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民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使公民接受政治思维和行为基本模式的过程与公民逐步学习和接受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形成特定的政治思维和政治行为模式的过程的统一。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的社会转型期的视角下,公民政治社会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社会转型期优化公民政治社会化,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树海 《科技信息》2009,(18):35-35
政治认同是政治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身所属的政治共同体的属性与自身的政治身份,在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上的一种归属感。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益多元化、文化世俗化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因此,对当前我国公众政治认同弱化的原因分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林海 《科技信息》2009,(31):347-348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道德危机主要源于社会分配不公、国民生存发展压力大、法制不健全、公共权力腐败及文化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消解危机关键在于合乎伦理的制度安排以及加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是政治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身所属的政治共同体的属性与自身的政治身份,在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上的一种归属感。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益多元化、文化世俗化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因此,对当前我国公众政治认同弱化的原因分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的转型中,人们功利观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机制激发下的公民政治主体意识的增强,迫切地要求我国的政治系统作出全面而深刻地调整。为此,笔者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转型期我国社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政治发展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阶段——转型期。转型必然会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而这些变革都会直接、间接地通过公民的心态变化反映出来。由于社会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使公民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会导致社会各种矛盾加剧,会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诱因,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民心态变化特点及调适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对道德人格提出了新要求 ,也给道德人格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转型 ,道德人格培养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 ,这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主阵地———德育改革的关键点与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科技飞速发展,公民权利体系日益丰富和完善,而法律与科技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法学研究者的视野。公民基本权利与科技,一个是意识形态,一个是物质基础。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离开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与进路,这两个范畴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体,厘清二者关系,将有助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进一步实现和科技的纵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无情地伤害人类。要保证网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直面网络社会严峻的道德危机,探究其生成的复杂原因,找寻到解决网络道德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的新变化提出了道德建构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以及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和法理性,要求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法律的力量。但在长期的道德建设中,由于缺乏法律的基础和忽视法律手段的辅助作用,以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出现软弱的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强化道德建设的法律基础,从而提高道德的他律意识、增强道德规范的他律作用和优化道德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广泛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建立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指出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同一时空下传统、现代、后现代思潮共存的状态,其个性、心理、行为等具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特征,再加上处于充满现代风险的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中,其政治信仰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着重从政治信仰的崇高远大与价值取向的本位功利,信仰追求的多元发展与个体选择的虚无困惑,政治思想的理性认知与政治实践的感性参与,政治参与的主观期望与参与效果的客观局限等几个方面,对二重性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德育需求与高校思政教育中政治性同德性教育不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思政教育的主要矛盾。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思政教育中政治性多于德性,即政治功能强于德育功能,政治性与德性教育处于不均衡发展中。这种不均衡发展的根源来自于整个社会激烈而深刻的转型。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与德性的均衡发展是解决矛盾、改变当前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知识,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特殊的明清晋商群体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习俗展开分析,其中包括他们对政治权力的依附与利用、对政治权利的“无意识”以及政治认同三个层面。笔者认为,传统晋商的政治情感与政治习俗在新的时代需要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以成为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6.
我们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公民政治文化变迁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意识在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发展,同时世俗功利主义也在形成,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进程的开始。这种世俗化的存在会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推动政治发展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存在一种缺陷,孕育着一种政治困境。所以,我们要合理、理性地引导政治文化世俗化。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大学生公德修养水平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公德状况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公德水平偏低的原因,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操作性强的途径,即加强公德意识教育,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优化育人环境,加强道德立法等。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是全体公民都必须共同遵守的,以此保证每个公民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充分认识社会公德的基本含义和形成过程,对社会公德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群体的划分,都有着积极意义,并对追溯当前社会公德下滑的内在机理,以及对社会良好公德的重新塑造,都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代价问题之所以在中国备受关注,源于国人发展观的演进和社会转型过程中高昂代价的逼迫。社会腐败、贫富悬殊、环境资源破坏等,这些转型的沉重代价如不能解决,社会将面临危机。认识代价问题的本质,把握代价评判和代价选择的准则,是问题之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到经济体制转型、全球化趋势、社会文化转型等方面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