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白光散班法自动测量物体微小位移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两次傅氏变换导出了包含位移信息的信号峰值的完全表达式,阐述了自动化测量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曝光量均匀的工作面,满足面曝光快速成形技术的需要,提出1种对投影仪成像光路的改造方法.选择反远距光路,2次成像的光学成像系统设计方案,使用非定制镜片,设计用于面曝光快速成形系统的光学成像系统,该系统由2个组元和1个光阑构成.使用ZEMAX软件对像差进行分析,系统最大慧差值为0.08mm,最大像面畸变为1.1%,像面中心分辨率达0.05mm.该成像光学系统的设计,为低成本面曝光快速成形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两种利用激光散班来确定透镜焦平面位置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制备具有缺陷模带隙光子晶体实验技术思路.采用激光全息光刻方法,以夹角不同两束干光对感光物质进行两次光刻曝光,在曝光重叠区域可获具有缺陷模带隙一维光子晶体.调节入射光角度可改变缺陷模位置.研究供了简捷制作缺陷模带隙光子晶体一种实验技术思路,对缺陷模低阈值激射具有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精度数字散斑振动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双精度数字散班振动测量系统。该系统结合了普通数字散斑离面振动测量光路和退敏感光路,可以对物体的振动进行高精度和低精度2次测量,并利用低精度的测量结果对高精度的测量结果进行相位去包裹。由于这种去包裹方法是各点独立进行的,使得该系统可以测量工程实际中复杂的非连续体的振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度图像的曝光量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芳  栾晓明  孙越 《应用科技》2009,36(8):32-34
针对宽范围光照场景下成像系统存在的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问题,以灰度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为基础,计算平均灰度,依据峰值灰度和灰度图像两侧是否存在零像素区域,估计图像曝光量效果是否恰当.研究了图像灰度直方图的灰度分布与曝光效果的关系,应用估计方法给出了曝光系列图像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计算估计出图像的曝光效果,无需数据库支撑,复杂度低,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7.
结构形貌测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设计了基于投影散斑的结构表面形貌测量方案,结合双目立体视觉标定、散斑特征匹配、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搭建了测量系统,并用该系统测量了典型结构表面的形貌点云数据,最后将测得的点云数据与结构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模型进行配准,评估了测量方法误差,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投影散班形貌测量方法可以实现结构表面形貌的高精度测量,其最大误差为0.2 mm。  相似文献   

8.
背面夹缝曝光是利用光学衍射效应来制备三维微结构的新方法.采用Matlab对曝光时间和夹缝对三维SU-8结构形貌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背面夹缝曝光是获得三维微结构的简便方法.模拟与实验揭示了相同的规律性,即微结构的侧壁倾斜角度取决于夹缝大小;当夹缝不变时,微结构的侧壁倾斜度不变,但微结构的大小随曝光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般正胶光刻工艺的剥离工艺,所需胶膜的厚度要大大超过剥离薄膜的厚度,这样在剥离线宽小、厚度大的微腔结构探测器的金属互连柱图形时就会存在光刻分辨率低、剥离难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AZ5214E光刻胶图像反转性能的剥离工艺,对图像反转光刻所特有的反转烘、掩模曝光、泛曝光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反转烘温度为96~98℃,第一次掩模曝光时间和泛曝光时间分别为8.1 s、8.4 s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光刻图形.通过电子束蒸发Ti,成功剥离出高2.40μm、面积3.0 μm×3.0 μm的Ti微互连柱.此工艺的优点在于分辨率高,胶膜与剥离薄膜的厚度比接近1时,也能剥离出所要图形,可以用于制备MEMS微腔器件中的微互连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Fourier频谱分析的观点,导出了平面点全息图的文字存储密度公式,并进行了四次重迭曝光的点存储实验,给出了四页文字的再现图像;关于全息图的象差分析,文章给出了平行光记录和再现时的初级象差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传统双曝光全息术和常用数字全息干涉术不足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全息术在全息记录与数字处理方面的灵活性,提出了一种处理双曝光数字全息记录结果的新方法——差值数字全息法。该方法首先将记录物体变形前后物光波与参考光波干涉场的2个数字全息相减,形成差值数字全息;然后对差值数字全息直接进行模拟衍射再现,就可以得到物体变形前后2个物光波的高质量干涉条纹。与通常的双曝光数字全息干涉技术及叠加数字全息法相比较,差值数字全息法的优点在于,既不需要事先专门消除数字全息中的零级强度项,只需要一次再现过程,并且所得干涉条纹的质量较高。在给出处理双曝光数字全息干涉技术记录结果的叠加数字全息法和差值数字全息法原理之后,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差值数字全息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和美国最近曝光多起名人性丑闻,其中多起事件持续发酵。在英国曝光的性丑闻主要涉及政界人士,包括英国国际贸易部政务次官加尼尔,保守党前内阁大臣克拉布等。最新曝光的一宗性丑闻牵涉英国国防大臣法伦。他于10月31日被曝曾在2002年一次晚宴期间对一名女记者实施性骚扰。法伦随即于11月1日提出辞职,导致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不得不尽快物色新的国防大臣人选。  相似文献   

13.
以干涉、衍射及散射理论为基础介绍了散斑的形成、分类,并根据杨氏干涉及菲涅尔衍射理论.推导出静态散斑横向尺度及纵向尺度,给出了散斑的空间形状并对静态散班和动态散斑作了分析,总结出动态散斑三个衍射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PIV采样底片多次曝光时粒子衍射调制作用对干涉条纹位置的影响,推导出条纹偏移量与曝光次数和粒子相对位移量的关系,分析结果得到了实验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以干涉、衍射及散射理论为基础介绍了散斑的形成、分类,并根据杨氏干涉及菲涅尔衍射理论.推导出静态散斑横向尺度及纵向尺度,给出了散斑的空间形状并对静态散班和动态散斑作了分析,总结出动态散斑三个衍射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对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要求很高,要成功完成全息照相实验并不容易。影响全息照相实验的因素很多,在确定了参考光与物光的光强比、光程差和夹角后,影响全息照相像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曝光时间和振动。其中,振动又分为激光器固定物体振动和物体固定激光器振动两种情况。实验和分析表明,选择合适的曝光时间,且将被摄物体与载物平台固定在一起,能得到真正高质量的全息图。  相似文献   

17.
一种医学X射线图像动态范围扩展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使用影像增强器或电荷耦合器(CCD)的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DR)动态范围小的不足,提出一种采用尺度空间分解的X射线图像动态范围扩展方法.首先,对成像对象进行2次不同球管电压下的低剂量曝光,得到2幅小动态范围图像,然后在尺度空间对2幅图像进行分解.最后通过重构2幅图像的分解分量重建1幅宽动态范围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图像包含的成像对象感兴趣区域由2个扩展到3个甚至更多.2次曝光的皮肤表面吸收剂量总和为2.646×104Gy/cm2,却并未增加患者皮肤表面吸收剂量.将此方法用于使用影像增强器或电荷耦合器的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有利于提高这些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胡玉华  郑强  杨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8010-8011,8015
小径管射线探伤时,曝光参数的合理选择尤为重要。为解决因焦距变化所带来的参数难以选择问题,通过同一焦距不同曝光时间及同一时间焦距变化而引起底片黑度值变化实验。讨论小径管射线探伤在变焦距情况下曝光参数的选择问题,得出时间-电压-焦距曝光曲线。使小径管透照改变焦距情况下曝光参数选择问题得到解决,将优化过的小径管射线探伤曝光曲线图应用于热电厂生产实际中,证实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供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双曝光全息干涉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MTF的刀口测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刀口测量法.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采样率和噪声对准确测量MTF的影响,真实测量中采用多条过采样刀口响应函数(ERF)取平均以压制噪声获取光滑的ERF曲线;然后用指数函数对所获ERF进行分段拟合以确保刀口边缘强度值变化的单调性,将由其获得的MTF值与线对卡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用于成像系统MTF测量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实验分析介绍了刀口法材料、材料厚度、光源曝光电压及曝光时间的选择,最终在本系统测量中选择的刀口材料为1 mm厚铅板,曝光管电压为33 kV,曝光时间为1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