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系统要素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出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取衡量集群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的22个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持续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研究,以此探讨集群持续创新的内在发展规律,为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结论: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所归类的持续创新水平因子、持续创新效率因子和持续创新效益因子拟舍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具有一致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智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健华 《系统工程》2005,23(8):86-90
对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目前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数据描述的智能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设计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初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主基底分析的变量筛选方法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变量筛选,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简约变量集合,在保证原始变量信息损失尽可能小的前提下,排除所有的冗余信息,避免了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再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简约变量集合进行二次降维,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及分析评价,得到了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提出了一种消除评价指标相关性的代表系权值计算方法.该方法不改变原有的指标体系,在提出的评价因子概念及其具有的等价性和可加性假设基础上,利用互异代表系理论给出了评价因子贡献值的计算方法,以消除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最后,借助于一个已有案例,说明了代表系权值计算方法的应用步骤,并通过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问题,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一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确定环境承载力和区域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进行论述,分析比较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理论阐释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区域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起到正向...  相似文献   

8.
空气质量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其质量好坏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能力,还关乎人类健康.人力资源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以各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空气质量数据,探讨了空气污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区域创新能力,抑制区域...  相似文献   

9.
区域信息力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可得性的要求,建立区域信息力指标测算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域信息力水平进行评估,以及对信息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我国信息化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种新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并对18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更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融合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主体,促使创新资源在各个主体间流动,并最终产生知识的创新与成果的转化。论文以系统协同理论为基础,从创新基础环境子系统、创新主体子系统与创新资源子系统三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这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界定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8个省级地区进行分析评价,对比东、中、西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医药经济聚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比较优势,得出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不均衡态势,建议政府对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区域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推进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88~2008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数据,采用GIS分析技术,对我国内地31个省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描绘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大致的空间演化过程。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特征已逐渐从单极化的点状发展向沿海区域分散化的线面发展转变,但是创新进步集团与落后集团之间的差距在加大。通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2008年的创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的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对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刻画出我国内地省域目前的区域创新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对区域创新活动及空间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创新综合投入水平,我国区域创新综合实力的地域差异较为鲜明,沿海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DEA改进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重庆市2007年企业创新统计数据为依据,建立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0类不同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针对多个相对有效的企业运用改进的DEA方法(MDEA)进行区分和排序。对于无效的企业分别从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两个方面讨论无效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1991~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各地区物流业TFP增长情况。研究发现:考察期间中国物流业TFP逐年增长,但近年增幅有所下降;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动力,技术效率持续下降,阻碍了TFP的增长;东部地区TFP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收敛检验表明:中国物流业TFP存在明显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  相似文献   

16.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失调及其实现平衡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友金  易秋平 《系统工程》2005,23(10):97-101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研究现状,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RTIES)概念,探讨了RTIES的组成剖析了RTIES失调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实现RTIES平衡的途径.本文的研究对实现从传统技术创新到生态技术创新过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信运营业服务创新驱动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创新是通信运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国际通信运营业改革与发展的最新趋势,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借鉴规范的统计分析方法识别驱动服务创新的关键因素及服务创新的内容维度,并就确定的关键因素与内容维度展开两者关系的相关性及回归计量分析,寻找最能够解释通信运营业服务创新的关键驱动因子,形成关键驱动因素集,为通信运营企业的服务创新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元统计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分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关键,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较大.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研究不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分类特征,搜集相关变量和数据;利用Q型聚类方法,提取最具代表性的变量指标;对缩减后的变量作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按照各区域的主成分值进行聚类,确定各区域所属类别.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对各区域所属类别进行检验、调整.通过研究各类别的主要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提升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DEA方法对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测评.主要结论有:1998~2005年,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但期间也有所波动;2000年后,东部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较低所致;相对于规模效率,全国及各地区纯技术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纯技术效率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全国范围内,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显著收敛的趋势,落后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