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韵韵 《科技信息》2011,(8):I0155-I0155
谢天振教授从跨学科的视角介入翻译研究,创立了独到的译介学理论体系,在比较文学的框架中研究译介学、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及文学翻译史等问题。作为专门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学者,谢天振给"翻译"在文化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做了一个不长不短的概括,同时也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译学的进程和走向。  相似文献   

2.
王正英 《科技信息》2011,(16):I0140-I0140
本文分析评述了谢天振教授的学术专著《翻译研究新视野》,探讨了书中所体现的“突出了当前国际译学研究的新视角、新趋势”等五个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翻译教学及教学研究不仅对译学建构和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翻译学理论对翻译教学更具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是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的合而为一,既是英汉翻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英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科目和培养方向之一.并提出以"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统一术语确立科目名称.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从传统学派的直译、意译之争到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多元系统论诸论,百花齐放的局面已经走了几千年,各派别站在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翻译的认识,或众说纷纭,或人云亦云,规范性理论也好,描述性理论也好,各派之间似乎很难完全说服对方,这一方面体现了理论的可发展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理论还有待完善、提高。文章作者在纵深研究主要中西译学的基础之上,着重对当今中西译学领域的核心理论进行了批评比较,发掘其中的问题和共性,提炼出了文本有其“核”及翻译的“共核”观,并以案例分析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传统译学中的翻译理论往往相互矛盾,不能和谐共处,译界同行亦往往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作为一个新概念,"翻译效应学"是建立在中西传统译学、现当代译论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的。它在整合中西译论的基础上,将翻译效应作为译论的元理论,统摄各种译论,并使它们在翻译效应的大旗下,和谐共生,互为支撑。本文从认识论、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解释学角度,分别论证了翻译效应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试图对翻译效应学在多元化翻译研究背景下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6.
翻译学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来经历了蓬勃的发展,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culturalshift)把翻译推向一个崭新的台阶。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之一苏珊.巴斯奈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见解,在译坛上独树一帜。从介绍其主要成果入手,简单归纳评述她的主要译学思想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翻译效应学研究从酝酿、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从哲学的角度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回顾翻译效应学研究产生的学术背景和从诞生至今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在长期不断的反思和理性思辨的过程中,再次厘定了翻译效应学的研究视域,以使翻译效应学能在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中为中国译学研究起到积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三言"的英译至今已经走过了两个世纪的历程,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海外华裔学者、国内译者等不同的群体都参与到"三言"英译中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三言"翻译的研究也随之展开,既有对翻译文本内部的研究,也有对翻译外部因素的研究,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不够;其次,现有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上的规定性研究,而宏观层面上的描述性翻译研究相对较少;再次,国内现有研究对国外汉学界的研究动向关注不足。因此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视角和途径,从更为多元的层面来探索"三言"英译本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常意义上的译学研究就是指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一些单纯的理论方面的探讨和应用相应的理论进行研究工作。从翻译的教学方面来讲的话,翻译的教学和研究对英汉译学研究的构件和保证它的学术地位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翻译的基本理论对我们翻译的教学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代语境下会发生不同的翻译活动,而伴随其形成的译学观念也必然产生差异.本文分析了佛经翻译、文学翻译,以及非文学翻译所发生的语境变迁,通过观察译学观念的变化,得出译学的研究要与时俱进,并要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出现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翻译研究的主张和新趋向,使翻译的社会本质愈益彰显,从而开辟了翻译研究的一块新园地.从90年代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翻译中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引起了国内译学界的关注,开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问题.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翻译研究,将社会语言学与翻译学相结合,可以解释诸多翻译现象,将促使翻译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方耀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4):103-104
译学词典的编研是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且与翻译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查询、借鉴译学词典的内容以做好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可促进译学词典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可表演性"作为戏剧翻译的准则是西方戏剧翻译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围绕苏珊·巴斯奈特在"可表演性"问题上的立场变化,剖析了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形成过程、前后主张以及立场变化原因,力图揭示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构建基础、理论缺陷以及对中国译学理论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北辰  梁琦 《科技信息》2012,(26):204-204
近三十年来,随着翻译学科的蓬勃发展和对西方译论的大量引进,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国内翻译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从起初源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途径,逐步扩展到多元化的文化学和哲学研究途径。作为翻译研究哲学方面研究的代表,本文着重介绍了冯文坤的相关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翻译界对于翻译学的建立及发展前景存在着一些消极争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及中国特色的译学研究具有的局限性这两个角度出发,阐释了作者对翻译学的建立,发展及前景的所持的态度和观点;并指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翻译学在中国已经确立,并将在跨文化交际及促进文化全球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翻译界关于学翻译标准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但是,没有哪一种学翻译标准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学翻译标准具有相对性。译在翻译中的主体性问题近些年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拟从化的角度分析学翻译标准的相对性与译的主体性,认为学翻译标准的相对性是由化语境决定的,译的主体性也受到化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结合非洲、美洲及亚洲等地口传文学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外译所涉及的翻译类型、翻译目的、翻译策略问题进行阐述,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目的分为"为舞台再现服务""为文化研究服务"和"为文艺研究服务"三类,并分别讨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们可运用哈贝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剖析学翻译活动。学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往行动。从五个方面可阐述这一问题:(1)翻译的双重结构问题(2)现实语境与本语境(3)普遍性原则与论证性原则(4)情感的读与理性的译(5)学本是社会交往的中介。  相似文献   

19.
廖红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4):67-68,117
梁实秋和徐志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从译学共时研究的角度分析、比较梁实秋和徐志摩的翻译思想,旨在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二人的翻译思想、翻译作品以及二十世纪初中国翻译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这一译学理论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文化转向在扩展研究领域、开拓研究思路的同时,也使翻译研究的边界日益模糊,因此,我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看文化转向对翻译学的影响。面对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研究者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明确译学的任务,更新译学观念,拓展翻译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