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变频器调速在恒压供水中的应用优点,并根据煤矿井下的排水系统的工作特点,从水泵特性,井下水泵出水口,井下水泵设备容量,井下水泵启动特性和排水可靠性等几个角度阐述了把变频器调速技术应用于井下自动化排水系统的局限性。总结了在矿井自动化排水系统设计中应用变频器调速的条件,为合理确定自动化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嵌入式技术在煤矿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煤矿排水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安全隐患多等状况,提出一种采用ARM嵌入式技术对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的多台水泵进行监控的井下自动排水系统方案,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解决了煤矿排水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实现了煤矿排水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3.
胡素丽 《山西科技》2010,25(2):106-107
针对煤矿井下排水主水泵,为了实现吸入式离心泵的无底阀排水,分析了射流泵和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在同煤集团的两个矿分别应用了不同的引水方式,通过降低系统吸上真空高度,从而实现了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井下应急移动排水车起重机构的主要部分阀控液压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建立换向阀和液压缸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而建立了起重机构起吊水泵工作过程中阀液压缸的数学模型,为二阶振荡系统。利用MATLAB软件对阀液压缸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是稳定的;并且系统的相位裕度约为41.8°,幅值裕度约为12.6 dB。在常规控制指标范围内,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分析结果对于研制井下应急移动排水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冰玉  李红涛 《科技信息》2011,(28):116-117
针对矿井排水工作特点,针对井下水泵控制系统进行改进,通过加入PLC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水泵无人值守、自动启停及应急启动,实现了矿井排水系统的经济性改进。  相似文献   

6.
厂用水系统(S W S)为设备冷却水系统(C C S)热交换器提供冷却水,带走来自一回路和部分二回路设备的热量后,将冷却水排放到排水工作井中。目前AP1000厂用水系统的设计中,当CWS通道检修时,SWS将无法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结合实际各运行工况下,特别是反应堆停堆时的运行要求,针对两台厂用水泵的设计缺陷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案,增加两台厂用水泵,减少非正常的停堆时间,以减少模式5、6下的运行风险,从而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煤矿井下常规设计的水泵房排水方式进行改造探索,将主排水泵吸水口处于相对标高低5米的吸水井中的负压排水方式改造成正压方式,涌水以一定的正压压入水泵吸水口,提高了排水效率和可靠性,消除了汽蚀。  相似文献   

8.
秋浇对内蒙古义长灌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浇是河套灌区一种特有的灌溉制度,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为研究区,收集了研究区近30a的监测资料,分析义长灌域引排水盐量变化特征及秋浇对地下水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研究区引排水与引排盐量变化趋势相似,引水量相对稳定,引盐量呈上升趋势;排水、排盐量变化幅度较大,增减频繁.研究区排水、排盐效果差,多年平均排水、排盐量分别占引水、引盐量的4.80%和11.06%,灌区长年处于积盐状态.秋浇占全年引排水盐量的比例较大,尤以排盐所占比例最大,多年平均秋浇排盐量占年排盐量的53.81%.秋浇对地下水位影响显著,秋浇前后地下水位相差较大,秋浇后地下水位为全年最高水位.秋浇虽具有良好的压盐效果,但不具备减少灌区积盐、改善地下水水质的效果.提高研究区排水排盐能力是改善义长灌域地下水环境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气井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井筒积液会严重影响气井产量,所以排水采气也就成为气井重要工艺措施,但是现有的排水采气技术存在准确性不足、成本过大等问题。本文运用自动控制原理,以电磁感应理论为基础,将实现泡排剂的精确化投放、降低投放成本作为目标,考虑到装置在井下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设计了一种智能化投放泡排剂的装置。本装置通过井下积液高度和压力大小两个变量对投放过程进行控制,避免人工操作对于投放准确度的影响,实现了泡排剂的精准投放,提高了泡排剂的使用效率。在单片机使用下,减少了泡排剂投放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对其他设备的改进研发,有借鉴意义。以延长气田为例,分析得出:本设备对于井下环境,以及不同井区的基础情况都有良好的适应性,易于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徐筱捷  迟勇 《科技信息》2012,(35):412-I0412
排水设备是煤矿井下的耗电大户。从排水系统组成上分析了影响矿井排水经济性的各种因素,认为提高水泵质量,调节水泵工况,加大水仓、清扫管路,避峰就谷等是提高排水经济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主设计建造的三维抽水试验装置,完成了多项潜水及承压水的抽水试验,获得了大量观测数据。试验发现:无论潜水还是承压水状态,抽水井附近观测井的水位变化,均具有距抽水井愈远愈高、愈近愈低的漏斗状分布,围绕抽水井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是显著的;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即每个观测井不同高度观测点的水位,均呈上高下低的特征,说明地下水具有由上到下的运动分量,地下水由周边的供水边界向抽水井聚集运移时,运动方向是下斜向的,潜水如此,承压水也如此。分析认为,这是水头压力与水体自身重力同时起作用的结果。由此推断,在抽水时,承压水含水层顶板靠近补给源具有强势水流通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铁路道床翻浆冒泥病害探地雷达图像的识别,通过在标准铁路轨道上设置翻浆冒泥至道砟面和未至道砟面两种病害模型,研究两种翻浆冒泥病害随时间和含水率变化的时域及频域特征。通过时间域和频域的A扫描数据对比及B扫描数据分析得到:翻浆冒泥至道砟面时在剖面图和时间域波形上形成强反射并能轻易分辨,而未至道砟面反应相对微弱;道床翻浆冒泥使频谱中的特征频点幅值减弱,频域幅值变化百分数在道床翻浆冒泥中显著高于时间域的变化。这两个结论说明在识别探地雷达铁路路基道床翻浆冒泥病害时,应同时结合频域特征点的变化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废弃泥浆改性同步注浆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针对废弃泥浆的处理难题,介绍了一种新型泥浆处理方法。将废弃泥浆作为盾构同步注浆材料应用于同步注浆液,并研究了泥浆对同步注浆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废弃泥浆配制的同步注浆液分层度、泌水率明显降低,很好地解决了同步注浆液泵送过程中的堵管问题,凝结时间有一定的增加,可通过控制泥浆比重与泥浆量来缩短凝结时间。流动性也能满足注浆要求。并用废弃泥浆配制出抗水分散性较好的同步注浆材料,最大7 d水陆强度比达0.81。  相似文献   

14.
软硬件协同技术是复杂电子系统设计中的一种新方法,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是这一趋势的代表。利用基于SOPC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实施了污水泵站在线检测系统中的机组振动检测,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应用于污水泵站检测系统的一种新的尝试。SOPC技术为嵌入式系统设计带来了一种更为方便、灵活和可靠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任飞  秦玉伟 《河南科学》2014,(3):393-395
针对恶劣天气下,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无法满足用户需要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监测热水器水箱的水位和水温,实现自动上水和加热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可靠,能够在水满后自动停止上水,达到设定温度后自动停止加热.该装置结构简单,功耗低,因而可用于新一代太阳能热水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建筑消防给水泵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分析解决方案建设区域性消防给水泵站,供水区域可以是若干个居住小区;改善设备运行条件,采用潜水泵作为消防水泵,将地下式泵站改为地上式泵站;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和居民小区生活消防合建水池,水质难以保证问题以及火灾后消防水的收集、处理、排放问题等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措施的采用对于消防泵站的设计和施工方面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功能抽油机节能控制器的研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功能抽油机节能控制装置是集抽油机电机节能、间歇性采油、抽油机变矩平衡节能于一体的抽油机综合节能装置.该装置不仅节能效果好、增加油井的产量,同时能实时地获得泵的"示功图",及时地了解井下工况,便于故障诊断和油井管理.该多功能抽油机节能控制装置是目前油田最有效、最先进的抽油机节能装置,是其它以往抽油机节能装置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8.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原油粘度、凡尔孔径、冲次对有杆抽油系统泵效的影响.试验采用甘油掺水模拟不同油品的井下粘度,试验装置是笔者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通过试验得出了有益的结果,文中提出了确定有关抽汲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峰峰集团针对煤矿井下粉尘治理的实际.确立了以“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创新手段、分源治理”为核心内容的无尘化矿井建设新思路,大力开展综合防尘技术创新工作,开发并推广应用了可调采煤机移动式气水喷雾装置、综掘机强力外喷自动加液降生装置、喷浆机气动除生装置等防降尘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井下粉尘浓度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的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煤矿废弃矿井遗留的大量资源及地下空间,促进能源枯竭城市更好地转型与发展,引入煤矿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新技术。分析了电站建设的总体改造方案,指出了电站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战略意义;结合现有的工程机械装备,从掘扩支护、土方作业、辅助机械、智能机器人等4个方面论述了电站基础建设装备群的构成及其应用场景;针对电站的具体施工与运维过程,总结了电站在输水系统的稳定支护与密闭、多巷道间的节流与引流、地下厂房的防渗与加固、厂房周围天然地下水的抽排、人员及大型设备的高效与安全运输等技术难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