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肥胖的背后     
肥胖是19世纪以后,物质生活富裕的特殊产物,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目前至少有10亿成年人超重3亿人肥胖,除美国、英国、德国这些传统"肥胖国"之外,亚洲、非洲等国肥胖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肥胖为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重大风险因素。脂肪作为防治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组织靶点,分为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以及产热并消耗能量的棕色和米色脂肪。研究发现,成年人体内的棕色和米色脂肪含量与机体能量代谢呈正相关,而与BMI和血糖呈负相关,提示激活人体棕色和米色脂肪产热在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重大潜力。文章讲述了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的发育起源、解剖学特征以及调控其发育和产热功能的各种因素。总而言之,棕色和米色脂肪作为治疗肥胖的靶标既具有巨大潜力,又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肥胖为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重大风险因素。脂肪作为防治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组织靶点,分为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以及产热并消耗能量的棕色和米色脂肪。研究发现,成年人体内的棕色和米色脂肪含量与机体能量代谢呈正相关,而与BMI和血糖呈负相关,提示激活人体棕色和米色脂肪产热在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重大潜力。文章讲述了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的发育起源、解剖学特征以及调控其发育和产热功能的各种因素。总而言之,棕色和米色脂肪作为治疗肥胖的靶标既具有巨大潜力,又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肥胖的背后     
肥胖是19世纪以后,物质生活富裕的特殊产物,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目前至少有10亿成年人超重3亿人肥胖,除美国、英国、德国这些传统"肥胖国"之外,亚洲、非洲等国肥胖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是一个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每一个人都热衰谈论的切身话题,更是医学、营养学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士意欲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肥胖或极度肥胖或可使人的寿命减少8年。而且,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肥胖者保持健康的时间可能会缩短10余年之多。研究者利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建立起了一套计算机模型,以此评估在不同体重的成年人中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史蒂文·格罗弗说道:"我们的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6.
肥胖治疗的挑战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肥胖是由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长期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近年来,全球肥胖人数持续上涨,肥胖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下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然而,肥胖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干预肥胖的手段仍然有限。因此,需要深入了解肥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提出干预策略。文章对肥胖的发生因素、干预策略、现有问题以及未来前景进行讨论。总而言之,肥胖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新的减肥方式也给人们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7.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与减肥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丽春  田维熙 《科学通报》2001,46(20):1673-1675
目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症发病率都呈上升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全球约有2.5亿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另外至少5亿人属于超重[1];美国有超过10%的儿童患有肥胖症,15%的儿童超重[2].据保守估计,发达国家每年用于治疗肥胖的费用就达到了医疗总费用的2%~7%[3].肥胖被认为是一种易发现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一种可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4];同时,肥胖还增加了患Ⅱ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概率[5~7].这种顽症的蔓延所带来的健康、经济和社会心理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症,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高血压和冠心病一样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据流行病学调查,估计全世界成年人中约10%的人患有此症。由于高血压症发展到晚期常常会并发脑溢血、脑栓塞、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因此,高血压问题受到全世界人们尤其是医学界的普遍重视。高血压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紧张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心理应激,其次是受患者本身的先天素质、遗传素质的影响,另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诸如饮食习惯、吸烟、肥胖、噪音等等。  相似文献   

9.
判断一个人是否开始衰老,习惯上多以白发、皱纹、老年斑的出现,牙齿的松动,身高的降低以及记忆力的下降作为衡量的指标。其实,有一个生理现象往往出现在这些表象之前,这就是肥胖。肥胖是衰老的标志这一观点已越来越多地被众多的学者所认同。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肥胖:肥胖带有家族性,子女的饮食习惯、肥胖特点与父母相似,父母肥胖者子女的肥胖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郭春沅 《世界科学》2003,(9):21-22,16
肥胖是机体能量的摄取与消耗平衡紊乱的结果。当能量的摄取超过能量的消耗时,多余的能量便贮存在脂肪细胞内,进而导致肥胖。肥胖也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及一些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肥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长期以来,人类为探明肥胖的原因并进而防治肥胖作出了大量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12.
肥胖基因与抗肥胖基因 1994年12月某日的下午,在美国纽约街头,有一个男人遭到一群年轻女人的“围攻”:“听说可通过基因减肥,这是真的吗?”那个男人就是因发现了肥胖基因而成了新闻人物的弗里德曼博士。 弗里德曼在对肥胖进行研究时,发现体重是正常体重3倍的异常肥胖的老鼠缺少某种基因,他由此推测这种基因是不是就是引起肥胖的“肥胖基因”。  相似文献   

13.
儿童癌症     
童年期的癌症影响与成年人完全不同。它们的生长趋势较为迅速,而且可以生在不同的器官系统。儿童很少患肺癌、乳房癌,或结肠癌。这些癌症在成年人中却是最常见的。在一切可能性中,儿童患癌的原因十之八九也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由于接触致癌化学物的年份有限,儿童就没有足够长的生活年限使癌发展。的确,童年期的癌症更可能与某些胎内影响有关,例如受某些致癌激素影响,或是免疫系统的缺陷。此外,也许与某些至今尚未弄清楚的传染性媒质以及某些完全不明的原因有关。治疗童年期癌症的可怕的并发症,也是完全异常的。治疗童年期癌症的专家们经常致力于探索改进治疗方法。他们不仅要治愈更多的癌症患者,而且更要减少癌症带来的严重的后遗症。有时候,用于治疗儿童期癌症的强效疗法,在癌症成功地根除几年之后,却引起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最近发现,青苹果(注意:不是别的苹果)所含不易消化的化合物(包括膳食纤维和多酚)的高含量以及碳水化合物的低含量,对肠道中的有益细菌很有利。即使经过咀嚼、胃酸和消化酶作用,这些化合物在进入肠道时也依然完整。一旦到了那里,它们就会被肠道细菌发酵,这能促进消化道中友好细菌的生长。实际上,青苹果中不易消化的化合物能让肥胖老鼠的粪便细菌比例转化为与苗条老鼠的相似。这项发现可能有助于预防与肥胖相关的一些疾病,例如可导致糖尿病的低水平慢性炎症。对于肥胖人群来说,其肠道中合理的菌群平衡被打破,产生的微生物副产品导致发炎,并且引起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病。  相似文献   

15.
陈晓莉  汪玲 《世界科学》1997,(1):33-33,38
肥胖是一个很棘手的医学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肥胖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肥胖不仅增加了患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潜在危险性,而且难以治疗,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对肥胖成因进行了大胆探索,从基因水平研究肥胖的病因及发生、发展,并且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肥胖的基因表型是复杂的多基因系统,且伴有基因一基因和基因一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自动物模型的资料已经表明,单基因突变在肥胖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学者在过食的猿和小鼠等动物身上进行脂肪细胞基因的扩增表达…  相似文献   

16.
研究老年性疾病,首先论及免疫学理论,以及与年龄有关的病理学,较小的障碍导致免疫机能失调,且不容易被发现。在老年病的发展中,遗传因素当居首位。一、正常的免疫系统正常的免疫状态是具有一个特殊的年龄组,通常是以年青成年人作为正常免疫系统的标准来参考的。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膘打口里来。"在肥胖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因摄入热量过多造成的。要想减肥使身体变得苗条,关键一条是管好嘴巴。而节食不能盲目,要牢记科学二字。首先需要明了的是,节食减肥不仅是为了美观漂亮,而是为了健康,预防因肥胖而引起的疾病。因此,节食必须考虑各种营养索的配比以及质和量都要满足  相似文献   

18.
一个公认的观念是: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加偏爱甜食。许多成年人也声称,他们的甜食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退了。小时候特别嗜好的糖果、巧克力之类的甜食,长大后却索然无味;到了年纪偏大时,大多数人都偏好于清淡的食物。另一方面,成年人可能会喜欢诸如菠菜或汤菜等食物,而小孩子则对此类食物敬而远之。这些现象具有普遍性吗?抑或仅仅是人们所注意到的一些特殊现象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味觉是随着年龄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19.
英国一项科学研究推翻了成年人每天应该睡足8小时才能保证健康的说法。研究人员认为,每天5小时至7小时的睡眠就能保证成年人的良好休息。  相似文献   

20.
肥胖与癌症肥胖或超重者虽然体态臃肿,但他们走向死亡的步履却比一般人可能更加轻盈。除了众所周知的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关节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与肥胖有关外,现已确认,各类癌症也将其作恶对象瞄准了肥胖者。也就是说,对于肥胖者,墓园之路几乎条条畅通,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