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方泓  刘磊 《甘肃科技》2014,30(15):35-38
在新区开展地震勘查工作时,往往缺少估算深度的速度资料,给深度的估算带来了不确定性。采用地震资料处理提供的速度谱,利用叠加速度,通过速度插值的办法,求取速度资料,在地表相对平坦的红柳泉勘查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其估算深度符合地震规范的要求。这种方法,采用拟合速度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地震波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就某浅海油田两条连井地震剖面的处理与解释中所涉及的地震波速度的纵、横向变化规律研究方法予以讨论.研究用于地震解释的速度,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研究速度的纵、横向变化,确定合适的成图速度;其二,研究地层的层速度,为地层解释和岩性预测提供参数.地震测井和VSP测定的速度精度较高,但剖面上的井测定的速度资料很少,不足以控制速度的横向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剖面上的速度谱资料来确定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利用速度谱计算层速度和求取砂岩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解释地震剖面和速度谱,读取某层段顶底的迭加速度和地震波通过的时间。对迭加速度进行剖面平滑,经过倾角校正求取均方根速度。再求取平均层速度和相应层的中点深度,并对其进行平面平滑,制做出砂泥岩量板,求出砂岩含量。通过对层速度和砂岩含量进行解释,确定出地震相、层速度和砂岩含量与沉积相之间的关系。文中以辽东湾南部盆地为例,用该方法求取了东营组下段的层速度和砂岩含量,为把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利用速度谱计算层速度和求取砂岩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解释地震剖面和速度谱,读取某层段顶底的迭加速度和地震波通过的时间。对迭加速度进行剖面平湍,经过倾角校正求取方根速度。再求取平均层速度和相应层的中点深度,并对其进行平面平滑,制做出砂泥岩量板,求出砂岩含量。通过对层速度和砂岩含量进行解释,地震相、层速度和砂岩含量与沉积相之间的关系。文中以辽东湾南部盆地为例,用该方法求取了东营组下段的层速度和砂岩含量,为把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震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过程中经常用到地层的平均速度,而平均速度的求取不易,尤其在测井资料很少的情况下,平均速度的求取更难等问题.依据地震勘探原理,在中、浅层地震勘探中,可将沉积地层近似为连续介质的地质模型,在连续介质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存在一定规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经验公式,应用均方根速度在连续介质情况下的近似公式及数据处理中所得到的速度谱资料能够计算出平均速度的经验公式,得出的平均速度能够满足中、浅层地震勘探中时深转换的需要,另外,应用平均速度及钻孔资料可以对地震时间剖面进行相位标定.  相似文献   

6.
张凯  殷裁云  徐延勇  李晓婷 《科技信息》2010,(25):329-330,312
根据处理给出的偏移数据体,通过整理钻孔资料和地质资料,构建起勘探区的地质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对地震反射波进行层位标定,确定需要解释的地质层位与地震层位对应关系,进行地震层位追踪解释,然后利用三维可视化、相干体等多种属性对目的层的反射波进行分析,确定勘探区内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并根据钻孔数据求取速度信息,最终把时间层位转换成深度层位,为矿方提供可靠的构造成果。结果表明,通过上述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能快速、有效的圈定5米以上断层,直径20米以上的陷落柱和10米以上的褶曲。  相似文献   

7.
王文蔚 《科技资讯》2009,(12):136-136
随着胜利油田对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的精度和深度要求的增加,原有的千兆网络系统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所以需要升级到基于万兆的以太网络。  相似文献   

8.
 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中, 反射纵波与转换横波反射时间关系是影响地震储层预测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转换波叠前道集进行纵横波速度比提取及纵波与转换横波反射时间匹配处理方法。模型资料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可以直接由转换波道集计算得到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等参数,应用这些参数可实现纵波与转换波反射时间匹配处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特别适合于水平层状地层多波多分量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3D油藏地质模型的新型测井分析平台,该平台将传统的油藏描述、专家系统和知识库进行有机融合,可改变传统的测井分析模式。具体包括:(1)利用地震成果资料和区域测井资料自动构建3D油藏地质模型,且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平面图件,以使解释人员全面掌握目标井所在的区域信息,为解释人员提供感性认识;(2)通过邻井自动对比技术自动生成目标井成果,为分析人员提供初步的解释结果;(3)测井分析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测井分析;(4)系统依据分析结果自动更新区域3D地质模型,为下一口井解释提供参考。由于3D模型直观地反映地层特性、地层分布特征、油气分布状态等,能够使测井分析家更好地把握目标层特性,提高解释符合率。最后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加速东海、黄海大陆架和江苏地区的地质普查与石油地震勘探工作,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第四、第六物探大队与复旦大学开展协作,于一九七三年组成数字地震小组,对地震勘探资料的数字处理从方法到实践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积累利用中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经验,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数字化,建立专用的处理中心提供经验。在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推动下,在上级党委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二年多实践,在试验、生产和人员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初步形成了一套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专用外围设备和程序系统,并在719机上进行了地震资料处理,实践说明,现有的硬软设备能有效地处理海上和陆上的资料,在提高地震勘探成果的质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为今后继续发展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工作提供了经验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将有关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深度域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中重要的速度模型问题,研究了一套三维速度建模方法和软件.该方法以波动理论为基础,采用批量计算和计算机可视化交互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时间偏移速度分析、时间坐标和深度坐标的深度偏移层速度分析,由此可建立时间域及深度域的层速度模型,为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提供合理、可靠的偏移速度模型.经实际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证实了这套三维速度建模方法和软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震速度进行砂岩含量定量解释是碎屑岩地区区域储层分布研究中的一项大工作量的繁琐工作。借助于计算机及其外设进行计算,使工作效率有显著的提高。文章详细叙述了该方法的技术思路及通过计算机与数字化仪完成原始数据的自动录用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初步了解,地质解释人员人工解释的方法,经验和前人所做的计算机解释系统的基础上,以地震地层学的理论知识为背景,利用模式识别和图象分析,提出了在计算机上对迭后地震剖面进行自动分割的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速度进行砂岩含量定量解释是碎屑岩地区区域储层分布研究中的一项大工作量的繁琐工作.借助于计算机及其外设进行计算.使工作效率有显著的提高.文章详细叙述了该方法的技术思路及通过计算机与数字化仪完成原始数据的自动录用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宗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840-6845
胜利西部银川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界地层,但由于资料相对较少,盆地内古近系清水营组是否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制约该盆地勘探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主要问题,本文从地震资料入手,利用地震剖面、速度谱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已钻探井,开展地震相、沉积相分析并结合层速度分析方法进行了烃源岩的研究与预测,该综合研究方法对西部其他低勘探程度区烃源岩预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新方法新技术对老的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分析、解释。这对于提高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地震勘探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三维连片处理、静校正、提高分辨率等技术,对新集矿区原始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实现了解释范围内落差大于5 m的断层、波幅大于5米的褶曲以及对刘庄煤矿7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和口孜东矿8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进行了解释,不仅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也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精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实际工作中,井间或无井区目的层岩性比率的预测需借助于地震速度资料来实现,这对碳酸盐岩地层来讲更是如此。通过对速度谱资料进行倾角和地震—声波速度系统差校正,从而得到了可靠的地震原始层序层速度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预测的地震层序层速度模型及高、低速层压实模型、地质模型、等效模型、数学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对研究层中高速层的岩性比率进行了定量预测。最后在对研究层进行细分层的基础上,根据钻井统计的不同岩类的多少,将地层岩性简化为二元结构进行计算并校正,从而得到对应于高速层的碳酸盐岩的岩性比率。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石炭系地层中,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周建辉 《科技资讯》2006,(20):149-149
曼德布罗特提出了分形的概念:分形是指没有特征长度的图形和构造以及现象的总称。关联维数的计算可用计算机编写程序来求得,构造相空间,计算点距,斜率,以及绘制图形后和地震剖面对应作出分析判断。在地震勘探方面,关联维数的分析对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提供了很好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引言 模拟水氡观测是一种较常见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连续观测时间在我国长达30多年。多年来许多专业地震台积累了丰富的水氡观测资料.这些观测资料一般都以纸介质的形式存放.不能直接用于mapsis等地震分析预报软件.因此,将数据进行计算机存储.并进行系统处理。然后用于预报软件分析。显得非常必要。目前日常观测数据仍是依靠人工计算整理。  相似文献   

20.
姜元刚 《石河子科技》2011,(6):41-42,40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与地面地震相比VSP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高,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明显。VSP技术提供了地下地层结构同地面测量参数之间最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的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为零相位子波分析提供支持,提高了工作时效、降低施工成本,发展了三维VSP与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