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汉的五幕话剧《秋声赋》结构精巧,插入众多音乐与重视地域空间的转换是其突出的叙事特点。音乐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情感,同时还承担了参与组织戏剧结构的功能。转换的地域空间不仅承载了作者不同的情感体认,同时还具有明确题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萨迦格言英译是文学性与宗教性的高度融合。文学性是文学作品区别于语言文字的显著特点,英译也应表达其文学性。译文中译者们通过节奏、陌生化、隐喻体现了英译的文学性。节奏增强了译文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陌生化通过给人一种新奇感而赋予文学作品文学性,在语言层面体现在语音、语义和词语三个方面。隐喻的使用使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增强了译文的文学特质。《萨迦格言》渗透着作者坚定的佛教思想,闪烁着佛教的智慧之光。译者们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使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减少了译语的陌生感,异化增强了原语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曾对《小径分岔的花园》的主题进行过解析,认为它讲述的是时间。但是笔者发现时间作为线索更为合理,对时间的描绘帮助博尔赫斯更好地揭示了文学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和对谜底的解读,借助后现代文学观来解析《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时间与文学性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博尔赫斯。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通过对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与RPG网络游戏文本中的英雄角色进行分析,探讨RPG游戏塑造英雄与小说文本的不同及其形象内在的置换方式。  相似文献   

5.
《约瑟记》是《圣经》中的经典叙事篇章,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戏剧性是其显著的艺术特点。《约瑟记》将曲折复杂的情节浓缩于几个时空场景之中,通过一波三折的冲突,以及环环紧扣的悬念设置展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的精巧。  相似文献   

6.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景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肖智才  蒋利 《科技信息》2011,(13):114-114,75
王度《古镜记》是一篇唐朝早期志怪小说,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有着许多六朝志怪小说的遗迹,因此对作品本身的研究而言有着很大的升华空间。从神秘性,历史性,文学性等三个方面对其加以具体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多重阐释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炸裂志》是阎连科2013年9月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一个村庄在改革开放后不断膨胀,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对当下中国的乡村城市化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整个社会共同体都在为这一历史进程欢欣鼓舞的总体语境下,阎连科却清醒地做出了另一种叙述:很多东西,是不该忘的都给忘了,另有很多东西,却是该抛弃的还没有抛弃。当然,《炸裂志》在艺术性方面可能还存在某些瑕疵,但这总体上并无损于这部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炸裂志》是阎连科2013年9月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一个村庄在改革开放后不断膨胀,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对当下中国的乡村城市化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整个社会共同体都在为这一历史进程欢欣鼓舞的总体语境下,阎连科却清醒地做出了另一种叙述:很多东西,是“不该忘的都给忘了”,另有很多东西,却是该抛弃的还没有抛弃.当然,《炸裂志》在艺术性方面可能还存在某些瑕疵,但这总体上并无损于这部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呐喊》《彷徨》渗透着深沉的人生悲凉和孤寂的况味。其悲既是一种情,也是一种理;既有困顿的人生失意之悲,又有死亡人物的悉苦之悲;既有庸众之悲,又有孤独之悲;悲剧方式将人物,环境等泻染得阴冷而可怖,道出腐配的封建化对于奴性人格及虚伪的相生相依的影响,同时在小说里,鲁迅无意间还流露出其天才式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著作,从文学的角度看,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与先秦其他典籍相比较,文学价值最高。其中的一个显著成就就是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成为策士说辞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增强说辞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说月报>主编,叶圣陶与茅盾、郑振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他是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和标准在编辑<小说月报>.在他主编期间,刊物的文学性和趣味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注重刊物的文学性,积极推出新的作家和作品;改革刊物的编辑体例,使其更趋于艺术化和标准化,是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关于《悲士不堪赋》,第一,真伪问题.远自明代的胡应麟,近自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后提出质疑,至今未有定论。我们认为“王说”仅以“其辞义未足与公他相称”为由断其非迁所自作,似有待于继续探讨,因为司马迁之赋作仅存唯《悲士不遇赋》,“王说”之“他”当是指《史记》,《报任安书》,但赋辞义是有其自身特点的。第二,写作时间问题。历来论多以出自司马迁之晚年,但其说都不很具体,因此,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或从其笔法入手,或从其死因入手。细加考究,是否可以将其定为征和二年十一月《报任安书》写就乏后,或稍后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系辞》第一次对《周易》作了系统的哲学阐释,它围绕着“易”与“《易》”的话题,从人的生命体验出发,不仅提出了生命本体与生命现象之间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命题,还揭示了人类文化创造由“象(言)”到“意”、再由“意”到“象(言)”的认识论规律。  相似文献   

15.
实证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绝对客观真实,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非客观性因素却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动新闻"打着"真实"的旗帜,透过"想象"与"象征"扩展新闻意涵,借助戏剧手法凸显新闻故事,引入剧场手法凸显戏剧效果,等等,竭力使新闻的戏剧性效果扩张。然而,新闻戏剧性效果的张扬虽然可能赢得收视率,却不可避免地损害其权威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性的界定通常从语言的形式层面以及内容的虚构角度来阐述,然而多角度的选择本身就说明了文学性涵义的丰富。本文试着从审美特质及阶层代言的角度来就此予以浅释。  相似文献   

17.
李煜《虞美人》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朱颜”一向被众多选家注为“美人”,本文作者根据考证认为“朱颜”应理解为词人自伤之词,指后主昔日红润的容颜变得憔悴,用以泛指人事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8.
唐朝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对唐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在正史中主要依靠《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通过两者内容的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偏重于“乐”,比较注重音乐品种和音乐史实的叙述,行丈简洁;后者倾向于“礼”,对礼仪的描述篇幅巨大,论乐的部分较少且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19.
《折狱新语》是我国现存明代唯一的判词专集,所收判词虽属实用文书,却极富文学性,如它善于建构形象、多用积极修辞、风格幽默风趣等,但又不以牺牲实用文体的清晰逻辑和实用功能为代价,而是在丰赡的文学性和法律逻辑性之间实现了平衡。  相似文献   

20.
主客二分是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而天人合一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思想。《浮士德》和《西游记》,一西一中,有着各自文化土壤的痕迹。浮士德作为完整的人是主客二分的人物形象,而孙悟空作为半人半妖是天人合一的形象;《浮士德》中体现个体本位观念的故事情节有着主客二分的影子,而彰显集体本位观念的《西游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观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