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昼/夜24℃/22℃的的温度处理下,小孢子发育正常。29℃/26℃的温度处理下,部分减数分裂出现异常,民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期,开花时镜检为典败。日均温在30℃以上高温条件下,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到中、晚期出现败育、开花时镜检为无花粉型败育,结果表明,小孢子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减数分裂期对温度最敏感。  相似文献   

2.
3.
光温敏两用核不育水稻特异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光温敏两用核不育水稻(PTGMR)在特异蛋白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PTGMR在种子,幼苗,叶片,叶绿体及花药中的特异蛋白质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对此领域的综述,促进PTGMR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最后对PTGMR育性调控研究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热激对光温敏不育水稻几种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水稻湘早灿3号为对照,研究了光敏不育水稻农垦58S、温度不育水稻安湘S芽期在3种温条件下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核糖核酸酶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安农S—1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以近年湖南新选育的7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不同光周期与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它们育性对光周期与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30.5℃、23.5℃)条件下,在育性转换光敏感期进行15 d左右(13~18 d)长、短日处理,7个材料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2.0%.说明这7个材料均为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长日条件下,在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3.5℃的恒温冷水连续处理6 d,7个材料也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3%;用22.0℃的恒温冷水连续处理6 d,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 6个材料依然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1%,但H629S则表现为可育,自交结实率为24.0%,花粉可染率为29.7%.说明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小于22.0℃(恒温),而H629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大于22.0℃(恒温),小于23.5℃(恒温).在湖南,如果在生产上用来进行杂交制种,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会比较安全,而H629S则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7.
一个反向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对温度与光周期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o3S为材料,在其育性转换敏感期,用不同光周期与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其育性对光周期与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30.5℃)与短日高温处理条件下,go3S均表现为可育,自交结实率为40.9%~41.5%,花粉可染率为58.5%~61.4%;而在长日低温(23.5℃)与短日低温处理条件下,go3S均表现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均为0.育性表现在长、短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在高、低温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go3S育性受温度控制,不受光周期影响,且为高温可育、低温不育型,其育性转换方向与通常的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相反,故go3S为反向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005年,在长沙夏季自然条件下,当其育性转换温敏感期遇到平均日均温31.4~31.9℃的高温时,go3S表现为可育,花粉可染率为57.7%~65.0%,自交结实率可达40%以上;而遇到平均自然日均温25.7~26.0℃的较低温度时,则表现为不育,花粉可染率为Q2%~0.7%,自交结实率为0;进一步在其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6.0℃及28.0℃的人工恒温冷水连续处理7 d,go3S也表现不育,花粉可染率为0~0.8%,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go3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界于28.0~30.5℃之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安农S-1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不同育性时期花药、花粉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可育季节花药充实粗壮,开裂正常。可育花粉率达70%以上。高温长日照的不育季节花药干瘪瘦小,花药不开裂,花粉发育停止在单核期,为典败花粉,不育率达100%。由可育转变为不育过程中,花药由充实粗壮转变为干瘪瘦小,由黄色转变为白色,由正常开裂转变为不开裂。绒毡层内表面乌氏体由结构清晰转变为乌氏体上沉积着很多物质。花粉由可育转变为典败,花粉萌发孔由正常转变为异常。当由不育转变为可育时,花药和花粉的变化与前述变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天然低温地下水串灌繁殖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当水温为18.2-19.0℃时,结实率可达41.85%,随着冷灌水温升高,结实率下降,当水温为20.7-22.0℃时,结实率为4.25%,当水温升到23.0℃时,则结实率为零。96-5-2S与E32、马七的配组制种,其播始历期比培矮64S长3d,制种产量分别比培矮64S配组的高195kg/hm^2和225kg/hm^2。  相似文献   

11.
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的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始花至终花历期为14d,盛花期7d,盛花时段较高温晴天为09:30~12:00,较低温阴天为ll:00~13:30,午前花率64.5%,开花习性与培矮64S相似,在较低温阴天时。午前花率较培矮64S略高,而在较高温晴天时,午前花率较培矮64S略低,与父本93-1l配组制种,在抽穗期遇长时间阴雨天气时,异交结实率为35.3%,较培矮64S高1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1992年3月至1993年11月,我们先后在海南和长沙两地,使用多种化学调控剂处理了不同种类的不育系.结果表明:化学复雄剂对光温敏不育系及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效应,结实率可恢复到0.1%~10.0%,且在繁殖季节能显著提高光温敏不育系的结实率,提高幅度达4.4%~18.4%.孤雌生殖诱导剂对所有供试的普通核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光温敏核不育系及孤雌生殖后代不育株均能诱导结实,且与化学复雄剂配合施用时,效果更好,继续深入研究不育系育性恢复的机理及调控技术,可望为杂交水稻育种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苗期低温对水稻孕穗开花期耐寒性表达的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苗期和孕穗开花期低温处理,对3个水稻品种(品系)的结实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苗期耐寒性强的越冬稻在孕穗开花期并不耐寒,而苗期不耐寒的丰优早11号在孕穗开花期却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但苗期低温处理对这两个品种(品系)特别是后者在正常温度下开花结实有利;苗期耐寒性较强的94早816在孕穗开花期的耐低温能力也较强,但苗期低温处理会造成它在正常温度下开花时结实率下降,因此衡量一个水稻品种或组合的耐寒性强弱,要看它在多个生育阶段感受低温时对后期结实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能量为统计标准,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种群能流动态。结果表明:稻田能流分析法比单纯种群数量动态调查法更能科学、准确地反映不同水一育期白背飞虱的危害程度以及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不同控制水平。早稻全期,同化效率: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生长效率相反;白背飞虱的林德曼效率和消费效率明显低于拟水狼蛛。虽然在整个早稻期间白背飞虱出现两次(分蘖期、乳熟期)种群能量高峰期,但水稻各生育期的生态效率显示: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有良好的控制效应,唯有乳乳期为白背飞虱危害早稻较为严重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不同稻作区蜘蛛群落组成与分布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中国水稻所的“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分区系统,按水稻分区研究了蜘蛛群落组成及其优势种的地理分布特点。在全国六大稻作区内设82个样点,以水稻抽穗期作一次性调查,所获标本经鉴定,计有21科,74属,163种,优势种蜘蛛8科,12属,26种,稻作区及稻作亚区之间,蜘蛛及其优势种蜘蛛科的变化不大,属的变化明显,种的变化最明显,稻作区蜘蛛及其优势种类群,总分布趋势是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其中种数最多的亚区为“Ⅰ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Ⅱ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Ⅲ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最少的亚区为“Ⅴ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Ⅴ2,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与“Ⅲ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不同生境稻田蜘蛛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峨眉、简阳和达县3地区稻田蜘蛛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蜘蛛群落有8科、19属、33种,其中以狼蛛科的种类和数量为最多,次为肖蛸、园蛛等科,蜘蛛优势种因各分布区的栖息地结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不同生境的稻田蜘蛛群落的种类数和群体密度存在差异,各种蜘蛛分布群在群落内的比例随样地地理气候因素变化而改变,因而也导致稻田蜘蛛群落多样性参数的变化.通过对3样区的蜘蛛群落进行的生态因子考察、模糊聚类分析及对各科蜘蛛的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温度、年降雨量、日照时数是导致蜘蛛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并且调查区的蜘蛛群落多样性指数:峨眉>达县>简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