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伟大诗人,以其高尚的人格、不朽的著作,凌越千古而俯视百代。然而两千多年来,屈原并非是从一开始就被历史所承认并接受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被历史所认可的。从汉初的贾谊开始到汉末的王逸,他们对屈原的接受不约而同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与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情况密切相关,经历了从对屈原人品、文品的高度赞扬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屈原被赋予了汉代各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精神。人们在屈原的身上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慰籍,并在儒家思想得到确立的基础上把屈原推上了忠君、爱国的精神圣殿。总之,汉代是屈原接受的第一个高峰,奠定了两千多年来屈原接受的基础,开启了后代对屈原人品、文品进行讨论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运用精神分析研究屈原的自杀问题,认为深藏于屈原的无意识中有一个死亡情结,彭咸是屈原心中的原始意象。屈原是政治迫害狂。屈原的自杀是有其人格弱点的,自恋、犹豫与对君的钟情使他成了又一个哈姆雷特。而最终,屈原的死亡情结使他成了永生的诗人,屈原的辞赋是生命体验的绝唱。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把《山鬼》当作一首爱情诗,但若结合屈原生平及他的其他作品,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屈原的一首明志诗,表达了屈原不悔的政治追求。盛装打扮去赴约、痴痴等待也无悔的对爱情无比坚贞的女神山鬼即是屈原自比,而山鬼苦恋、痴等着的公子即是屈原所寄予希望的对象、实现政治理想的媒介---楚王。屈原就是通过山鬼对爱情的执着、坚贞来表达自己对楚王的希冀、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挚爱。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以对屈原人格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而作《屈原列传》,对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伟大的人格精神,坚贞的意志品格作了极高的评价,高度赞赏屈原的伟大文学成就,并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而"发愤著书"。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一个价值前提,即追求生命价值之不朽。鲁迅说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道出在文化精神上司马迁与屈原的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以对屈原人格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而作《屈原列传》,对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伟大的人格精神,坚贞的意志品格作了极高的评价,高度赞赏屈原的伟大文学成就,并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而“发愤著书”。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一个价值前提,即追求生命价值之不朽。鲁迅说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道出在文化精神上司马迁与屈原的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全球性的知识分子反思语境里来认识屈原,无疑是推动和深化屈原研究的一个新的视阈。本文从以道抗势、德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反抗绝望等角度,对屈原的知识分子品格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释,揭示了屈原精神人格的现代意义,旨在达到更准确地评价屈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他的求索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桀骜不驯、奋发图强、矢志不移的楚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生长土壤;经世致用、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内在支撑;道家思想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领悟是屈原求索精神的气脉神韵。屈原的求索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存在价值的追求,对国家人民命运的索求,对人类终极理想的诉求和对宇宙自然知识的探求。这种求索精神在中国历史中具有无限的广延性,对中华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8.
屈原曾经受到先秦诸子的深刻影响,对此前人已作了不少有益的梳理。“屈原与先秦诸子”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倾向:一是认为屈原归属于先秦诸子的某一家;二是认为屈原兼具先秦诸子思想:三是认为屈原兼具百家而后自成一家。学者学术视野逐步由封闭、迷信走向开放、求实,研究思路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屈原及《楚辞》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明末清初的遗民群体有很大影响,明末清初遗民有很浓的"屈原情结",其形成原因是他们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时代背景,这种情结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他们对《楚辞》的注疏和自身诗词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作为屈原故里,宜昌市秭归县应该通过开办屈原文化馆,举办国际龙舟拉力赛,布置屈原雕塑等活动,进一步打造屈原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1.
“正则”是吕凤子先生为他所创办的学校的命名,源于屈原诗作《离骚》,吕凤子先生之所以取屈原的这个“名字”为校名,是缘于吕凤子先生对屈原的人格和品质的景仰.因此,要理解正则的深刻含义,就应当从屈原的人格、品质对吕凤子先生的影响以及吕凤子先生的追求和作为中去把握.  相似文献   

12.
屈原作品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人格意识。屈原生活在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最为频繁活跃的战国中后期,从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圣贤意识、历史意识等思想意识可以明显地看到南北文化的精神特质在屈原身上的体现,战国"士"文化精神以及血缘、家族、宗法观念对屈原人格意识的生成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3.
常德市城区内自古就有招屈亭、三闾港、屈原巷,德山之麓是屈原“朝发枉渚”之处,太阳山是屈原参与民间祭祀太阳神并构思《东君》等作品的地方,平山、高吾山则是屈原的游憩之所。可见常德市城区屈原文化资源丰富,遗迹集中。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合理整合屈原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常德城市文化建设的又一品牌。  相似文献   

14.
后羿神话虚构和历史真实的身份交织,是屈原内心矛盾的纽结。而他对河伯形象的反传统创造,则是屈原追求精神慰藉的手段。二者的形象在屈原诗赋世界里互相交织,构成了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冲突的矛盾形象。  相似文献   

15.
后羿神话虚构和历史真实的身份交织,是屈原内心矛盾的纽结。而他对河伯形象的反传统创造,则是屈原追求精神慰藉的手段。二者的形象在屈原诗赋世界里互相交织,构成了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冲突的矛盾形象。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和屈原,一位是誉满中外的当代诗人,一位是流芳千古的文人骚客。虽身处不同的时代,二者却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某种潜在的渊源。本文将对屈原和余光中在诗品、爱国恋乡情怀、诗歌的美学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屈原对余光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贾谊《吊屈原文》首用骚体"吊屈",其创作模式影响了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从自身政治遭遇出发,在精神上与屈原达到高度共鸣,发愤抒情,首吊屈原,在新的大一统历史背景下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历时性的文学阐释。他所开创的"吊屈"之先河,成为后世作家"吊屈"创作主题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是因为这些篇章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司马迁之所以悲屈原之志,并第一次如此充满感情地写下了记载屈原生平事迹的<屈原列传>,是因为司马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生平志趣、政治遭遇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楚辞”对中唐诗人李贺有深远的影响。这同李贺与屈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李贺对屈原的“楚辞”诗歌艺术既有自觉的借鉴、传承,又有超越。这在诗歌形象,诗歌语言,修辞和结构等几个方面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湖湘文化的理论根基是儒家的担当和忧乐文化,而屈原文化是其重要源头。屈原的代表作《楚辞》,就是对湘楚民间文化的发现和总结。湖湘文化的文源、文脉,是随着屈原文化信息的走向而清晰、而丰富、而完善和扩展的。研究由屈原文化传承下来的湖湘文化价值态,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