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教授,出生于1955年5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教授.他于1990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  相似文献   

2.
杜国平教授,出生于1967年11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他于1989年获兰州大学学士学位,1992年于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8年于美国休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在美国德克萨斯超导中心从事高温超导YBCO熔融织构生长及其超导性能的博士论文研究,主要研究YBCO中能够承载高临介电流密度的大角度晶界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3.
3 潜科学的主要特征潜科学作为一种潜在形态的科学,有着许多不同于显科学的特征,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3.1 创造性潜科学是未来科学的先导,而科学的本质又是批判的、革命的,因而潜科学思维必然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是潜科学的灵魂。潜科学作为科学胚胎,要形成、要生存、要发展,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潜科学。而这种创造又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反常思维上。根据某些科学事实,运用思维规律,提出与常规科学理论相对立的新见解,往往导致科  相似文献   

4.
勤奋一生硕果累累──李有山教授生平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编辑部李有山教授1914年4月19日于山东省平原县.家境清贫,受助于兄长攻读学业.1935年8月考入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学业精进.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华北,困难当头民族危亡,他曾怀满腔...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物理学潜科学的教育功能,提出了将潜科学思想与物理教学过程结合起来的环节与具体探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学部委员李国豪教授李国豪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桥梁力学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于1913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1936年毕业干同济大学,后留校任教,1938年赴德国,在达城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和特许任教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潜科学思想方法以及潜科学在科学成果管理及科学人才培养方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潜科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基本物理常数研究的创造性、反常性、高难性和待定性的潜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和发展潜科学理论的研究,阐明潜科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形态、结构、方法和意义,充分发挥潜科学在揭示科学认识的发展规律,培养创造型人才,发现和培育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学说中的功能,推动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潜科  相似文献   

10.
由朱新民、中光甲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兴起的潜科学》是我国第一本阐述“潜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社会意义、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书。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潜科学”的研究进程,全面地反映了潜科学事业发展的步伐。它的出版,无论对教学,还是对科学研究都必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于有志于潜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吴文俊院士于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6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sbourg)大学留学,1948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他谢绝法国师友的挽留回到祖国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相似文献   

12.
黄真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并联机器人研究的学者之一。1959年黄真教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艺专业.1982年.黄真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学习.在这里.他选定并联机器人研究方向.成为中国的并联机器人理论的先行者。并联机器人不仅作为机器人在机电工业上有十分重要的应用.还包括高技术的多个方面如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工程和医疗器械、大型射电望远镜、军工装置的多个方面。在对并联机器人进行研制的过程中.黄真教授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杨海峰教授,1990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师范本科专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和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俞汝勤院士、沈国励教授和章宗穰教授.  相似文献   

14.
屈指算来.在药理学的教研之路上.陈汝筑教授已经走过了20余年。 1969年,陈汝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随后被分配到河南省新蔡县人民医院。八年多的医师生涯令他对自身、对事业有了新的认识。1978年陈汝筑重新走进校门.三年后.获生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自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广大学者在自己开辟的“潜科学”研究领域里,精心细作,积极创造,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但是,“潜科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研究领域,尚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其理论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为了促进潜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这里仅就潜科学的含义、研究历程、基本形态、主要特征、产生演进规律、向显科学的转化机制以及什么是潜科学学等几个问题,作以初步的分析,以期引起更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梁国钊,男,1940年11月7日出生,广西容县人,196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物理专业,现任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授,1978年起从事科学技术哲学教学与研究,从 1986 年起任硕士生导师,在带硕士生1人.曾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三、四届理事、广西科协两届委员、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两任理事长,现任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广西创造学研究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创造与人才》杂志副主编、广西大学社科联副主席、潜科学杂志及广西大学学报编委、曾任全国优秀图书评委、桂版优秀图书评委、区教育厅系统、广西党校系…  相似文献   

17.
该文探讨了如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融入潜科学思想,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例概述了物理学电磁感应现象由潜到显的进化过程;其次,揭示了物理学实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潜变进化的创造性、待定性、模糊性、高难性、趋显性等潜科学特征,进而引入到现实教学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员的潜科学意识,激发学员潜能,以达到提高学员素质,强化学员适应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迪教授予1927年10月出生于今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北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庭,在当地受到小学教育等,195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1956年他支援边疆调到内蒙古师范学院(今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数学系任教,1983年升为教授,2983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该校成立科学史研究所(涵于数学系),李迪教授任所长直至1996年冬,1986年,科技史从数学系独立出来,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从1978年开始招收数学史研究生,后又增加物理学史和少数民族科技史两个方向,到现在李迪教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30人,其中有一半以上毕业生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有的已是博士生导师,大多成为科学史教学和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2002年,李迪教授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  相似文献   

19.
薛思佳,女,教授,1949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197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1988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77年7月~2000年8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1998年晋升教授职称.2000年9月至今聘为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系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硕士学位点学科带头人,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20.
学部委员孙钧教授孙钧(SunJnn),男,汉族,祖籍浙江绍兴.1926年生于苏州.194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先考入圣约翰大学,1945年转入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49年5月获工学士学位。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来同济大学任教迄今.他曾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