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从公元前四○三年(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公元九五九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为止,按年叙事,一共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内容主要以政治、军事为主,对研究我国这段时间的历史,提供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资料,全书共有二百九十四卷,考异三十卷,合计三百五十四卷。这样的巨著,仅仅是翻一下也要花去不少时间,如果要读一遍,就得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由于卷帙浩繁,加上文字上的障碍,一般读  相似文献   

2.
李建勋乃南唐名相,其生活与创作经历了唐末、杨吴及南唐三个历史阶段.该时期江南地区渐成华夏"文物最盛处",其宽松富庶的政治经济环境既为士大夫群体培养优雅超逸的人格内涵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使南唐诗歌获得了由"唐型诗"向"宋型诗"渐变转型的独特价值.李建勋之人格追求颇具典型意味,其诗歌创作既属唐诗"余响",又可谓"宋调"先声,不失为唐、宋诗艺术转型的过程性例案.  相似文献   

3.
两伊战争到今年10月22日,已有三年零一个月了。三年多来,交战双方的攻守之势发生了变化,战场有了转移,但是谁也没有牢固地取得军事优势。战争旷日持久地拖延下来,打打停停,时紧时松,长时期处于僵持局面,实际上成了一场拼国力的消耗战。久而久之,人们对之几乎有点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相似文献   

4.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南唐的末代君王。世人论李煜,多论其在词史上的贡献,其实,“精究六经,旁综百氏”的李煜,不仅诗、词、文章样样精通,“洞晓音律,精别雅郑”,而且工书、善画,尤精鉴赏,是一个身体力行致力于文献收藏的君王。由于他的倡导,使得南唐文化成为十国之佼佼,南唐图籍冠绝一时,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献之地”。  相似文献   

5.
霍秋生 《科技资讯》2011,(22):146-146
本文讨论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和基本的功能配置,结合冀中能源显德汪矿供电系统的现状,对数字化变电站在煤矿供电防越级跳闸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理解及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佳 《科技信息》2011,(3):174-174
在1812年的战争之中俄罗斯民族的功勋题材是小说的主要题材。这是一场俄罗斯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正义的民族战争。当然,也因此作者在自己的小说之中触及到了爱国主义问题,但是这也被看作是多层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以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彝陵之战为例,对《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手法,如主帅间智谋的较量,相同和不同类型的战争形式描写,战争描写中人物性格的展示,“动中有静”的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者首次发现了已故著名天文史学家新城新藏捐赠给日本国会图书馆的<显德二年历断简>,并对其进行了释文,申述了年代断定的理由,考订了残历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正从二战至今,中东的战争几乎从未停止过。"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中东开始了新一轮动荡,发生在叙利亚、也门、利比亚等国的战争持续至今,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热战"进行得热火朝天的地区,成了新战法的演练场和新武器的试验场。其中,叙利亚战争最为复杂、影响也最大,从中可以看出当今战争的特点,并预判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玉刚 《科技资讯》2014,(11):81-82
液压支架是采煤工作面的主要设备之一,正确选择液压支架的架型,对于提高综采工作面的产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综采设计的效能、实现高产高效尤其重要。在对显德汪矿1#煤顶底板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煤层赋存条件,经过理论计算最终确定出适合显德汪矿1#煤的液压支架型号。  相似文献   

11.
提出我国古代陶瓷的输出很可能在汉代就已出现,指出景德镇在晚唐五代及宋初时瓷器的外销就可能已十分火爆且影响很大等猜想。根据已发现的资料指出元代的瓷器已经远销到西北非而非学界所说的非洲东海岸。论证了我国宋元以前的陶瓷输出与世界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12.
五代十国之际,文学创作衰微至极;惟"南唐"独以偏安小国而好文尚士,成为乱世作家向往和赴集的乐土.作为南唐文人的杰出代表,徐铉、徐锴兄弟执著地呼唤儒道的权威、把"风雅"、"六义"视为诗文创作的灵魂,然其创作则时有不合于"道"者.他们的诗歌创作将性情与学问并重,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浅俗风气有所修正,其中展示的学人风采尤值得瞩目.  相似文献   

13.
采莲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南朝和唐朝时期的文人大量创作《采莲曲》,由于创作主体不同、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唐朝《采莲曲》在对南朝《采莲曲》的继承中有所发展。根据收集的材料比较分析两个朝代《采莲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简约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世族活跃在政治舞台上,门阀世族在东汉中叶已经把持垄断了仕途;曹魏时期创行的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族的政治特权,有助于门阀世族的形成,东晋王朝以后直至南北朝前期,门阀世族及其统治达到了鼎盛,南朝后期,门阀制度走向衰落。隋唐时期,门阀世族的势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自隋唐建立以来,为培育栋梁、选拔人才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然而发展至清代,日趋没落腐败,在名与实、形与用等各方面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昭示着对其进行改革的必然之势,终致清末教育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山水画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处理,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代,北宋的山水画,侧重于完整地,整体地把握客观对象,以繁复的,“全景式”的构图,显示一种雄浑,博大的气象,南宋山水画,则以少取胜,强调对景物的大胆剪裁,以简约的,“边角式”的布局,营造出一种空灵的,诗一般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建了中国西汉到清代(206BC—1911AD)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变化序列,进而分析了民族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双方共发生战争832次,平均每10a发生3.9次;根据战争频次可划分为西汉低发、东汉高发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低发期,宋元明清高发期3个阶段;在百年尺度和30a尺度的气候变化上,气候暖期多对应战争高发,冷期多对应战争低发.2)农牧战争中,有71.3%的战争为游牧民族发动,但最终61.1%的战争为农耕民族获胜;相比于暖期,冷期农耕民族主动发动战争的比例增加,但胜利的比例降低.3)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事件背景,对战争有间接影响.冷期时,农耕、游牧双方实力均有减弱,形成退让态势,战争频次相对较少;暖期游牧民族多次发动战争,可能是由人口膨胀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游牧民族强盛时社会结构性需求扩大引起的,同时暖期的气候环境为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争掠夺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也诱使游牧民族引发与农耕民族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19.
宣和库始见于五代后梁时期。北宋末年,宋徽宗以年号“宣和”命名重建,将其作为内库收纳贡献、聚敛钱财。宣和库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搜括国家和朝廷的府库所得。宣和库盛极一时,在当时的财政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后,宣和库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国家权益,因此职权遭到削弱。北宋灭亡后,宣和库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0.
唐代宫廷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与东汉“鸿都门学”以来特别是隋唐官学教育中的附设制度紧密相连的,这种行政管理机构下附设的职业学校教育形式是官学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音乐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五代、宋元时期的市民音乐文化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实施的一系列技能训练措施,不仅具有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实用价值,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有许多方面值得推崇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