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世界先进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发展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不可回避的选择。为了保持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我市产业升级换代,我市在92年确定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方针,推动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我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使我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2.
《杭州科技》2005,(4):60-61
6月30日,我市举行对首批10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授牌仪式。杭州市人大副主任安志云表示,希望此举吸引支持更多的国内外科技人才来杭州进行科技创业。杭州将通过启动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大力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高校师生在杭创业,培育和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的实施,是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科技创业的重要举措,是科技部门推进实施“一号工程”,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响“创业在杭州”城市品…  相似文献   

3.
1 科技创新在师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及“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的石河子市,要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科技发展目标,实现“十一五”经济和跨越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四个园区”、“六个基地”,必须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真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依靠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榆林科技》2008,(1):49-54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榆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榆林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组织实施“61211”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整合我市的科教资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创新型榆林,进而实现科学发展、有序跨越,特作出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08,(23):48-49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粤发【1998】16号,简称“16号文”),成为广东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发展的指南。  相似文献   

6.
《太原科技》2004,(2):1-1
依靠科技第一生产力,实现太原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科技工作必须实现跨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为实施“借脑引智工程”,充分发挥国内一流和省内各类科技专家在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太原市党政领导科技顾问制度。  相似文献   

7.
追求社会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要实现真正的发展——可持续的全面的社会发展,就要为其寻找真实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这真实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贡献率、提高管理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经济质量,而这一切只能依靠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鞍山市“十一五”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科技创新在地方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议等。  相似文献   

9.
《合肥科技》2005,(12):1-1
2005年12月,我市通过了科技部开展的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这是我市第四次连续8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此次我市通过考核的城区和县还有蜀山区、包河区、肥西县、肥东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旨在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调动市、县、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技》2006,(9):66-66
自2001年新婺城区成立以来,金华市婺城区科技局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围绕区中心工作,以技术创新工程为主要抓手,以提高区域科技综合实力为目标,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5年中,婺城区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共15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4项、省级科技计划27项、市级科技计划…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和综合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部地区为参照系,通过测算重庆市3次产业结构及13个产业部门的区位熵、集中系数、多样化指数等指标,进行专业化分析和综合发展分析,并与西部地区其它省区比较,明确我市主导专业化部门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与非专业化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主导专业化部门在西部地区的地位、作用和优势,为我市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14,(18):4-4
继7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126号)出台后,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精准发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郑重地写进公报,到“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其作为未来工作的着力点,都意味着“自主创新”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最终依靠的又是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太原,科技工作如何发挥引领、带动、支撑的作用呢?山西省科技厅纪检组长李春荣在谈到太原市科技工作怎样推动自主创新时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加快推进杭州现代化建设新发展的开局之年。我市科技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技术创新大会精神,围绕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实施“一号工程”,建设“天堂硅谷”为重点,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强化科技服务,推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我市新型产业格局,推动我市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01年科技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重点安排20项高新技术产…  相似文献   

15.
《遵义科技》2006,34(4):13-21
一、序言 改革开放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足第一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事业取得了明显成就,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把科教兴市喻作“华山天险一条路”,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原创”。作为世纪之交上海辉煌巨变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陈良宇对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既充满信心又有着忧思,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他每每急迫地呼唤:“如同上华山只有一条路一样,上海下一步的发展也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依靠科技,依托科教兴市来深入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攀登华山天险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的是科技创新,政府助推,榜样带动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云龙科技工作紧扣“科技兴县”主题,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思路,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地培育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全县科技工作稳步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9%.比“九五”末增4.9个百分点。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经济》1996,(1):11-12
“八五”期间,南京市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八五”期间,我市在“面向”、“依靠”方针指引下,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和“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科技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建设的贡献份额达...  相似文献   

19.
科技工作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科技工作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程度,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体现着区域科技的含量。“十五”期间,永平县的科技工作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为产业结构调整、支柱产业建设、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支撑,搭建平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方孔宇 《今日科技》2004,(11):13-13
绍兴市越城区以“科技创新”作为引擎,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有力地促进了该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