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征服自然”是人类实践的一项重要活动。“征服”既是一种勇敢的行为,也是坚强意志的表现。从征服自然的柔性或弱性含义看,征服自然广泛地存在于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没有探索和征服自然就不可能有改造自然,更不可能利用、控制、支配和驾驭自然;从征服自然的剐性或强性含义看,征服自然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疾病的战胜和攻克。我们既要反对和纠正对自然的野蛮和掠夺性的征服,也要提倡和鼓励合理的、正当的、有节制的征服自然的活动,把征服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这样才有自然、社会、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如何导致对自然的理解越来越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主要途径的自然科学获得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对自然的理解真的越来越少吗?本文通过对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自然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的考察,首先确证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学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伦理学家的视线,已成为一个具有跨世纪跨文化意义的理论课题。但是,比确认这一理论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所采取的学术立场。我们提倡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那是因为人类意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价值观上,我们无法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假如我们不想放弃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不想回到野蛮蒙昧的原始生活状态,那就不能放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现代生物技术对基因的改造,是人类有史以来改造活动的最高潮。无论传统的伦理、道德、法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科学技术都会义无返顾地前进。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向大自然索取各种物质资料的过程,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人类与自然不断博弈的历史.人类的行动策略从适应自然到试图征服自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的意识也经历了从畏惧自然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变化.高度发展的工业文明既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大自然对人类行动策略做出强烈的反应.目前,人类试图与自然进行合作博弈,但要把行动策略变为现实,仍面临难题,主要是如何摆脱在资源利用方面人类之间囚徒困境式的博弈局面,这既涉及当代人的合作问题,也涉及人类代际之间的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现代人追求的最高价值之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讲,现代人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视为征服自然的自由,做自然的主人是现代人的光荣梦想。然而,自然本身是不可征服的,认识了个别事物的必然性并不等于认识了自然本身的必然性,并且征服自然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和人在自然面前的不自由。扬弃征服自然的自由,需要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自由。生态自由是人与自然整体相统一的自由,是克服了人与自然根本性对立而生成的自由。生态自由能够担保改造自然界的道德合理性,做到人自由也让物自由。  相似文献   

6.
韩彩英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2):87-93,127,128
作为一种非亚里士多德式的自然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自然魔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魔法、主要为了实用目的的技术的魔法形态。由于自然魔法师广泛的观察一实验技术实践和他们关于物质实在的学者式与工匠式的思维方式的统一,16和17世纪欧洲人对自然世界的理解趋向更加“自然化”和“技术化”。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魔法实践促进了实验主义的兴起,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工具和实验程序基础,促成了西方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经验主义旨趣向实验主义的嬗变,促进了西方世界自然概念的革新,凝练了对于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对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制度化,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魔法实践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能高度逻辑地思维"是智慧与非智慧的唯一区别与分水岭,而人类能逻辑地思维是长期进化自然形成的。人类一旦学会逻辑地思维,其认知的获取与传承也根据逻辑而进行,人类认知的逻辑传承就成为自然而必然。由此,不仅存在人类认识自然的相同逻辑范式,而且一切自然皆逻辑,自然是逻辑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自然中的技术异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自然中的技术异化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控制自然而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自然以相应的力量反控制人类。本文分析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状态的技术异化,自然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异化,以及原本就属于自然的人的技术异化。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顿对自然价值的论证逻辑经历了从价值观的变化到价值本体化,再到对自然价值客观性的证明等三个环节。自然价值具有价值和事实双重内涵,自然价值论具有伦理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品性,它存在着价值本体化的思路,其存在论基础是近代哲学的二元论。人与自然界之间伦理关系的基础不是一个客观事实,而是由人确立的,它在本质上是人在实践中为人和自然界确立的一种价值论地位。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自然是近代大工业和科学技术产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一种自然物又是一种社会物.社会自然并非总是宜人的,其发展过程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进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与自然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自然等同于自然界,这是现代人的现代意识,这种意识导致了人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批判现代性和保护自然环境,应该把自然和自然界区别开来。可是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由于未能区分自然和自然界,错误地将“人是自然一部分”等命题作为生态伦理何以存在的哲学根据。人只能归属于自然,而不能归属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界合二为一,人就沦落为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存在物并不能够合乎逻辑地推论出人是道德存在物。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农法看循环农业技术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是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自然农法是生态化农业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农法的思想体系以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和物质循环观为基础,对建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具有深远的现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精神实质,也是古代生命哲学最深远的理论背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通过阴阳应象、生命应时应方与五行类比的理论方法与逻辑,最终落实到以一整套自然治疗措施来调整个体生命的失衡,这一切都与现代环境伦理的精神深刻一致。  相似文献   

14.
自然观的社会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观的形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总结,而是根植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诸如自然秩序、和谐统一、简单性等观念无不是对社会文化概念的推广,它们作为自然观的内容深刻影响了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形式和特点,对自然科学起到了一种前提性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和演变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形态和标准.西方学者习惯以近代科学作为衡量历史上科学存在与否的标准,并以此否认中国古代存在科学.笔者认为,这种非历史性地以现成标准反注历史上某一区域和民族"文本"的做法并不合理.事实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形态和特征的科学.尽管古代西方科学中公理化方法和实验初具雏型,但亦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即便是在近代西方社会,牛顿力学在严格的定量实验基础上建立起完整、严密的公理化体系,但在其他领域并无如此鲜明特点,医学尤其如此.但人们并不因此否认古代西方科学和近代西方牛顿力学之外科学的存在.评判某一区域或民族存在科学与否,应深入考察该地区或民族把握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方式及其表现形态.古代中西医相异的发展源流与模式典型地说明了科学有无的衡量标准不是惟一的,而是历史的、多元的.本文拟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深入发掘科技史料,探索衡量古代科学的基本标准及不同地区或民族科学的特殊标准,兼论中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不能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也不能因此而随意地把"人化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简化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依靠科学技术创建人工自然界既要遵循规律,更要合乎伦理。面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危机现实,必须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理性和合理性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技术本质的界定是技术理论探讨中不可回避但却不易达成共识的重要问题,这既存在着技术本质客观上的复杂性,又存在着认识主观层次上的差异性,二者共同决定的技术本质必然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都是不同程度对技术本质的逼近。本文在批判技术哲学演进中各阶段出现的关于技术本质的片面认识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技术构成的要素,并提出技术的本质是存在及其过程的观点,试图达到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产生了“人化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是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的结果。“生态环境再生产”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生态环境再生产”具有历史必然性。研究、建构生态环境再生产理论,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生态环境理论的完备,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开发和改造等工程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学领域著名期刊简介——Nature及其姊妹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ture杂志发行 13 5年来一直是科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之一 ,其 8种姊妹月刊和 7种综述性期刊也是科学研究成果报道的前沿阵地。本文旨在介绍Nature及其姊妹刊的办刊宗旨、征稿要求及评议程序 ,以期使大家更好地了解Nature系列期刊 ,提高投稿率和录用率 ,把我们出色的科研成果展示给世界 ;并希望通过阅读Nature系列期刊 ,把握最前沿的科研动态 ,加强我国科学家与世界科学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公众理解科学是20世纪中期西方兴起的现代科普形式。但认真分析这种科普类型,不难发现其基本理论已先期存在于英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J.D.贝尔蚋的著作里。本文分析贝尔纳在传统科普讲解科学向现代科普理解科学嬗变中的历史作用,指出他的科普思想有着明确的公众理解科学取向,他不愧是现代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奠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