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壳为聚苯乙烯,核为分散有银纳米线的聚硫醇与二乙基苯胺(DMBA)的混合物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将这些纳米粒子分散在填充有银纳米线的各项同性导电胶(ICA)胶体中,在外界作用力下,这些纳米核壳结构粒子自动破裂,聚硫醇与DMBA的混合物与胶体中过量的环氧基团快速反应,自动修复受外力破坏产生的胶体微裂纹,同时核壳结构粒子中的银纳米线均匀分散在修复处,起到对导电网络的修复作用.研究了核壳结构粒子的填充量对导电胶力学及电学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对修复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于一九八五年三月正式参加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从而承担了保护工业产权的国际义务。依照巴黎公约规定,所谓“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厂商名称、服务标志、原产地名称或标记、制止不正当竞争等九种,其中前四种是主要内容。在我国,《中国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对象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者总称为发明创造。《中国商标法》则保护商标。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要整理中国冶金史?因为:冶金史是中国光荣文化整体的有机部门;它突出的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特征;许多很古发明的方法至今还在为人民服务;古代冶金史还有许多空白,尤其是关于钢铁,近代中国冶金学资料多来自外国,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传统文献之回顾系按照古代传统时代说法来排列,始自『尚书禹贡』以迄近代的『石雅』和『古矿录』。从文献中简单介绍了四千多年来的突出的冶金史实。因文献的失真,残缺和散佚,使整理冶金史者发生许多问题。有关铜及青铜问题『左传』九鼎之说是否可信?是否可认为是中国最古之铜器?在世商代铜器有含锡不含锡前后期之分,锡只产南方,在中原,是否可以铜器含锡有无作为南北通声气之时代分界?西周中业楚即与中国为敌是否有对中国禁运金锡的事实?有的话,是否会刺激中国改进铜冶金技术的并觅取锡的代用品,以致发明了“连”?铜冶金的进步,即鼓风炉的使用,是否从商代“将军盔”式炉孕育而来?金文中“作”“铸”二字是否与铜冶金工业的规模有关?考工记“六齐”分级法如结合其金锡精炼法来看,是关学的。有关连(链)的问题。中国首先提出“连”是“锌”的,为章鸿钊先生。“连”究竟是单一金属,还是合金,汉代似乎还没有发明蒸溜冶锌法,连不可能是单一金属。如认为是合金,则它的足迹在作『史记』同时有“菑川太子金炉的“”;景帝时的“伪金”;秦代娄敬的“药金”。再可能上索到周代的周公钟”和“周公望钟”的两“”或“错”字,及“父鼎”和“疐甗”中的两“连”字。作者认为连是铜锌合金,字是从铅锡合金的“”展转得来。则包括鋈和鈏,都是銲锡,连则是銲铜。锌金属冶金之发明,似乎受了从黄铁矿蒸硫磺法的影响,而蒸硫法似乎是脱胎于山西之煨铁法。就时间论,两汉南北朝似乎是研究发明锌蒸溜法的艰苦过程时期,锌名称之粉乱始于这时期。就空间论,蒸硫法蒸锌法可能创于山西,秦末移民传播西南,再传至中南。到唐代已有很大产锌工业,而且以在山西为最多。作者这一些的臆说还需要补充具体史实证明,都只能作为问题提出。关于铁的问题。首先介绍了解放前『石雅』,“青铜时代”对中国铁器时代分期的论断,继之介绍了解放后涉及钢铁问题的论文十一篇。作者认为这一些文献对中国古代钢铁史所表达的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代突然的无缘无故的得到了高度发展和惊人的发明;春秋以前整个还是一个空白的混沌之谜。作者不认为锻、钱、镈、铚、几个字可以作西周巳有铁的证据。但作者从商代甲骨及商周铜器雕刻工具问题,认为禹贡之镂可以作为夏代已经有钢的证据,并且认为禹贡是可信的资料。赞成戚其章先生从铁的本字看出铁本是东夷的出产。但是,作者认为中国古代铁冶金要分开熟锪生铁来研究。从熟铁发明至制造钢品是漫长艰苦个人研究的过程,西周以前只可能制造小钢件,但是孕育了西东周之间大发展的技术条件。生铁可能是受冶铜术进步的影响跃进的,与熟铁不相干。战国时代可能巳知用无烟煤炼出灰日铁,以供燕国冷铸。不过生铁的发明和熟铁的发展似乎都大致在西东周这一社会生产关系突变的时候,是值的研究的。作者的这些讨论和分析亦只作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先进。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向。要研究中国冶金史,涉及面非常广阔深远,只在有领导组织,分工合作之下才能顺利进行。作者主张在中央科学院领导下组织有关力量进行工作,希望在三年内完成一部中国冶金史简篇。七年内完成一部全面的中国冶金史初稿,十二年内加以删补审订初为初版定本,以待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4.
铜系导电涂料中纳米铜粉抗氧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PVP(聚乙稀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对纳米铜颗粒表面进行活化处理,然后采用置换反应法制备得到了与原纳米铜粉粒径和形貌大致相同的核壳型铜-银双金属粉末,采用XRD,XRF,TGA等手段,分析了核壳铜-银双金属粉的抗氧化性能,并用TEM对粉末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表面活化处理后得到的核壳铜-银双金属粉,在银含量较低(37.68%)时,也能形成完全包覆型结构,至700℃以下不被氧化.  相似文献   

5.
“床(牀)”,历来字书、词书和古注的解释大致有四:一为坐卧之具。如《说文》:“安身之几坐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释器》:“栖谓之床。”《广韵》:“箦也。”(箦亦床也)二为井干或井栏。一般皆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为证,诗词中多作“银床”或“玉床”。三为“凡安置器物者,多名曰床。如笔床、琴床、茶床、印床。”(见《中华大字典》)四为“凡荐居物下者,多谓之床,如乘齿牙之骨曰牙床,产朱砂之白石曰牙床。”(同上书)此义新版《辞源》改训为“底部”,增补“河床”、“矿床”二例。  相似文献   

6.
主权货币与外贸凭证1567年,明穆宗朱载晕隆庆元年,明帝国开放“银禁”与“海禁”,通俗地说:这等于把帝国“央行”从北京搬到了托美矿山。道光年间,中国国库银先是因国际金融投机、继之以战败赔款出现大规模外流之际,《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在《军储篇》中就曾这样提醒国人说:“今人只知中国之银出漏于外洋,而不知白昔中国之银大半来于外洋也”;魏源明确地将白银的大规模进口,  相似文献   

7.
宁夏枸杞经灰化、泡制、超声波不同方法处理后,再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测定各提取清液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比较几种方法测定效果.结果显示:宁夏枸杞中不仅含有丰富的钙,且富含人体所需的的微量元素铁和锌.泡制枸杞提取微量元素,时间在30 min,温度在80℃左右达到最佳元素提取量.其中钙提取量大大超过超声法和灰化法,铁和锌提取量远低于超声法和灰化法.超声协助提取枸杞中微量元素相对泡制法,可降低温度,缩短时间.除钙外,微量元素的最大提取量超过了泡制法接近灰化法.但超声时间不宜超过20 min.枸杞微量元素提取时加入适量乙酸可提高微量元素提取量.  相似文献   

8.
敬告作者     
为适应我国科技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的《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http://www.wanfangdata.com.cn)、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的《CEPS中文电子期刊》、北京书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书生数字期刊》、北京世纪超星公司的“域出版”平台、中教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2 0 0 1年1 0月 1 6日提供的报告———“国际重要检索系统 2 0 0 1年收录中国期刊一览表”公布的数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 2 0 0 1年被三家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他们是 :“CA”(美国《化学文摘》)、“MR”(美国《数学评论》)、“ZR”(英国《动物学记录》 ,已被列入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 .其中 ,“CA”是公认的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 .这次提供的国际检索系统共有 1 5家 .在“对外联络委员会”统计的1 42 3家中国科学技术期刊中 (包括《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0.
王清  李元善 《山东科学》1997,10(4):40-43
本文研究了从炼锌产生的烟道灰尘中回收银和锌的方法,提出了一条银、活怀氧化锌联合提取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