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城市生态安全范畴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湿地在城市生态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城市湿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成果将增强人们对城市湿地与城市生态安全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开展城市湿地的科学保护、建设、开发活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约束、规范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在介绍"泛绿色设计"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企业、民众三个层面运用"泛绿色设计"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创建和发展生态智慧是"泛绿色设计"实施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吴结春  李鸣 《江西科学》2008,26(1):105-108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生态安全的认识、评估上,而保障生态安全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安全维护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述了生态安全的定义、生态安全研究的内容,总结概括了国内外生态安全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显著,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笔者在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围绕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外界胁迫作用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对1989年、2000年和2007年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期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514、0.423和0.373,2007年生态安全水平进入较差等级。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控制人类活动强度以维护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莫使旱地变荒漠"入手,从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及其危害,分析了我国荒漠化的形势现状,指出荒漠化已经成为危及我国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荒漠化治理进程,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基于PSR框架的甘肃省环县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退化区甘肃环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20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并划分安全等级,对2005-2016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耕地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适用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②2005-2016年期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逐渐提高,生态功能有所改善,耕地生态安全经历了"恶化-敏感-安全"的演变过程.③单项指标的变化表明环县2005-2016年间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年降水量以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变化明显,是影响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今后在加强对耕地数量保护的同时,应采取休耕等耕地休养方式加强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建设与维护,致力于耕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1949-2004年生态足迹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国勤  祝志辉 《江西科学》2006,24(5):292-296,310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应用M ath is W 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江西省1949-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此来衡量江西省区域生态供给是否能满足开发和消费的需要,并定量化地研究了江西省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1949-2004年,江西省生态足迹逐步上升,生态承载力逐渐下降,目前人均生态足迹已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的出现表明当前江西省处在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同时探讨了江西省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全文对维护江西生态安全、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构建“和谐平安江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学亮 《科技信息》2010,(23):J0392-J0393
要正视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正确对待和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维护河流健康为目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严格按自然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以水定发展,统筹协调生活、生态和生产用水,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促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桉树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生态营林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营林措施与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关系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营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桉树生态营林实践,建立起现代桉树生态营林理论体系。文中提出生态营林的定义、生态营林原则和生态营林的理论体系。6年的生态营林实践表明,采取"低干扰、低投入、低污染"的生态营林方式,获得"高产量、高价值、高效率"的营林效果,实现长短结合、一般用材与珍贵用材结合、木材生产与生态服务协同提升的生态营林目标。该理论是解决当今桉树人工林木材生产和生态服务失衡以及生物安全、土壤安全、生态安全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推动我国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切入,详细阐述了生态旅游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剖析了生态旅游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指出保障生态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的措施,提出要通过制定开发保护规划、相关法律条例等手段,确定合理的功能分区,限制旅游容量等,协调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博物馆和生态旅游都强调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强调社区的参与和利益。按照生态旅游的理念进行生态博物馆旅游开发,能建立旅游与文化生态互动的良性发展的机制,实现生态博物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国勤  石庆华 《江西科学》2006,24(2):194-200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的背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认为近几年来出现的黄河断流、洪涝灾害、沙尘暴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导致我国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重要原因;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自然灾害、生物入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食物安全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的问题。为确保我国新世纪的生态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2)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3)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食品;(4)开展环境治理,提升环境质量;(5)建立预警系统,维护生态安全;(6)重视生态教育,提高生态素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对于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及维护区域生态过程的健康和稳定意义重大.以西部城市平凉为例,基于最小累计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及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水土流失敏感性、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及水土保持功能4个综合指标划分生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开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开县200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为"预警"级别,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属于"一般",处于"生态威胁"的土地利用状态.在此基础上,探求建立了生态安全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灰色线性规划法,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的土地利用优化的模式,构建了集"数量"与"空间"、"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优化模型,总结了开县土地利用优化主要对策:严格用地管制,合理安排生态用地;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投入,规避生态危害;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安全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在学习和吸引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影响生态安全稳定与平衡的因素出发,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结合达茂旗的自然条件、生态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选取17个代表性评价指标,评价了该地区生态安全状况.评价结果为把达茂旗8个乡镇划分成3个生态安全等级:百灵庙镇和希拉穆仁镇在"较安全"的生态安全区,明安镇、巴音花镇、乌克忽洞镇、石宝镇、达尔罕苏木处在"安全过渡区"的生态安全级别,满都拉镇处在"较不安全"的生态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对河南省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258 8 hm2增加到2008年的2.613 2 hm2,其中同期化石能源足迹增加了3倍,是人均生态足迹迅速提升的主导因素.人均生态赤字在200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8年间从人均1.161 6 hm2提高到2.113 7 hm2,导致省域生态安全指数从-1.675 0迅速降低到-2.373 5,表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不可持续性特征,生态环境始终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有恶化趋势.最后提出了削减生态足迹、降低能耗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计算福州市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数量,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福州市2001-2006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阐明了福州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状.对福州土地生态规划的编制提出建议,以维护福州土地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土开发、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都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必须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争取国家战略扶持,使之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江西崛起引擎区、区域协调发展枢纽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维护区。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生态伦理以及生态补偿、绿色营销的涵义,分析绿色营销与森林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绿色营销理论为指导,从森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发技术和开发重点等三个层面上,探讨既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相一致又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途径,提出"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矿区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大量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矿区普遍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适合矿区行业特色的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和有效维护矿区生态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