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文学研究会成员的徐玉诺,在其坚持的“为人生”的艺 术观念指导下的创作,总体上是写实性的。但为他赢得不朽艺术生命的作品,则都是由写实 上升为象征的。这些作品把诗人的个人体验升华为人类的普遍经验,既有贴紧现实的执着又有指向未来的超越,从而获得了长久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2.
论歌唱的二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141-142
声乐表演是赋予作品生命的二度创作,是把作曲家、欣赏者的主体心灵与生命的韵律连接起来的中介,如何做好歌曲的二度创作,首先必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品;其次要认真分析作品;尊重原作;最后要不拘一格地进行声乐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思想复杂、深邃,作品通过对人们生存困境的艺术描写,将“时空”与“存在”两个哲学命题形泉地表现在作品中,体现了作者对存在与生命终极价值的哲学追问,提升了作品的认识价值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4.
郑成志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24-25,28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5.
新晋“新移民”文学作家凌岚的新作《海中白象》以离散人生为书写对象,展示了从中国“离散”到美国的新移民的生活状态及离散心态,揭露了美国华人社区乃至整个美国当下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本文尝试分析作者如何在该作品中以“离散”主题为素材表现人性的思考、生命的价值,同时也尝试讨论作品中的情感书写风格和作品的诗意表现,唤起读者对新移民作家作品的艺术审美和普遍人文关怀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朗读就是以言语的声音形态为载体表现作品的生命律动。在言语的声音形态中,语音是最基本的层面;朗读技巧构成其第二个层面;而语味是言语声音形态的最高层面,它是一个艺术层面、精神层面,是朗读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李欣  王旖旎 《科技信息》2012,(34):365-365
雕塑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形式,材料的运用相对其他门类艺术具有独特性,从雕塑创作到作品的形成,要历经材料选择、材料的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将自己的感情、思想、理念融入在材料之中,最终作品是以材料作为载体传达给观众的。最大限度挖掘材质的特性,也是探索材质美跟形式美的结合,从里到外使材料在雕塑创作当中得到升华,使材料在艺术家手中释放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杨利民是黑土地上一位出色的戏剧诗人。他的话剧创作立足自己熟悉的现代生活,以现代精神为统摄,以独特的艺术语汇为媒介,围绕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奥秘,不断开拓着亮丽的艺术天地。由群体意识和奉献意识转向个性意识、生命意识以及悲剧意识,是其审美观与价值观的演变过程。善于用精彩的艺术细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吸收表现主义方法,创造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戏剧情境,是其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从雄浑的黑土地自然景观和生活图画中散发出来的粗犷凝重之气,是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他的话剧作品是生活化的,又是诗化和哲理化的;是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又是普遍性和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9.
艺术主体所养之"气"包括生理之气、心理之气、道德品质、精神人格之气,还包括艺术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艺术主体所养之"气"的不同,转化为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气"就是人对自我本能、自我生命的体察,从而以自我生命去体合宇宙生气流行的大生命节奏。从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角度看,艺术家"养气"就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他在力求把握和艺术地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也都有着多样的特点,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文从心理透视、小说的意境、小说的语言、小说的文体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在沈从文看来,美在生命,艺术创作是求得生命的永生。他的作品影响了当代文坛的一些作家,诸如张承志、水运宪、古华等。研究沈从文的作品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随着陶渊明一生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其哲学思想主要展露出由儒至道的嬗变脉相,反映在创作上,则是其作品的哲学境界的发展变化以及由此而表达的审美倾向的转变。铁渊明诗表现了三各哲学境界:物质主义生命境界、伦理价值生命境界和自足自由的生命境界,追求自足自由的生命境界代表陶渊明诗歌创作的主要审美倾向,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趣旨、平和自然的艺术风貌,题材内容的选取,并深刻体现了人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散文作为一个独立完整而又开放发展的结构系统,具有共时和历时的双重禀性,它不仅把主体自身的情感转化为客观物质形态,而且通过主体独特而深沉的生命体验,去领悟、把握和表现人类共同的情感。伟大的散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总是独创和继承相接合的产物,是艺术经验的复现和提高。所谓崭新的作者、读者和作品,只不过是传统遵循着艺术形式发展的内在规律重新定位所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以艺术散文整体为对象,研究它的结构及其功能,指的是研究其结构的普遍特征和一般功能,而不是研究具体作品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声乐艺术的多媒体传播形式是当代音乐传播中的常见形式。在《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一多媒体声乐作品中 ,歌唱家自由自觉的生命创造 ;真情真意的融注贯通 ;精美精妙的匠心独运 ,充分显示了声乐审美创造的三个重要环节。任何声乐艺术的审美创造 ,都是艺术家用心血、用生命创造的结果 ,其艺术价值本身 ,也是美学价值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所选择的母题,归根结底都是关于“人”的母题,电影艺术同样如此。那么,人在电影艺术中具有何等作用,电影艺术如何才能获得灵魂与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来探讨人的生命与电影艺术的关系,论证人的生命是电影艺术的灵魂,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生命力取决于在人的精神时空中或以精神的方式,对人的三重生命需要与追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5.
以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状况为背景,结合凯绥·珂勒惠支的个人生活经历,论析珂勒惠支人格精神及其版画作品艺术精神内核相一致的两个方面,即贯穿她现实与艺术生命始终的战士精神和地母情怀。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一种生命意识。有机界无机界,万事万物的运动无不具有节奏性。作为生活本质之反映的文艺作品,亦复如此。艺术美的节奏可以说是作品的生命图式。节奏的艺术创造可以产生独特而强烈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17.
色釉综合装饰艺术是景德镇陶瓷绘画中的常青树,青花斗彩艺术则是景德镇陶瓷绘画中的一朵奇葩。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明的山水系列陶瓷作品,欣赏其在色釉综合装饰的用釉方法和画面艺术效果,又通过他的婴戏图系列作品,欣赏他的青花斗彩艺术效果,从中发掘出道家安恬闲适的文化精神,表现了作者爱自然、爱生命、重人文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古代狂草大家进行了钩沉与阐释,让人们一瞻他们狂放不羁、逸势奇状、连绵萦绕、自成一格的书艺风采。其作品是他们心迹的流露,是生命的真实显现和投影。他们将书法的点线形式转化为一种艺术精神,渗透于笔端,遂能在书法中入虚探玄、钩深致远,超脱一切形质实在,而使书法成为灵性之自由的书法与表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阐明空白艺术的概念及课堂教学运用空白艺术的意义,接着以《桥》、《特殊的葬礼》、《生命生命》等课文为教学实例,具体论述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实际灵活运用空白艺术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做法与体会,强调空白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