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间医疗博大精深,温州地区亦有多种多样的民间特色医疗,但其保护的力度远不及破坏和遗失的速度,正严重面临失传的危险。本文通过对温州地区民间特色医疗进行摸底及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整理发现,温州市民间特色医疗以祖传为主,行医者年龄偏大,其中绝大多数民间医生希望将医术经验传授给子女,而种种原因导致愿意继承的子女却不到半数,民间特色医疗的传承现状令人担忧。调查结果表明,必须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挖掘、挽救并发扬光大民间特色医疗。  相似文献   

2.
左海燕  刘越 《科技资讯》2022,(3):208-21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伟大实践中,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独特先进文化,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应当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该项目主要通过对邢台市图书馆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的现状分析,以点带面探讨公共图书馆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间工艺是中国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生产工艺有着独特的审美、文化、经济价值。文章对建水紫陶生产历史、工艺流程作了介绍,分析其所蕴含的审美、经济价值;最后,针对目前建水紫陶生产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4.
韩燕 《科技信息》2013,(34):210-210
傣族传统广场舞是原生态的民族广场舞,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条永不枯竭的舞蹈源泉。现代广场舞的推广,使传统的广场舞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收藏的特色,探讨了古籍收藏与传承中的地域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积累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不可再生资源,承载着人类的精神与意志,同时也见证者时代的兴衰、发展与演变。此研究以国情发展和思想政治方针路线为指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推手,从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分布、分类、面临的困境,提出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流是人类活动和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者,人们依水而居、随水而商形成了稳定的聚落,因商业活动的繁荣逐渐形成了市镇。市镇承载了所在地域时空上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并以物质形态呈现于世。研究传统的市镇空间是对我国城建技艺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意义深远。论文以流域学的视角和区域的整体观,以汉水流域为线索研究豫西南区域的市镇分布与空间特点,分析其空间构成要素,总结和归纳该流域传统市镇空间形态及其特点,揭示其形成机制。这些对研究该流域建立连续的、整体性的区域市镇空间和传统市镇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深圳前身宝安县(新安县)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及疍家人,其中客家人居多。深圳民间歌谣种类繁多,有客家山歌、粤语山歌、咸水歌、渔歌等等,而以客家山歌最为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传承发展好客家山歌,要做到"抢救原生态,精品留后代;创新原生态,吸引新一代",同时关注如下几个要素:政府提供平台;发展创意产业;文化精英介入;扶持民间新人;建立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以人口较少民族濒危语言研究为出发点,以南木鄂伦春民族乡为田野调查点。通过史料及田野调查的图表来分析解读因定居禁猎,转产及主流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导致的鄂伦春语言濒危问题,并试着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理洱源县乔后镇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和场域——家庭、社会、学校发生重大变迁,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教育弱化、大众传媒偏离、学校教育难有作为、政府的文化扶贫事业尚在摸索中、民族文化人才缺乏等困境。当前,需要从提高对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府文化职能、强化学校文化传承功能、以旅游业带动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来加强对此类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以民俗体育中"字门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西字门拳的起源、技术特点等进行分析,并对江西字门拳的传承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引起人们对民俗体育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注,为其他地区民俗体育的保护及民俗体育文化环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摔跤是彝族的一个传统体育项目,是彝族人民宝贵的文化积淀,是游牧文化和山地文化的结合体.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民族运动会等促进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南宁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及应用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南宁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对园林应用的可能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南宁植物园共有珍稀濒危维管植物37科66属234种,均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5科17属134种;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有33科62属210种;属于极小种群的有10科13属32种;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的有1种。(2)园林应用上可分为生长型(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多年生草本)、观赏型(观花、观叶、观形、观果、观茎和芳香植物)和生态型(喜阳、中性、耐阴)3种。(3)兰科(Orchidaceae)、苏铁科(Cycad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种数最高,分别为126种、22种和12种。(4)南宁植物园中珍稀濒危植物花期集中在4-8月,果期集中在9-11月,能较好地应用于景观。总体而言,南宁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偏向于裸子植物和受威胁植物种类。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珍稀濒危植物数量仍较少,对区域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尚不全面,种类多样性仍有待提高。园中适应性较好和普通的种类达95.30%,在园林应用方面可进一步结合优势作出更为精细的管理。本研究为南宁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后期回归与园林应用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文《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节日的现状调查研究》是在调查基础上所做的应用性对策研究。以泸州部分高校为例,调查了解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节日的现状,分析思考大学生在传承与弘扬传统节日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而提出了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节日的对策,即通过开设选修课、开展社团活动、弘扬传统饮食文化这些实体教育及网络传媒教育让大学生推动传统节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道志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9):1753-1758
随着网络的高度普及和高速发展,\"社区+电子商务\"作为运营模式的社交平台正逐渐走向成熟。小红书作为UGC的典型代表,拥有3亿粉丝,但研究基本停留在\"口碑营销\"阶段。本文以小红书为例,探讨UGC平台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8项相关影响因素假设并构建了模型。针对这8项假设,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这8项相关影响因素中,外界影响、物流的可靠性、小红书的娱乐性对用户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正向的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小红书等UGC导向的电商平台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要建设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要促进地方文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和支持弘扬岭南文化,这为大湾区传承发展地方文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滨江新区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未来发展的核心城区,区域内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岭南特色鲜明,应根据当前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级湾区及先进地区的经验,积极挖掘保护和利用好区域内的地方文化资源,擦亮珠三角文明始地的千年古村落文化名片,构建山水-人文-建筑一体的文化自然体系,为人们留住乡愁留住根.本项目研究能为大湾区建设和我国及其他国家区域地方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将民族戏剧引入普通高校戏剧教育、艺术教育的范畴不仅有益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戏剧教育所承载的构建社会话语、传递社会价值、表达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应在高校戏剧教育中强化。面对文化多样性和数字时代的新变化和由此而来的文化形态的演进,高校民族戏剧教育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区域产业集群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起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结合安徽的实际,探讨了安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对自然凝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方式的转模仿,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西安市的循环经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问题仍很突出。本文在阐述发展循环经济的对象-主体-政策模型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生态建设的现状,提出西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活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在非遗传承与活化工作中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再生,能更有效地实现其价值。以安徽省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了非遗的传承与活化和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在分析了六安市非遗的基本状况、旅游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开发,促进非遗有效传承与活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