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导致了诗中变文的大量出现。自从汉代人发现了“变文同义”的规律后,历代学者都用这一思路来解释《诗经》。我们学习《诗经》,一定要了解这些变文的形式特点和前人解释它们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诗经》中比较棘手的难词问题。 相似文献
2.
郜林涛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277-280
分解方式和积累方式这两种诗歌意象的建构方式,在《诗经》中都有所运用,但用的最普遍的是积累方式。《诗经》的意象具有创造性、朦胧性与歧义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它早期诗歌口头文字创作的性质有关,是属于一个历史时代的。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是两块特殊的地域 ,在周族的心目中地位很重要。“二南”是亚热带气候区 ,在此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本文用地理学方法、分析探究了“二南”排位在首的原因 ,揭示了其经济形态和文化风俗形成的因素 ,目的在于向人们说明环境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沛霖的《诗经》研究是对《诗经》学史建构模式的超越,对《诗经》研究作了多方面的深入与拓展,彰显了研究上可贵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5.
《诗经·王风·采葛》曾生动地描绘时间的相对性:“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月、秋、岁分别表示三种时间周期,秋介于月和年之间,大约相当于“季”。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农耕文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农耕的祭祀。由《诗经》中的农耕祭祀诗,可以看出周人对于农耕的重视。二、关于农耕生活。《豳风.七月》反映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三、《诗经》中涉及的食物品种,异常丰富,有植物类,有动物类。四、关于农耕劳动的场景描绘。五、农耕生产者数量众多,农耕生产工具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六、关于恋土怀乡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8.
元服即首服,指头之服饰.《诗经》时代的元服主要有冠、冕、弁、胄、巾、帻、笠等.冠、冕、弁为王室贵族所用,是尊贵的象征,一般都非常讲究,有的异常华丽.假如打仗还要戴“胄”.平民百姓一般不戴冠,但要留全发而上罩头巾.当时还有人戴斗笠,用以遮阳防雨.唐代以前妇女无冠,女子头饰主要有笄、副、珈、瑱、揥、栉等物.当时妇女发式新潮,有的用笄簪装饰头发,有的以飘带来在发端,有的以发尖梳合上指,还有的戴假发,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头发的重视和修饰.可以说,《诗经》中的元服描写不仅反映出其防晒御寒、遮风挡雨的实用功能,而且还揭示出其礼仪政化、身份地位的内涵征象,传承着文质彬彬、追求时尚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不少爱情诗是上古男女恋爱婚姻的真实写照,从恋人们或甜蜜或痛苦的爱情经历可以看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之前人们的爱情观念。由于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男女双方的恋爱受的限制和束缚较小,男女双方在恋爱中的地位相对平等,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由于礼制的确立和一夫一妻观念的形成又使他们的爱情观表现出精诚专一的严肃态度。从这些爱情观可以感受当时社会的一些礼俗和它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薛富兴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5):5-10
尽管《诗经》并非专门的审美理论文本,它所包含的审美观念却大有可观。它们数量众多,涉及到广泛的审美领域;既有一般性观念。也有特殊性观念;有男女,有物我,有内外,有兼言,有专称,似足以形成一小小的审美评判系统,足可显示先秦中华早期审美意识之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吴怀仁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24(1):81-83
关于《诗经·周颂》中的"文王之德"即"文德",历代论家都注释为"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但经多方考证,成于周初作品《诗经·周颂》中的"文德"意义并非指"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而是指文王的武功征讨战略。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研究当时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全部“且”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其中“且”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描绘《诗经》中“且”字的使用状况,为研究虚词“且”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3.
论《诗经》中的女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田田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17(1):92-95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两千多年前的女性世界的艺术长廊,对女性的赞美是《诗经》的一个鲜明特点。《诗经》中的女性具有形象美、品德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表现理想"、"抒发激情"、"想像丰富"、"神话传说"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诗经》的浪漫主义色彩。《诗经》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是很丰富的,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情歌从多方面取材,表现人们在爱情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爱情心理:在甜蜜幸福的情歌中,歌唱男女间爱恋的甜蜜、赞美婚姻的美满与喜悦,但也不乏有担心焦虑。在忧伤痛苦的情歌中,抒发求而不得、失恋等的忧愁,倾诉相思之苦,咏叹婚姻的不幸。其情真,其事甜与苦,其辞喜与悲,夹杂着欢喜与悲愁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18.
春秋时期是伦理道德思想大力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而此时的伦理道德思想增加了新的内容,在西周孝悌、惠爱、恭谨、节性等内容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反映在《诗经》中,表现为“信、义、忠、孝、仁”等多方面的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诗经》各类诗歌,从社会生活各个不同领域反映出来,显示出了它的社会作用。到孔子时进一步发展完善,进而形成理论,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