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核/壳结构弹性体粒子对HIPS的增韧作用,提出了一个新的增韧机理。实验发现,这种弹性体位子能够很好地分散在HIPS中。当HIPS受到冲击时,它能够在HIPS产生银纹的同时,引发基体层的剪切屈服,抑制基体层的脆性断裂,从而使HIPS的抗冲强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许磊 《科技信息》2010,(25):I0049-I0049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PS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对弹性体及非弹性体的增韧机理、影响增韧效果的因素.以及PS增韧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最近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磺化聚苯乙烯/聚氨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拉力机、MDSC,FTIR、SEM、SAXS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SPS)/聚醚型聚氨酯(PU)共体系撂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溶液法制备的含磺酸基12.8%(摩尔)的SPS/PU共混体系中,SPS含量小于80%(质量)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小于加和性计算值,吾抵消效应;SPS含量大于80%时,则呈协同效应,拉伸强度协同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共混组分间离子交 形成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大,共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子显微方法研究了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反应共混物试样的冲击断裂行为 .通过对冲击断裂表面分区显微分析 ,揭示了冲击断裂的断面形态和形变特征 .结合冲击测试实验数据和断面显微分析结果 ,对核壳胶粒增韧改性 PP的增韧机理作了探讨 .结果表明 ,PP断面上可以区别出以银纹化机理为主的脆性断裂特征和以剪切屈服为主的韧性断裂特征 ,提高试样冲击断裂韧性主要是基体聚合物的剪切屈服 ,同一断面上可以同时出现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的断裂特征 ;核壳胶粒改性 PP共混物的增韧机理是核壳橡胶粒子的空穴化和 PP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差显微镜、TEM 与体积应变测量等方法研究EVA 对PVC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剪切带、银纹与适量的空穴都对增韧有贡献,但以剪切带的贡献最大.并提出EVA网络结构在增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丁苯橡胶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SBR-g-PEMA)。通过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在共混物中随着SBR-g-PEM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一步提高,而屈服强度未表现出明显下降,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HIPS的进一步增韧。形态结构研究表明,SBR-g-PEMA与HIPS的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其尺寸约为1~3μm,并与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现出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7.
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的三维混沌混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三信混沌混合装置,研究了聚苯乙烯(PS)与少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共混时,共混物中少相LDPE的结构演化及其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分析表明,随着混合周期数的增加,少相经历了由宏观颗粒→层片→纤维→微观颗粒的演化过程,最终形成了高长径比的纤维和大量尺寸瓣颗粒,而增容剂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SEP)的加入,对这一结构的形式是有利的,冲击强度测试表明,在不加入增容剂时,LDPE对PS没有增韧作用,原因在于相间界面结合很差,当加入少量的增容剂后,可以垢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8.
PMMA增韧PVC/ABS共混物共混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探讨了不同的共混工艺过程对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ABS和PMMA共混,再加入PVC共混,增韧效果最佳,加工性能和热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乙烯基酯树脂的增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PMMA、PVAc、NBR和聚丙烯酸丁酯(PBA)等线型聚合物增韧乙烯基聚酯树脂。其中NBR和PBA使树脂的拉伸断裂延伸率,由1.47%分别提高到4.58%和6.25%;使冲击强度由11.5 kJ·m~(-2)分别提高到20.3 kJ·m~(-2)、15.0kJ·m~(-2)。利用SEM、动态力学粘弹谱仪等测试了韧化树脂的相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乙烯基酯树脂的增韧,主要靠橡胶相阻止裂纹发展。韧化树脂的固化性能与原树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等温锻造近片层Ti-47Al-2Nb-2Cr-0.4(W+Mo)(NL TiAl)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应变率下实施了准静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脆韧转变特性的应变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脆韧转变温度(BDTT)随之上升;对1×10-3s-1不同温度变形后的试件进行了断口SEM分析和TEM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的不断上升,NL TiAl的断口形貌由穿晶断裂到沿晶断裂最终演化为塑性断裂,BDTT以下NL TiAl的主要变形机制为孪生机制,而BDTT以上其主要变形机制为位错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力学试验及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能谱仪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09CuPTiRE耐候钢的显微特征及其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与09CuPTiRE耐候钢相近的化学成分、纯洁度和均匀性,采用合适的两相区多道次控轧和25~15℃/s控冷工艺方法,控制较低的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强韧性能的显微组织,大幅度地提高钢的强韧性指标,其屈服强度大于378 MPa,-40℃ V型缺口的冲击功大于60J,超过了Q345GNH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液体丁氰橡胶及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液体丁氰橡胶及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借助于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手段研究了液体丁氰橡胶及纳米SiO2在环氧树脂体系中的形貌及增韧机理.结果表明,液体丁氰橡胶及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都具备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增韧剂,研究了它们对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物理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BS为增韧剂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以POE为增韧剂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随SBS用量的增大而增大,当SBS用量为12%时,其冲击强度达到8kJ/m2左右,较未经增韧改性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加了6 kJ/m2左右,并且SBS的加入不会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热压烧结SiC晶须(SiCw)增强Y-TZP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在SiC晶须分散均匀的情况下,晶须含量达15vol%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当SiCw含量为10vol%时,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036.9±15.1MPa和14.01±0.16MPa·m(1/2)。晶须引起的裂纹偏转、晶须拔出和由ZrO2相变引起的孪晶是该复合材料的主要增韧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继前期工作,研究了一种中碳钢由加载速率引起的韧脆转化。在恒定的温度下,随速率增加,断裂韧性不断降低,该现象与降低温度引起的韧脆转化相同。通过热激活分析,断裂韧性可以分为两部分:非热分量Ja和热分量Jt,并获得了断裂韧性与温度、加载速率的定量化关系。对形变激活能与断裂激活能的关系以及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四元伯胺封端的氨酯脲型聚醚胺(TAPEU),并用于增韧双酚A型环氧树脂/二乙烯三胺(DGEBA/DETA)固化体系。利用核磁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TAPEU的结构,系统表征了TAPEU改性DGEBA/DETA材料的氢键化程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交联网络结构、拉伸断裂面形貌特征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TAPEU;当TAPEU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时,材料交联密度降低,氢键化作用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增加;引入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体系,断裂面具有明显韧性断裂特征,且出现微相分离;TAPEU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韧性和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高。与未改性环氧树脂相比,添加摩尔分数为50%TAPEU2000的改性材料冲击强度提高了6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30%。  相似文献   

17.
塑料的增韧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低胶ABS树脂与PVC树脂共混,制得了增韧PVC。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增韧机理,发现冲击断面周围应力发白区域内发生了空洞化,由此提出PVC的增韧机理是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引发塑料基体的剪切屈服。这种增韧机理可以用Ludwik Davidenkov Orowan脆韧转变假说和Orowan的刻痕效应理论来解释。这种增韧机理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适用于大多数塑料品种的增韧。  相似文献   

18.
高锰钢铸件的直接水韧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锰钢通常水韧处理和浇注后铸件直接水韧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的比较分析及实际检测,证明高锰钢铸件浇注后直接进水韧处理与常规水韧处理的力学性能接近。直接水韧处理简化了高锰钢铸件生产工艺,节省了能源,提高了经济效益,是生产高锰钢铸件经济适用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9.
纳米复相陶瓷刀具材料的研究成功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比起传统陶瓷刀具材料,它具有更高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本文介绍纳米复相陶瓷的增韧补强机理;对研制高性能纳米陶瓷刀具材料需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