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奉命率115师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至1945年七年多的时间里,他领导山东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抵制"左"倾错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边战术",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创建了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  相似文献   

3.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改善根据地内的物质紧张状况,毛泽东领导根据地人民果断地开辟了井冈山时期的"经济特区"--红色圩场.红色圩场的开辟缓解了根据地的物质紧缺的状况、改善了军民的生活、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促进了红色区域的商品流通和市场的繁荣,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由太行、太岳、冀南和晋鲁豫四块根据地组成,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游击战的心脏和战备中枢。其中的太行山根据地长期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所在地。邓小平是当时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和刘伯承一道,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巩固,扩大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和政策,领导广大抗日军民浴血奋战,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争取中间势力的策略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争取中间势力是同顽固派斗争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它是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用分别对待和慎重的政策去争取国民党及其军队中的中间派;完成争取中间势力的任务要在三个条件下进行;对中间派要采取正确方针;吸收他们参加根据地政治经济建设等。这些策略思想不仅在抗日根据地得到运用,并对抗日战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这里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井冈山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等各方面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在农村根据地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丰富的党建思想,在艰难的革命环境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不仅为井冈山时期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中国革命走上正确道路,最终赢得革命胜利,同时也为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 日寇侵占中原,盘踞武汉之后,肩负抗日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继开辟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之后,又开辟了跨鄂、豫、皖、根、赣五省的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抗日烽火燃遍的中原有了抗击日寇的战略基地。一鄂豫边抗日民主政权是随着武汉周围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根据地的开辟而建立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建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10月—1940年8月)。武汉沦陷后,共产党人领导鄂、豫的零星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首先建立了应城县抗日政府。1939上半年,李先念、陈少敏在鄂中组编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相似文献   

8.
泰西抗日根据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建意义重大,—一五师在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进驻泰西地区,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泰西人民的抗战热情,在—一五师的率领下,泰西党、政、军、民积极开展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迅速打开了当地的抗日斗争局面.因此,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一五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以及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朱德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南昌起义余部实现朱毛会师,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军事力量支撑;他克服了与毛泽东在根据地建设和建军原则上的分歧,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军事、政治、思想保证;他同毛泽东一起探索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经验,共同直接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始终维护了毛泽东对根据地和红军的正确领导,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我党提出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内在动因主要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各方抗战力量的投入和战争形态持久性的显现,为我党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在开辟五指山根据地过程中,中共琼崖党组织始终注意把握好统战政策的尺度,与国民党顽固派既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又适当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原则方针,为深入白沙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黎苗族人民发动的白沙起义,使得黎苗族人民从开始单纯地进行反顽斗争,到在琼崖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自觉地加入全民族的解放斗争行列,有力地促进了白沙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建成和五指山根据地的开辟。  相似文献   

12.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的战略中枢。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作为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和刘伯承一道为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根据地统一累进税制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税制实践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力作。该书以历史学的基本手段,用税法学的基本原理,紧扣“新革命史”的学术理路,对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所创行的统一累进税这个主题进行了综合性的整体考察,开辟了革命根据地财税思想与实践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创新能力,在当代税史与税制研究中有特别的方法论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与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在当时对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共产党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使共产党“逼蒋抗日”政策得以落实,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地位;它使共产党和红军摆脱了极其严峻的生存危机,使革命事业获得了一个宝贵盼发展契机;它使根据地范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奠定了陕甘宁边区的基本规模。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巢南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地位突出,是华东敌后抗日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为保障正常经济来源,根据地适时颁行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一个战时过渡的经济体制,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但是由于这些政策是在战争刺激下制定出来的,而非来源于社会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伴随战争结束它们未能纳入巢湖流域现代经济发展的轨道产生后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山西新军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在统一战线的形式下合作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是适合当时山西抗日形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抗日战争中。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山西乃至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地方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配合八路军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支持和推动着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战局面。  相似文献   

17.
伏牛山地区,特别是伏牛山东麓沿线,在中原豫西抗战中,为遏制日寇西进,从1938年秋到1944年春日寇发动河南战役之后数年间,成为阻挡日本侵略者疯狂进攻的坚强屏障,成功地印证了毛泽东《论持久战》光辉思想。其后,又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结合部,形成豫西抗日根据地。为中国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屯垦思想吸收、借鉴了我国历史上的屯垦实践精髓,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建党学说为指导,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根据地巩固、解放区建设以及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突出问题。它紧密结合了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屯垦实践的科学总结,对新时期我国屯垦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就是要在抗日的前提下,保持我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冲破国民党的任何约束和限制,放手发动群众,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发展人民武装,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  相似文献   

20.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端严重的困难。当时所遇到的困难集中表现在物质方面,就是粮食不足,缺乏衣穿,没有经费。为了战胜困难,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伟大号召,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时,从华北前线返回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359旅积极响应号召,开进荒芜的南泥湾屯垦,实行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