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冲击-动力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混合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三维冲击-动力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混合算法,该算法用库仑摩擦定律表述动力接触面的边界条件;按修正的Cholesky分解算法建立接触面的有效柔度阵方程。在按Newmark算法作逐步积分计算中,每一时间步的迭代计算,仅需反复求解接触面的有效柔度阵方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下厂房衬砌与围岩的动力相互作用特点,提出了一种考虑接触面黏结特性的动接触力算法.该算法考虑了接触面间的黏结作用,可模拟计算动力作用下接触面的黏结接触、滑动接触和分离三种状态,适合地下厂房混凝土结构和围岩这种大型复杂接触系统动力计算.基于此接触面算法,采用自主开发的动力计算平台SUCED,对映秀湾水电站主厂房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数值分析表明:考虑接触面粘结特性的动接触力算法是合理而有效的,计算结果揭示了地下厂房结构的震损演化过程与特点,为其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弹性接触问题有限元改进混合法,采用一种新的算法计算接触面柔度矩阵,用该方法对双齿啮合接触问题首次进行了三维弹性有限元计算。与混合法比较,改进混合法求解接触问题的计算效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半解析法的计算机程序SAMTJ计算了多支管局部柔度阵的各元素,讨论了不受载支管的刚度效应和支管间的交互柔性,认为忽略这些效应将导致求得的支管接局部柔度为上界和下界,最后指出,在结构分析中用单支管的局部柔度替代多支管局部柔度将导致偏于危险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基模型下梁式基础的统一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弯矩方程解连续梁的方法在弹性地基梁计算上的扩展,提出了半无限大弹性体、有限压缩层和温克勒三种地基模型下梁式基础精确计算的新方法,使不同地基模型下梁式基础的计算达到了统一。文中推导得出了梁与地基共同工作的总柔度矩阵,建立了用力法计算弹性地基梁的统一方程。且给出了在不同地基模型下利用该方程计算地基梁时总柔度矩阵的构建方法,进而给出了采用本方法计算梁式基础的计算步骤。该算法可在任意基于地基是线弹性变形体假设的地基模型下使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他弹性枪架的等效刚度,为机枪系统合理的动力匹配提供必要的力学参数。用结构力学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三维空间中一般变截面弱性梁变形的力学方程。以机枪正前方向射击为研究对象,取枪身与托架的联接处作为分析枪架刚度的特征点,应用柔度法分析枪架的弹性变形,由枪架的支承边界条件得到柔度方程,根据刚度与柔度的互逆关系得到了以6个参数描述的三自由度非正交广义弹簧系统。  相似文献   

7.
基于两个矩阵方程,讨论了矩阵的一种快速求逆算法。在考虑矩阵的对称性,稀疏怀及减缩部分逆阵元素后,推导出逆阵块元素B11^-,B12^- 和B12^-的计算公式并给出算法程序实现方案与算例,是一种大幅减少计算机存贮量与计算次数的快速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精细时程积分的结构动力响应降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指数矩阵精细算法及状态方程直接积分法,讨论了求解动力响应问题的时程积分方式。通过选择代数精度高的Cotes积分,得出了计算精度非常高的动力响应结果。采用减缩主从自由度的精细时程积分算法对动力方程进行降维积分,通过保留指定的主自由度,删除其余的自由度来减小质量阵、阻尼阵和刚度阵的维数,既降低了指数矩阵的维数又保持了必要的计算精度,使指数矩阵分解所需时间大为降低。数值算例表明所给方法在保障求解精度的前提下具有很高的求解效率。  相似文献   

9.
考虑基础梁的刚度贡献、地基土对基础梁的支承作用,以及桩间土对桩的影响,建立桩-基础梁-地基土共同作用刚度方程.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整体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共同作用分析.将桩基受力情况分解为3种荷载工况的叠加,给出计算桩自身沉降量的计算公式(考虑了桩间土对相邻桩沉降的相互影响).建立共同作用方程时,采用先通过计算柔度系数(沉降系数)形成柔度矩阵,由柔度矩阵求逆获得刚度矩阵的方法,使计算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各种地基上(包括支承在另一结构物上)的结构物或结构群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将地基的接触面刚阵组装入上部结构刚阵,既考虑了地基与结构之间的耦合作用,又使结构得以独立进行分析。通过修改地基柔度阵,简便地进行接触面上结点脱开的非线性分析。与一般解法相比,刚阵体积大为缩小,程序编制容易,便于在小型计算机或微型机上求解工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按多自由度系统对高层建筑作动力分析时,有以剪切变形为主和以弯曲变形为主的两种计算简图.本文针对这两种简图提出了建立刚度矩阵或柔度矩阵的串联法和柔度系数法.另外,推荐了两种解算高次代数方程的方法:葛莱茀平方根法和牛顿—秦九韶法.  相似文献   

12.
对固、液耦合储油罐的地震局部动力效应,按有限元法考虑了回转壳的刚度阵及质量阵与容器中液体的刚度阵及质量阵的组合,推导了回转壳单元局部动力效应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对储油罐的节点动位移、动内力的计算,发现储油簟的局部动力效应正比于节点加速度和单元连续质量:由于附连体质量的影响,储油罐的局部动力效应更为显著,这对工程设计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从标准坐标变换方程出发,引入广义逆矩阵的求解方法,提出结构对初始条件的动力响应的一种新算法.这种算法回避开结构质量矩阵,以截断频率和对应的模态参数为输入,通过截断标准振型长方矩阵[Φ]的直接广义逆阵求解,求得结构对初始条件的动力响应.这一方法可用于已得到结构低阶模态参数而需进一步通过计算获得结构对初始条件的动力响应这一类工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算例表明,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型滚筒式洗涤脱水机械的动特性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滚筒式洗衣机动特性设计的整机系统振动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在这一模型中,筒体微振动的6个自由度以质心的3个移动和绕惯性轴的3个转动来表达;框架结构则按有限元法处理。耦合系统的复杂性表现在综合方程的刚度阵上。给出的方法可使这一刚度阵的计算程序化,从而变得较为简单。这一计算模型亦可用于一般刚体、弹性体以弹簧联接的耦合系统的动特性计算或减、隔振设计。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电测法对动力谐波柔轮筒体进行了应力测试.测出了柔轮沿筒体长度方向上的应力分布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柔轮筒体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支管面积对Ⅱ型并联管组的水动力计算结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并联管组水动力学基本方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水动力推进算法和水动力标准算法,对3种不同的分支管面积的Ⅱ型集箱进行计算,比较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差异.计算结果对确定水动力标准算法的适用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ABS算法讨论了等式约束优化问题中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所形成的线性方程 组的求解问题;利用 ABS算法的隐式 LQ分解,通过有限步迭代求出原问题变量 的解,同时形成求解乘子的上三角系数阵的方程;给出了算法的具体过程,分析其数 值稳定性和计算量;作为特例,将最小二乘问题的法方程化为文中方程形式,并给出 了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动力谐波齿轮传动中柔轮的几何形状的变形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应用弹性薄壳理论、弹性动力学变分原理和功的互等定理与位移叠加原理的等价性等数学、力学原理推导和建立了柔轮在动载状态下的位移方程和柔轮中性层向径流动方程,并针对具体杯形柔轮计算了在额定输出扭矩状态下柔轮的变形。通过实验测试确定了柔轮与刚轮相啮合时的啮合区及其力的分布规律。应用径向位移方程建立了求柔轮与发生器园盘间静顶起时包角及其上力分布规律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在载荷状态下柔轮与发生器园盘间的力分布规律数学表达式。通过对特定的杯形柔轮的实验分析和计算,证明了本文建立的柔轮位移方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详细研究了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特征值降阶问题,针对挠性空间飞行器系统的姿态动力学方程,推导出基于Riccati迭代算法的特征值模态截断准则和计算步骤。分析结果表明,它较一般特征值截断准则更能精确地反映原系统特性,并且能准确地保留原系统低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其模态截断后动力响应曲线与原系统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的一种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EKF-PF)算法滤波精度较低的缺点,提出对其建议分布进行高阶修正的新算法.该算法针对非线性系统方程,基于二阶泰勒级数展开,利用高阶项对一阶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状态估计向量及协方差阵做出适当修正,同时考虑到协方差阵计算中存在矩阵相减运算、计算误差以及参数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矩阵QR分解技术保证了协方差阵的正定性.新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局部线形化的截断误差,提高了建议分布的逼近程度.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计算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滤波精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