3O4颗粒及其磁流体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水为沉淀剂,利用改进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超顺磁性纳米Fe3O4颗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n(Fe3+)/n(Fe2+)=1.75,温度为60℃,pH值为9时,超声波预处理制备的Fe3O4颗粒平均粒径在23 nm左右,饱和磁化强度(Ms)达到61.63 emu/g,具有超顺磁性.同时利用油酸钠和聚乙二醇4000(PEG 4000)的协同作用制得了稳定分散的纳米Fe3O4磁流体,当二者加入量与纳米Fe3O4颗粒质量比均为2.00∶3.48时,制备的纳米Fe3O4磁流体最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还原型石墨烯/四氧化三铁磁性材料作为磁固相萃取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吸附剂,建立了一种测定饮料、酒、糖果和果冻中的亮蓝和苋菜红的分析方法.在优化条件下,亮蓝和苋菜红的含量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8,线性范围分别为0.6~60μg/L和3~250μg/L,检出限分别为0.012μg/L和0.05μ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2.19%~98.30%.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成功地应用于食品样品中的亮蓝和苋菜红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