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乙型肝炎102例病人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44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58例的谷丙转氨酶(ALT)、谷革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浓度及白蛋白/球蛋白(A/C)异常情况.结果大三阳组ALT为(345.72±198.40)u/L,AST为(335.63±169.61)u/L,T-BIL为(78.68±26.78)μmol/L,A/G异常率为59.09%;小三阳组ALT为(155.63±98.53)u/LAST为(161.27±89.50)u/L,T-BIL为(38.68±16.78)μmol/L,A/G异常率为29.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与肝功能损害有关,大三阳病人的肝功损害比小三阳的明显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335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小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但与HBsAg、HBcAb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结论:只有将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感染、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弱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终点比色法检测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PCR法检测HBv DNA;常规方法检测ALT.结果 ALT异常组,大三阳HBsAg(+),HBeAg(+),Anti-HBc(+)和小三阳HBsAg(+),Anti-HBe(+),Anti-HBc(+)合并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MAO显著升高,而小三阳并HBV DNA阴性者MAO升高不明显;ALT正常组仅40例大三阳患者MAO升高明显,其他各组MAO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HBV感染后,只要有病毒复制,就会破坏肝细胞,引起MAO升高.MAO活性分析对肝脏病情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小鼠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优劣。方法用不同剂量BCG和LPS腹腔注射诱导昆明小鼠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与BCG 0.5 mg/只和LPS 7.5μg/只联合尾静脉注射诱导昆明小鼠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比较;以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变化及肝脏病理学检查指标作为肝损伤判断标准。结果BCG+LPS小鼠腹腔注射所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ALT和AST随注射剂量增加均逐步增高;第6组(BCG 0.5 mg/只+LPS7.5μg/只)和第13组(BCG1 mg/只+LPS15μg/只)相对较高。与空白组比较,ALT升高约3倍,AST升高1~3倍;肝组织病理损伤则随着BCG和LPS剂量增加逐渐升高。第5组大部分小鼠出现Ⅰ级或Ⅰ级以上肝细胞损害;第13组大部分小鼠出现Ⅱ级或Ⅱ级以上肝细胞损害。但与尾静脉注射造模相比,小鼠腹腔注射造模肝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ALT和AST表达不高,肝组织病理损伤较轻。结论"BCG+LPS"小鼠尾静脉注射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优于腹腔注射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5.
利加隆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加隆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将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4 6例 ,治疗组给予利加隆口服和甘利欣注射 ,对照组给予奥泰乐口服和强力宁注射 ,肝功能正常后分别改甘利欣、强力宁注射为甘利欣胶囊、甘草甜素片口服 ,继续联合用药 3个月后停药 .治疗前后进行病毒学指标、肝功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跳情况的比较 ,疗程中比较第 2、4周两组间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均值 .结果 两组均有疗效 ,但治疗组在某些症状、ALT、AST、球蛋白 (G )及其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跳情况、乙肝DNA阴转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利加隆联合甘利欣是临床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住院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程中肝功能指标分析 ,探讨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119例病员均采空腹血 ,资料进行 xˉ±s、t检验及相关关系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AST/ALT比值与肝炎肝硬化、慢重肝差异显著性 ,P<0 01,后两者升高明显。AST/ALT比值与A/G比值两者间有负性相关关系(r= -0 846 ,P<0 01) ,肝损越重 ,差值越大。TBil、TBA间有正性相关关系(r=0 643 ,P<0 05) ,两者升高程度与肝损相平行。Chol在肝损加重时呈下降趋势 ,且与TBil、TBA间有负性相关关系(分别为r= -0 593 ,P<0 05;r= -0 924 ,P<0 01)。结论 :乙型肝炎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间在不同病程中存在一定联系 ,即AST/ALT比值与A/G比值 ,Chol与TBil、TBA随肝损加重 ,互呈负性相关。TBil与ATB的升高程度与肝损一致 ,是正性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肝功能及各生化指标间的相互联系 ,对了解肝损情况 ,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芝多糖对小鼠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常规抗衰老方法考察了云芝多糖对小鼠(每鼠日剂量100 mg/kg)的抗衰老作用.结果表明,饮用云芝多糖水溶液90 d后,实验组小鼠的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0.182±0.002,皮肤和尾腱的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含量分别为(14.20±6.26)μmol/L和(42.40±0.76)μmol/L,胸腺系数(Thymus Index)为0.003 26±0.000 00,均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对照组血红细胞SOD活性为0.096±0.012,皮肤和尾腱的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3.40±2.90)μmol/L和(15.70±1.80)μmol/L,胸腺系数为0.002 92±0.000 00.实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较对照组增多,心肌脂褐素(Lipofuscin)含量和大脑脂质过氧化物(Lipid Hyfroperoxide)含量分别为(35.70±1.87)μmol/L和(22.20±0.80)μmol/L,比对照组心肌脂褐素含量(81.40±8.57)μmol/L和大脑脂质过氧化物含量(31.50±2.15)μmol/L明显降低,说明云芝多糖有提高机体免疫应答和增强机体清除脂质过氧化物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科从1992年8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184例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义制订的标准[1],并排除其它类型肝炎病毒感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茵栀黄组)106例,对照组(不用茵栀黄组)78例。两组主要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x±s)治疗组(n=106)对照组(n=78)性别(男/女)65/4142/36年龄(平均岁)27.98±11.7424.95±9.84ALT(u/L)1170.62±701.881072.5±898.77TBiL(μmol/L)129.17±64.321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的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测定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 105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B型、C型、非B非C型各为45例、45例和15例,分别占42.9%、42.9%和14.2%。各型在病情和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GG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与病情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注白蛋白减少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行肝部分切除的肝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保肝等内科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输注白蛋白治疗,观察两组尿量、腹腔引流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谷草转氨酶(AST))变化.结果术后1,3 d观察组尿量、腹腔引流量、CVP、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术后7 d两组尿量、腹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ALT,TBIL,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ALT,TBIL,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输注白蛋白可减少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临床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