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硅氧烷改性自交联丙烯酸阴极电泳涂料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硅氧烷改性自交联丙烯酸阴极电泳涂料树脂.研究了影响改性树脂分散液贮存稳定性、粒径大小及其分布、交联度等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投料法,聚合温度为85℃时,所得分散液粒径小且分布窄,贮存稳定性好.功能单体的引入提高了涂膜交联度,有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发生了共聚反应,改善了涂膜的耐水性和耐化学品性.  相似文献   

2.
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硅氧烷与其他有机硅单体聚合,制得聚硅氧烷微乳液;再通过聚硅氧烷与丙烯酸类单体发生微乳液聚合,合成出了高硅含量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相关的聚合反应机理,以及不同工艺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3.
梯度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半连续单体滴加工艺和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了零VOC乳胶涂料专用的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最低成膜温度(MFT)的核/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用差热扫描(DSC)测定了纯丙烯酸酯乳液的tg,用透射电镜(TEM)测定了乳胶粒子形态,用粒度仪测定了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为典型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4.
梯度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半连续单体滴加工艺和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了零VOC乳胶涂料专用的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最低成膜温度(tMF)的核/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合成工艺、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亲水性功能单体及各阶段单体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结构及tMF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和引入亲水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可有效地降低丙烯酸乳液的tMF(tMF<3℃),提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钙离子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二元醇(N210)、丙烯酸羟丙酯(HP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为主要原料,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苯乙烯(WPUAS)复合乳液;通过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CO与OH总摩尔比、WPU与MMA与ST质量比、HPA用量对乳液粒径、储存稳定性及固化膜硬度、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目前存在的微乳液制备方法、微观结构模型和形成理论,以及它在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以及表征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微乳液法制备超细金属银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微乳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制备超细银粉的方法.用H2O2作还原剂 ,在碱性条件下采用不同乳化剂,可得到不同粒径的超细银粉.经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在聚乙烯醇(PVA)作乳化剂的乳液体系,得到银粉粒径为6~15 μm; 而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作乳化剂的微乳液中,可得到10~20 nm的超细银粉.  相似文献   

8.
以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分别探讨了第一相中复合乳化剂HLB值以及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对共轭亚油酸W/O/W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了共轭亚油酸在多重乳液中的稳定性.第一相中复合乳化剂含量为9%、HLB值为7.3,外水相中EL40占4%时,多重乳液相对体积达到91%;对比实验发现共轭亚油酸在多重乳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正>一种好的制备方法,制备出来的纳米微粒应是粒径小而且分布均匀,所需设备也应尽可能的简单易行。与传统的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相比,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颗粒具有实验装置相对简单、操作容易、粒子尺寸可控、粒径分布窄、易于实现连续工业化生产等优点。本文,笔者对微乳液的组成、结构及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颗粒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并着重介绍了反相微乳液在制备纳米颗粒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VAC/AN/AAI三元共聚乳液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制方法。并对其乳液耐水性、耐热性及耐寒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钢铁试片在以磷酸、氧化锌、硝酸钙、钼酸铵等参加成膜反应且产物为磷化膜、沉渣和易挥发物的材料组成的锌钙系磷化液中常温快速磷化,然后自然干燥2 h以上,生成了免水洗的彩色锌钙系磷化膜.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XPS)、腐蚀、喷涂等测试手段对磷化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免水洗的磷化膜,由Fe3 ,Zn2 ,Ca2 的磷酸盐及少量的钼酸盐等组成,膜晶粒尺寸≤2μm,膜连续、致密,膜重约1.2 g.m-2,耐3%的NaCl溶液腐蚀约2.5 h,喷涂铁红环氧底漆后检验涂层的附着力达一级,比传统工艺(磷化后水洗)形成的磷化膜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2.
清洁型常温锌锰系磷化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磷化实现清洁生产,开发了一种用于钢铁表面涂装前处理的清洁型常温锌锰系磷化液,实现了磷化液的所有分子均能参加成膜反应,且产物为磷化膜、水、沉渣或在磷化膜干燥过程中挥发物的设计思想.该磷化液不含亚硝酸盐、重金属,在3~35℃下快速磷化可生成膜重约1.1 g/m2,耐CuSO4溶液腐蚀时间达72~145 s的彩色磷化膜.磷化前免表面调整,磷化后免水洗.  相似文献   

13.
两步法钼系钢铁无毒常温发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优化了钢铁无毒常温发黑的钼系配方及工艺。试验表明,优化后的两步法无毒常温发黑可显著提高膜层的黑度和附着力,改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Fe50Ti50非晶合金的高温高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莲  刘永胜  王佐成  华中 《松辽学刊》2003,24(3):10-11,14
对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Fe50Ti50非晶合金的高温高压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与高压均有利于非晶合金的晶化。  相似文献   

15.
从热传导问题的基本公式出发求解出表面温度及平面瞬态温度场所用的有限元一般格式,进而在瞬态不均匀温度场状态下,推导出钢筋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及温度内力简明表达式,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其方法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外重原子微扰剂Pb(Ac)2存在下,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SiO2纳米微球(简写作FITC—SiO2)在醋酸纤维素膜(ACM)上能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简称RTP)信号.由FITC-SiO2标记的麦胚凝集素(Triticum vulgate lectin,简称WGA)产物(FITC-SiO2-WGA),不仅仍能在ACM上与萄萄糖(glucose,简称G)发生定量的特异性亲和吸附(affinity adsorption,简称AA)反应,且AA反应产物(WGA-G—WGA-FITC-SiO2)能发射更强的RTP信号,其△Ip值与G的含量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FITC-SiO2标记WGA-AA固体基质室温燐光法(affinity adsorption solid substrate-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imetry,简称AASSRTP)测定G的一种新方法.按3Sb/k计算,本方法的检出限(LD)为0.47pg spot^-1(对应浓度为1.2×10^-9m L^-1,即5.3×10^-9 mol L^-1),灵敏度高,用本法和G氧化酶法对比测定了血清试样中G的含量,结果相吻合.同时讨论了AASSRTP测定G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纳米SnO2材料的低温电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张晓芬  肖利  李海波 《松辽学刊》2002,(4):13-14,19
本文研究了纳米SnO2材料在低温下(15-290K)的电阻特性,以及颗粒度对样品电阻特性变化的影响,并给出了材料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18.
赵书华 《松辽学刊》2004,25(1):18-19
采用液相化学法制备了CuO~SnO2纳米粉末,研究了样品在低温下(15-290K)的电阻持性.讨论了掺杂方式对样品电阻变化规律的影响.并给出简单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对15个C35混凝土试件在常温~850℃范围内温度作用下进行了抗压试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高温作用下混凝土强度的变化规律,着重分析强度与作用温度的相互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表达式;结合"剩余强度"热损伤模型,得到了不同温度下混凝土具体的损伤变量值D.试验结果表明:在250℃作用下混凝土强度与常温下基本一致,在450℃作用下强度下降25%,650℃作用下强度下降55%,850℃作用下强度下降高达85%,基本丧失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高温合金的稳态蠕变,利用位错扩散攀移理论解释了空位凝聚和空洞形成核的过程,得出0空位凝聚并形成空位集团主要是由于位错攀移所发射(湮没)空位,引起局部空位浓度异常所致。利用R.Lagneborg的稳态蠕空控制方程导出稳态蠕变空洞形核的临界时间tc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