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文渊 《科技资讯》2011,(8):245-245,247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土耳其总理奥托尔在1984年首创,主要功能是融资、建设与经营、风险分担与转让。它是指政府给项目发起人建设和经营特许权,由项目发起人负责修建、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的设施,并向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用以回收项目的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取得一定回报收益;合同终了将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无偿转让给政府部门或其他公共机构。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后勤改革过程中BOT模式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项目融资浮动担保是债务人以浮动担保的方式将全部项目资产抵押,贷款人一般还要求在浮动担保的基础上将项目资产中可依照《担保法》办理登记的财产再另行签订固定担保合同。国际项目融资浮动担保与固定担保并行且存在矛盾。本文探讨国际项目融资中浮动担保与固定担保之间的矛盾并寻找解决方式,进而更加完善国际项目融资浮动担保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的法律选择协议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涉外法律选择协议本身的成立、效力及法律适用问题,各国立法及学理研究涉及不多。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日益完善的今天,有必要对法律选择协议加以研究。文章从法律选择协议的起源、表现形式、法律特征、成立、效力及法律冲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主张依合同价值原则来解决法律选择协议成立和效力等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对赌协议的相关理论基础,认定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是一种射幸合同,其法律效力应符合合同法的中合同效力的相关规定,同时作为一种商业合同,公司法及诸多证券方面的监管规定都对对赌协议的内容和效力有所限制,并且实践中债权人保护和上市公司股权明晰是对对赌协议限制最大的因素,建议从合同角度出发评判对赌协议的效力,首先其必须符合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其次,它不能违反特别法的强制性规定,不得对损害债权人利益,不得影响上市公司股权的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5.
骆仲锋 《甘肃科技》2013,(23):108-109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方与工程施工方为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围绕建设施工、工程周期和安全目标等一系列具体要求所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本协议,该合同同时基于了维护双方在工程延续期内的共同利益。监理工程师虽然受聘于工程投资方(或发包人),其在工程建设中的角色是协助投资人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施工合同的约定条款,有效履行其监管责任。同时,监理工程师也是连接当事双方的桥梁,其严格监督合同的履行就是维护大家共同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岑展宇 《广东科技》2007,(2):101-102
建设施工合同是指承包人按照发包人的要求,依据勘察、设计的有关资料、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安装的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相互责任、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进而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7.
一、技术转让合同的概念、特征及种类所谓技术转让合同,是指一定的法律主体之间就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转让、专利实施许可等而订立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因此,技术转让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一般公民(包括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技术转让法律关系的客体也即合同的标的,是专利申请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依照技术转让合同,一方当事人应将一定的技术成果交给另一方当事人,而另一方  相似文献   

8.
私人资本参与公共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并相互竞争的趋势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推动这一趋势的因素包括重大的技术革新,债务累累和预算严重拮据限制了公共部门满足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需求的能力;国际和当地资本市场的扩大改善了获取私人融资的条件;并且由私人参与竞争的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成功的国际经验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公共项目产生制度的创新。从而BOT模式顺应潮流正式进入了公共项目的建设。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和移交,是指政府授予投资企业享有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费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在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法制建设的载体,是信用经济的保证;是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相互责任、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进而保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10.
风电特许权项目是国际风电项目开发的一个创新,我国实施风电特许权项目就是为了通过一个竞争性的大规模风电项目展示风电的性能,增强投资者对风电的信心,带动风电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风电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风电特许权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智勇  高淑红 《科技信息》2007,(34):108-108
建设施工合同是指承包人按照发包人的要求,依据勘察、设计的有关资料、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安装的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相互责任、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进而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目标(质量、投资、工期)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对于承包商以及业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BOT特许协议之法律分析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BOT一系列合同中,特许协议是BOT方式的先决条件与核心问题。文章讨论了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与主要内容,分析了目前我国BOT投资方式的法律障碍,提出关于BOT特许协议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兰宁 《科技信息》2007,(32):289-289,261
郑州市民郭力购买了一套微软公司的winxp软件,回家后才发现如果要使用这个软件,必须要同意软件的《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和《最终用户许可协议补充协议》,但是微软公司在出售软件时并没有出示上述协议,郭力认为协议违反合同自愿、公平原则。于是把微软公司推上被告席。法律在数字时代的逻辑性与和谐性受到了来自迅速发展的技术所引起的威胁,案中这个"异化"的合同在现实中已经成为软件业的一种习惯做法,并得到美国一些相关司法判例的支持。这种合同称为"拆封合同"。本文试就该合同相关法律问题做简要分析,以期明确此类合同的性质与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安装软件时常常会看到一份"许可协议",假如不选中"同意协议"的操作,则无法继续安装、使用该软件。本文拟就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MICROSOFT软件最终用户许可协议》所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从格式合同的视角作一解读,分析点击合同的有效性和法律后果,以保护软件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伙伴关系)项目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工程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相对较新的阶段。针对参与融资的三方之间的两种委托代理关系展开研究,运用博弈论,建立项目发起人和经营者之间的道德风险博弈模型以及项目投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逆向选择模型,通过最优化均衡条件,揭示特许经营权协议的经营期限、收费水平、权益比例、项目外部风险大小、资金结构与经营者努力水平等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出合理的特许经营权协议和融资贷款协议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实际工作中采用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各参与方也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再议合同解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解除制度是一项很灵活的制度,两大法系中各国合同解除制度构造各异,我国《合同法》以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为共同的逻辑起点构建合同解除制度,包括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法定解除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王烽  纪中兴 《科技信息》2012,(1):555-555,453
0引言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是民事交往中最基本的法律文书,与每一个民事主体都息息相关,是确定民事主体间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文件,它不但是保障民事活动顺利、安全进行的依据,也是在纠纷发生时及时、妥善地解决双方纠纷的依据。而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因此施工合同不但是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商品房认购书具有特殊的法律性质,在商品房认购书已经具备了购房合同成立的条件时,就应该强制出售。而其中之未尽事宜,完全可以通过合同漏洞填补的方法确定。当事人一方违反认购协议所确定的义务的,应当承当违约责任。若认购书中有定金或违约金责任条款约定的,应从其约定;若没有约定的,则应向另一方赔偿信赖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19.
BOT投资方式的法律特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BOT投资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特许协议,不同于一般契约,必须事先经立法授权的行政机关批准,或须提交立法机关审批。它与传统的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的外商投资有明显的不同:其投资方式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部门等,政府在其中承担直接的经济责任,允许政府参股,项目承办人一般通过收取公共设施服务费、使用费等方式回收投资,投资方式期满后,其项目设施将转让给项目政府;二、BOT体现了国际项目贷款的法律要求;三、BOT体现了“两权分离”──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四、其法律关系特点是:投资主体一方为主权国家的政府,他方为外国国民或公司、企业,客体是专属于国家所有和经营的公共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0.
"协议控制"指在境外间接上市过程中,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在境内设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通过与境内公司签订VIE协议,即合同绑定实现对内资公司事实上的控制。协议控制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模式,若应对不当难免带来一些问题。本文从协议控制的法律性质着手,基于现行法律对协议控制的规定,对协议控制的规制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