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探索戏剧以创新的姿态活跃于80年代的中国舞台,它的出现无疑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影响,并在某些艺术追求上也与后者相一致,因而与诗歌、小说领域里的创新潮流一同被视为中国的“现代派”.但应该看到,探索戏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戏剧,它在一些重要方面仍然遵循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并未越出本世纪中国话剧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戏剧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重大差异,以说明探索戏剧的基本特点.卜)理性与非理性中国探索戏剧以理性主义为基础,它与建立在非理性主义思潮上的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文明新戏是开放国门,“采用西法”的产物,它所走过的路程是曲折的,和五四以后新兴的现代话剧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它存在的三四十年间,经历了自成系统的一段兴衰史。本文试将文明戏的萌芽、发展和衰落作一追索,以探求艺术发展之规律;以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全貌有完整的把握和认识。 一、戏曲改良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舞台上传统戏曲一统天下。而在西方剧坛,批判现实主义戏剧正值盛期,现代主义戏剧出现萌芽,歌剧、芭蕾舞剧已相当成熟,出现了一大批经典剧目。 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宗教,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发牛了激烈的冲撞,戏剧自然也在其列。在国外戏剧文化和传统戏曲的尖锐对立中,在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批判中,呼唤着一种全新的戏剧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洪深是我国现代戏剧事业的拓荒者之一.他为我国现代戏剧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中国新兴话剧事业的杰出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话剧艺术从初创期转入正规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洪深不仅是优秀的剧作家,而且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舞台艺术实践家与戏剧教育家.洪深的艺术革新与创业精神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0年,香港教育当局推行艺术教育改革,建议学校引入多元化的艺术教育。不少中学遂把戏剧引入课程,其中以西方话剧为主。许多中学也尝试引入粤剧,以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香港教育当局也致力于把粤剧融入音乐科课程内。然而,教师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生不愿意唱。笔者是戏剧教师,考虑到初中学生都喜爱在课堂上活动,遂以活动为学习粤剧的切入点,先教学生做和打,然后才学念和唱,又以创作性戏剧为学习模式。实践显示此教学策略既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升学习效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戏曲和作为西方戏剧始祖的古希腊戏剧在创生渊源上都与宗教仪式有不解之缘。宗教祭祀的祭祀方式为戏剧的表演形式提供了范例,宗教祭祀的广博文化包容为戏剧这门综合艺术的创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戏曲和作为西方戏剧始祖的古希腊戏剧在创生渊源上都与宗教仪式有不解之缘。宗教祭祀的祭祀方式为戏剧的表演形式提供了范例,宗教祭祀的广博文化包容为戏剧这门综合艺术的创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钱渝 《科技信息》2007,(32):231-231
一、引言从梁启超等有识之士提出"戏剧改良"开始,戏剧就是有志之士改变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活跃的文学形式。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从19世纪末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起着主导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  相似文献   

9.
最近,黄爱华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外戏剧比较论稿》(以下简称《论稿》)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中外戏剧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宏阔大气而又严谨沉实。首先,《论稿》建构了一个“大戏剧”视野,从中国话剧的早期形态文明戏开始论述,一直延伸到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观论争、90年代的先锋戏剧,时间纵跨整个20世纪;在横向上,涉及文明戏与日本戏剧的关系探寻,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西方戏剧思潮对中国话剧的影响研究等等,囊括了中国戏剧发展史中诸多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该书对戏剧艺术特质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关于戏剧,向来…  相似文献   

10.
"五四"戏剧革命向传统戏曲宣战,并通过翻译将话剧这一种崭新的西方文学艺术引入中国。"五四"先贤们在译介西方话剧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价值观、传统戏曲语言与文体、传统戏曲人物塑造、传统舞台结构原则的巨大颠覆,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心  常凯 《世界博览》2023,(18):40-43
<正>自1906年李叔同和朋友们创立中国第一个戏剧社团—春柳社以来,戏剧这一发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已经走入中国一百多年了。百多年来,随着几代戏剧人前赴后继的不断努力,戏剧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并生长出独特的面貌,矗立于世界戏剧之林。而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本身也通过和中国传统戏曲、电视、电影、手机视频等一道互相生发,继而引发了戏剧的几次深刻变革。笔者通过与戏剧人崔文嵚先生的交流,重新认识戏剧的同时,也得以共同感受与戏剧同游的欣喜。  相似文献   

12.
在戏剧中,语言可分为戏剧对话和非戏剧性语言。戏剧对话作为表演和阅读的符号,是指人物之间的对话;而非戏剧性语言指的是如舞台提示以及角色外的丑角或剧作家自己直接用语言交待、叙述故事。显然,话剧对话是戏剧构成的最主要最重要的部分,没有对话便没有话剧。《雷雨》作为我国话剧艺术成熟的一个丰碑,摆脱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歌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得归功于它在话剧语言上所获得的成功。本文想要探讨的便是《雷雨》的戏剧对话。戏剧性的对话不同于一般性的对话,它的构成与发展是以潜在的冲突为动力的,它是有力的,包含着互相…  相似文献   

13.
杨利民作为新时期中国十名优秀编剧之一,在中国当代话剧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话剧成就,主要来源于对西方古典戏剧艺术表现的接受,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精神。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通过歌队的再现,唤醒了人们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叙述的灵活运用,客观、深刻、富有哲理地揭示出人的生命力的顽强;传统"三一律"的成功借鉴使人物的情感历程能集中而有序地具象化,符合国民的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文化实体的宇宙观出发,对西方艺术的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典型"问题是贯穿于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过程的基本问题;也是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5.
从西方文化实体的宇宙观出发,对西方艺术的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计,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典型”问题是贯穿于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过程的基本问题;也是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6.
歌剧作为与话剧同源异流的艺术形式,其舞台时空表现方式受西方传统化、哲学观念、美学思想及思雏方式的影响,呈现出再现式的风格,具有鲜明的写实性。但歌剧作为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的综合形式,音乐本身的虚拟性特征使歌剧的时空表现有别于话剧而显现出一定的表现性风格。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佐临深切感受到中国话剧完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完善,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写意的传统,因此他提出"写意的戏剧观",主张在中国传统的写意戏曲的基础上创造话剧,同时吸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使话剧既能继承民族优秀遗产,又能吸取世界各国戏剧精粹,使之能成为相当完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自从曹禺“出山”之后,中国话剧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戏剧艺术,才开始具备自己鲜明的悲剧蕴涵、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国际意义。作为中国话剧的核心人物,曹禺是民族话剧的辉煌和骄傲,更是将中国现代悲剧写得最为精彩绝伦、表现得较为深刻广博的大师级人物。从悲剧艺术方面来研究曹禺,也许更能够切合其创作的实际,捕捉其不朽的灵光。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交往的日益频繁 ,为东西方音乐发展提供了相互借鉴的机遇。自古以来 ,西方音乐就受到东方音乐思想的渗透。 17、18世纪以来 ,欧洲艺术在充分吸取了欧洲各民族文化养分之后向遥远的亚洲文化再次寻求新的生命灌注。但欧洲音乐家真正有意识地深入研究东方音乐 ,则是 2 0世纪 3 0年代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刻悲剧意识的剧作家.其戏剧艺术创作受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同时,他的戏剧艺术又对我国戏剧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奥尼尔的戏剧艺术促进了中美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