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秭归乐平里的骚坛诗社因屈原而兴起、发展。屈原人格、作品、精神,以及乐平里独特的屈原文化等元素,影响着骚坛诗社的农民诗人,并为骚坛诗人创作诗词提供了独特的文学素材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骚坛诗人在秭归乐平里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构建了对屈原的认知和想象。他们为屈原故里子民而自豪,并由此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的身份意识和价值判断。在当今受到物质与外来文化的多重冲击下,骚坛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文化焦虑这种文化焦虑,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骚坛"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追溯"骚坛诗社"的历史来由,认为其是一个中国最古老的民间结社组织,说明了屈原与秭归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4.
秭归骚坛诗是一种因祭祀屈原产生并发展的民间诗歌,是屈原故里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基因和民间文学种类。它自宋代创制,至今延续了近千年。作为中国第一农民诗社,它的主要成员是泥腿子,诗歌内容以纪念和歌颂屈原为主,体裁以写古体七律、七绝诗为主,是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道颇具有研究价值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文人中,《庄》、《骚》向来是连类并称的。庄子是哲学家,屈原是诗人,看来似乎很难比拟。但《庄》、《骚》并举,也不是没有一些道理。我想,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庄子》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作品。庄子同屈原在思想、性格、政治主张、人生哲学以及处世态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以及作品所呈现的基本文学特征却有相近似之处。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成熟的浪漫主义诗人,而第一个把“荒唐谲怪”的浪漫主义风格带进散文领域里来的就是庄子。他们均在各自的领域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后世文学起到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自宋玉、贾谊、司马  相似文献   

9.
“离骚”一词,向来解说纷坛。本文突破传统的单纯从训估学角度训释方法,采用了以现代心理学、词汇学和训诂学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手段,诉求于《离骚》的命意构成和命题选择上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基于对屈原所有作品的整体心理学把握,从内驱力和外驱力两个方面加以辅助性论证,最后得出《离骚》题意应为“明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骚坛诗社的发展进行了历史的梳理,表达了对其前景的忧虑,进而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梁上泉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少有的持续写作的诗人,写作时间之长,作品之多,显示了一个诗人对诗歌写作的不懈追求,为诗歇创作集聚了有益的诗学经验;梁上泉诗歌始终与人民的心灵相通,这是他诗歌最可贵的品质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骚坛诗社置于语文教育、当代文学、打工浪潮、招商引资等因素之下进行考查,指出上述因素对诗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社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钟嵘《诗品》以追根溯源的方式表明对楚辞的态度。在"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审美理想指导下,钟嵘重视诗文对情感的抒发、重视华丽的语言,对楚辞后继诗人极为重视,而尤为推崇融合《诗经》精神和《楚辞》特色的诗人及作品。在钟嵘的文学思想中,《骚》与《诗》都是文学创作的典范,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钟嵘《诗品》中的楚辞批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陈染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建构完成了对自我心路历程的找寻,同时也透露出她对他者(人类)和现实世界反抗中的复杂情绪。本文从陈染与其"父"的关系出发,通过对陈染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体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5.
遗民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因其作为历史背景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不同而遗民面貌各有所异。遗民诗人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心理追求。元遗民诗人不同于宋、明遗民诗人,其人生选择具有独立自主性,生活方式具有个体自适应性,人生追求呈现丰富多元性,以其深广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构成了元遗民诗人的文化特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源头的屈骚,其诗歌意境的营造主要借助于自然形态、社会形态、历史形态、神话形态这四大精神家园之媒介,在诗人溯古探今、上天入地的不息追寻中,强烈抒发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固持操守、忠君爱国的深厚感情,从而形成具有崇高、悲壮、凄怆意蕴的屈骚意境审美特征。屈骚意境,经过杜甫的潜心揣摩与自然融通,形成了其诗所蕴含的崇高悲壮、沉郁顿挫风格的意境之美,从而使其诗歌别具骚雅之魂魄而焕发出空前的艺术生命光彩。  相似文献   

17.
彭红亮 《科技信息》2009,(18):111-111
从唐开创了中国诗歌国度的盛世,女性诗人以一种独特的张扬姿态走进历史的视域,这些女性诗人的诗歌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也逐渐表现了一种女性意识从觉醒到觉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诗坛曾升起一颗耀眼但却短暂的流星,这便是天才而又短命的诗人——李贺,他以独特的创造风貌被诗坛誉为“鬼才”,对于他独特创造风貌的具体表现论述颇多,本文在这不再赘述,本文试图从个人心理,审美心理以及诗坛风尚这三个方面探讨一下李贺这一独特创作风貌的成因。一、变异心态文学是充满主体生命的审美创造,作为创作主体的人,其特殊的心态对作品风格的显现有很大的影响,李贺诗歌反映出的心态可用“心如死灰”四字概括。请看他的真实剖自:“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恕谢如枯兰”(《…  相似文献   

19.
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孕育了繁荣的盛唐诗歌和诗歌中独特的盛唐气象。这种气象 ,不仅从边塞诗歌作品豪迈、雄浑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也从山水诗歌作品清新、优美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不仅从天真、浪漫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也从现实、沉潜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不仅以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也以诗人的情怀、理想、精神风貌来表现 ;不只是某个诗人的创作表现出这种气象 ,而是该时期诗人群体创作共同形成的时代气象  相似文献   

20.
罗德亚德·吉卜林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其作品《丛林故事》对故事中人物的他者身份进行了探索,作品反映他者的身份形成与身体外形、成长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思想有关,这也是他者获得主流社会身份认同的障碍。但作品也暗示了这种差异并非永恒不变,并积极探索了他者通过自身努力。融入主流社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