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孔吸附树脂对苦参碱的吸附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苦参碱的吸附能力,其中SP825吸附量最大,静态吸附容量为706.19 mg/g;NKA-9次之,600.77mg/g;D301R最小,461.48mg/g.选择了SP825树脂用作提取分离苦参碱.较高的溶液浓度较低的树脂层高度有利于增大树脂的吸附速度,选用对被提取物溶解度大的无水乙醇作洗脱剂,可以加快洗脱速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黑米花色苷,得到最佳纯化条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得到黑米花色苷粗提液,利用AB-8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纯化,研究各个因素对吸附率和解吸率的影响.静态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吸附液pH值为2.0,解吸时间为1.5 h,60%乙醇洗脱效果最佳.动态吸附上样液质量浓度0.5 mg/mL、流速为1.0 mL/min时吸附效果最好,解吸流速为1.0 mL/min、60%乙醇洗脱剂解吸效果最佳.在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下纯化后的花色苷质量比提高了大约7倍左右,说明AB-8大孔树脂对黑米花色苷具有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b2+在D152大孔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法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条件范围内,Pb2+在D152树脂上的吸附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333K温度下树脂的最大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14mg/g,298K温度下用3mol/L的硝酸作为解吸剂,解吸率可以达到98;该树脂吸附操作简单,易再生,重复使用性良好,可望用于含铅废水的治理及铅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镝离子在大孔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上的吸附行为,在pH=6.00时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92.7 mg/g(树脂);用0.5 mol/L HCl可定量洗脱,一次解吸率为98.4%;表观速率常数k298=6.78×10-5s-1;表观活化能Ea=14.79 kJ/mol;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H=14.48 kJ/mol,△S=54.69 J/mol·K,△G=-1.82 kJ/mol;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5.
选择8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莲房黄酮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在静态吸附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AB-8树脂进行动态吸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AB-8对莲房黄酮的最佳层析条件为:样液总黄酮液浓度为1.5mg·mL-1,上样流速3BV/h,调节样液pH为3.5上样,以70%的乙醇浓度洗脱,洗脱流速2BV/h.  相似文献   

6.
黑米皮花色苷的大孔树脂吸附纯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比较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米皮花色苷( Black Rice Anthocyanins, BRA)的吸附纯化效果,研究了AB-8型大孔树脂对BRA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BRA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能力,是吸附纯化BRA的最佳树脂类型,其分离纯化BRA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柱液pH 值=2,样品质量浓度1.0mg/mL,吸附流速1.0mL/min,以体积分数为70%乙醇为解吸剂,洗脱速度为1.0mL/min. 树脂的重复利用率好,使用5次后吸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7次后,吸附率仅降低2.58%. BRA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花色苷含量提高2.38倍,总抗氧化能力提高3.99倍.  相似文献   

7.
大孔吸附树脂对砀山酥梨汁色素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比较研究了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砀山梨汁色素的吸附性能,并选择XAD16HP树脂在不同温度、不同料液比下,对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XAD16HP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但不符合Langmuir模型,它对色素的吸附可能是多分子层的;XAD16HP的静态吸附速率曲线符合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且吸附速率受颗粒内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大孔交联聚(对乙烯基苄基丁二酰亚胺)树脂(简称丁二酰亚胺树脂)对苯酚和水杨酸等酚酸类物质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丁二酰亚胺树脂对苯酚和水杨酸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R2都在0.99左右,吸附为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速率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表观活化自由能都小于40 kJ/mol.  相似文献   

9.
选择8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莲房黄酮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在静态吸附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AB-8树脂进行动态吸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AB-8对莲房黄酮的最佳层析条件为:样液总黄酮液浓度为1.5mg.mL-1,上样流速3BV/h,调节样液pH为3.5上样,以70%的乙醇浓度洗脱,洗脱流速2BV/h。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大黄蒽醌在5种大孔树脂上的静态吸附过程,筛选出效果最佳的树脂(AB-8).研究了大黄蒽醌在AB-8树脂上的动态吸附特性,并确定分离大黄蒽醌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大黄蒽醌的静态吸附平衡时间为4 h;20℃时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来描述,吸附溶液的适宜pH值为6.0.确定树脂柱的较佳操作条件为:流速1.0 mL.min-1,大黄蒽醌浓度0.001 3 mg.mL-1.  相似文献   

11.
吸附树脂对油气分子吸脱附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吸附材料的性能对油气分子吸附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系统表征了三种吸附树脂材料(HX-1型、HX-2型和HX-3型)孔结构信息,计算了相应的标准特征吸附能,考察了其初次吸附钝化过程和动态吸附过程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吸附树脂均具有丰富的微孔和介孔分布,其中HX-1型树脂的微孔孔容与微孔占有率最大,通过相应的标准吸附特征能可反映其微孔分布;三种吸附树脂的初次钝化吸附量和动态吸附量变化情况相似,均为HX-1型树脂最大,HX-2型树脂次之,HX-3型树脂最小。吸附树脂中的微孔分布决定了油气分子吸附过程,从而影响对应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验了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系统测量分子光谱的可行性,利用Fe(Ⅱ)-5-Br-PADAP-TritonX-100体系,在PH=5.5时,于入=604.4m处,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Fe的含量.对Fe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10-8g/ml~6.8×10-7g/ml检测限为1.47×10-9g/ml.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高效施尔康药物中Fe的测定,并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研究四种吸附剂(两种市售活性炭和两种自制硅胶)对甲醇、正己烷和水蒸气的交替吸附性能以及动态吸附过程中吸附剂温度的的变化。结果表明:吸附顺序的不同对吸附剂最后总的吸附量没有较大的影响,相比先吸附正己烷对吸附剂的影响大于先吸附甲醇对吸附剂的影响;活性炭吸附少量的甲醇对水的吸附率影响较大,AC-1吸水率降低71.7%,AC-2降低98.4%;硅胶吸附少量的甲醇后再吸附水时吸附率为负,而先吸附少量的水后因为甲醇和水的互溶,所以硅胶吸附甲醇的效果会得到一定的提高,SG-1提高69.5%,SG-2提高了81.1%,因此在需要紧急处理时可以先短暂的吸附水之后再去吸附甲醇;甲醇的解吸率高于正己烷的解吸率,硅胶的解吸比活性炭的解吸的更彻底,解吸之后活性炭的吸附率明显降低,因此连续性长期使用可以选择硅胶作为吸附剂;AC、SG最大温差分别为23.3℃、13.5℃、18.2℃和21.4℃,AC-2对甲醇具有较大的吸附量,温度变化较小,为以后应用于醇类的吸附回收技术提供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14.
吸附热预测吸附等温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测定了N2在沸石分子筛、C26在活性炭、CO2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求得等量吸附热,再利用所得的吸附热预测其它温度的吸附等温线数据的方法。将吸附热预测的等温线与实验值及插值法内插得到的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吸附热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此外还对文献数据利用等量吸附热预测较高压力(650kPa)下的等温线,均与文献中的实验值一致,为吸附工业操作需要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数据和吸附过程的模拟与设计提供了简便,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吸附理论与吸附分离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固体界面上发生的吸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基于吸附的分离过程在工业和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涉及吸附现象的许多技术创新领域在不断扩展,改进现有的吸附剂,研发新型吸附刑及新用途;而研究的重点在缩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不协调,使吸附由技艺走向科学,由物理、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界面科学迅速成熟。概述了吸附和吸附分离过程的基础,围绕上述方面体现吸附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吸附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用实例介绍在吸附与吸附分离过程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新型功能性介孔吸附材料的表征与吸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丙酮为共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高度无序稻壳活性炭(RAC)的孔道表面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利用傅立叶红外谱图表征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活性炭(PMMA-RAC)材料的结构成分;低温氮气吸附测试结果表明比表面积较聚合前下降约44%,孔体积降低约32%;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在PMMA-RAC材料孔道表面存在大量聚合物,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提高了14%.研究结果表明:原位聚合的方法能够得到既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又含有功能性基团的新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静态法测定主要吸附材料和自制复合吸附剂对水的吸附量,用TG-DTA法对主要吸附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自制吸附剂对水的脱附峰端温度进行分析。对吸附剂原料复合比例、焙烧温度和扩孔剂种类等制备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制复合吸附剂比单一吸附材料对水有着更大的吸附能力;DTA分析的脱水的峰端温度明显低于单一吸附材料;采用较高的焙烧温度和分段焙烧方法,可明显改善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及强度;对于用不同的吸附材料复合的吸附剂,需加入不同的扩孔剂,方可增加孔容和孔径,改善其吸附性能;自制复合吸附剂对水的吸附量显著高于13x和硅胶等传统吸附剂。其中,M1-9906和M1-9907复合吸附剂对水的吸附量大约是13x和硅胶的2-3倍。  相似文献   

18.
以陶土和改性粉煤灰为原料,采用半干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吸附性陶瓷基体。研究了原料预处理、配比、烧成温度等对陶瓷基体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陶土和改性粉煤灰质量比8∶2,升温速率1 ℃/min,烧成温度900 ℃。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陶瓷基体的孔隙率为36.75%,孔径分布区间在5~27 nm,纯水通量52.89 L/(m2·h),压缩强度17.923MPa。对罗丹明B、亚甲蓝、刚果红模拟印染废水、含PO3- 4废水和含Fe2+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陶瓷基体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截留性能。  相似文献   

19.
快速(真空)变压吸附循环周期较短,床层压力周期性变化快,使吸附床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特性变化较大,本文研究吸附及解吸压力对快速变压吸附制氧床内速度及循环性能的影响。快速变压吸附( rapid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RPSA)循环中原料气充压阶段气流速度远大于顺流的气体流速极限值,快速真空变压吸附( rapid vacuum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RVPSA)循环中原料气充压阶段气流速度略大于顺流的气体流速极限值,而RPSA循环和RVPSA循环中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均较大。在所研究的吸附和解吸压力范围内,RPSA循环和RVPSA循环中气体温度在循环周期内变化均约为10℃,而RVPSA循环中气体温度在循环周期内温度梯度更大。 RPSA循环中吸附压力越高,氧气回收率越高,床层因子越小;而RVP-SA循环中解吸压力越低,氧气回收率越高,床层因子越小。  相似文献   

20.
可溶性甲壳素对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可溶性甲壳素对Fe^3 、Cu^2 、Zn^2 、Pb^2 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其对Fe^3 的吸附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对Cu^2 的吸附率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Zn^2 、Pb^2 随温度升高吸附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