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杭州城市的起源与形成和钱塘江文化息息相关 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深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城市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也是与城市地域环境文化的背景息息相关。杭州起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钱塘江河口海湾与天目山余脉东南山麓的连接地带,后沿滩岸向东南迁移至灵隐山下的天竺谷地,成为钱塘县最初的县治所在地。 随着钱塘江泥沙和海潮泥沙上涌,不断向东堆积,在湾口形成“岛湖”和湖东今日杭州市区的平陆。平陆东南钱塘江北岸的柳浦与对岸西兴成为钱塘江下游联系南北的渡口要地。柳浦向西至凤凰山麓一带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2000年,杭州确定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要依托钱塘江,寻找杭州新的发展空间。2004年,UT斯达康南下,率先完成了“跨江大计”。  相似文献   

3.
钱塘古渡     
钱塘渡是一个古老的渡口,在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中已有记载。它与杭州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重大的关系。回顾一下钱塘古渡的历史,不仅可以见杭州城市的演变,而且可以明瞭其所以然,对今天四化建设仍有参考价值。 钱塘江渡口甚多,最重要者为西兴、渔浦两渡。西兴至渔浦这一段江面,恰在钱塘江入海处,是重要渡口所在,同时也是杭州的河港和海港。今略徵史传,论述此渡口、河港、海港的古今之变以及其与杭州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林邑,在唐代一个时期称为环王,五代与宋以后称为占城,林邑最初占有象林县地,而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林邑的北方疆界与中国接壤,时常侵占我国南方的领土,林邑北方疆界也就随之有所变化,在三国时期,林邑国北方疆界由南向北推进到寿冷一带,即今广治省一带;在两晋时期,其北方疆界短暂地前进到了西卷一带,即今顺化一带。除此以外,林邑国的北方疆界一般都在区粟城也就是今天的广南--岘港北部一带。  相似文献   

5.
一、夏商时期与泰山文明 关于夏代,一般的说法是夏代由禹的儿子启建立。照此说法,夏当在泰山文明所统摄的范围之内。因为提拔禹为部落联盟领袖的舜,据历史记载,其一生的活动范围都是在山东泰山周围地区。《孟子·离娄篇》中讲,“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迁与负夏(负夏又作负瑕,春秋时鲁邑)……东夷之人也。”《史记·五帝本纪》中讲,“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与寿丘,就时于负夏。”历山在泰山北麓,即今之济南千佛山,雷泽在今菏泽鄄城境,寿丘在今曲阜一带。舜的葬地也是在山东地区。《困学纪闻》引薛氏语曰:“舜葬海州苍梧山,近莒之纪城。”何幼琦据《大荒南经》中的“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句推断,葬舜之地苍梧在今沂水之东。由以上可推断,葬舜之地大致在今莒县莒南一带。  相似文献   

6.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8,(9):I0018-I0024
杭州自古就有“天竺佛国”之称,早在五代、唐宋时期,西湖周边的许多庙宇,如,天竺、灵隐、昭庆、净寺、吴山、东岳庙等就有香市活动。西湖旅游雉形,源于吴越国时的早期佛教旅游,一直延续至今。南宋定都临安,皇帝每年御驾天竺焚香礼佛,文武官员拈香拜佛。上行下效,四乡农蚕也以杭州为天竺佛国,为祈求平安丰收朝山进香。世世代代,家家户户,相沿成俗,形成了杭州一年一度的“春汛佛事”。  相似文献   

7.
杭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象一颗璀灿的明珠,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旅游人数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着,1985年国际游客近25万人,国内游客在1500万人以上。然而,西湖风景区目前开放的各类景点仅50多个,总占地面积也只有4千余亩,以致灵隐、岳坟等“旅游热点”,在旺季时游人超过合理密度十倍以上,灵隐高峰日的游客达5~6万人次,真所谓“人挤人,人  相似文献   

8.
青阳是战国末期楚国南方一个有名的地方,秦汉时期仍为世所知,后来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北宋期间,时人多以为是今安徽省青阳县;南宋以后,大多数人又以为是今长沙。当今学者也聚讼纷纭,现已成为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历史之谜。而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证与研究,可推断出青阳位于今宁乡黄材一带,且青阳从战国到秦代是洞庭郡治所在地,西汉时期是青阳县治所在地。  相似文献   

9.
古骆越方国是中国商周时期,以壮族祖先为主建立的地方政权,其范围大致在两广南部到今越南北部以及整个南海。中心在今广西郁江、邕江、左右江一带。骆越方国的主体族群壮侗语族各民族,开发了中国岭南南方直到整个南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对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杭州附近六和塔至梵村沿山麓一带分布的之江组,对它的成因众说不一。笔者根据砾石层具有磨园度、层理、凸镜体夹层、定向性、厚度及砾径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变化等特征,论述了之江组的形成是与新构造上升运动有关的山区或山前地区溪涧和河流堆积的产物。既不是冰磧、冰缘、亦不是海积,而是洪积成因。新构造上升运动受钱塘江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1.
《贪欢报》,又名《欢喜冤家》、《三续今古奇观》、《欢喜奇观》、《艳镜》,旧题西湖渔隐主人编撰。作者“姓氏不详,生平事迹难以查考,从其号为‘西湖渔隐主人’来看,只能肯定其为生活于杭州一带的明末文人”。作者为杭州一带人,所叙又多吴越一带的人事,所以全书不少地方含有吴语语音、语汇的成份,今据人民中国出版社《明清佳作足本丛刊》本,拈出数例,略事诠释。  相似文献   

12.
越国都邑、疆域考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绍兴空存大禹陵,夏王支庶冷清清;越裔借问何处有?当在余杭、越干城。先题打油诗一首作引子,旨在说明越国早先的故都本不在今之绍兴。越国这个千年古国,曾长期以钱塘江以北作为政治经济的中心地段。越文化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同样分布在杭州湾以北至太湖附近,这一带是古越人的主要居住区。越亡后,秦始皇又将大越等处的越人发遣来余杭一带集中居住。由于这段历史长期湮没,以致至今误传大禹支庶始封的会稽  相似文献   

13.
《杭州科技》2002,(5):46-47
江干区位于杭州市的东部,紧临钱塘江,随着新世纪杭州市“城市东扩、跨江发展”新一轮战略的实施和“钱塘江时代”的到来,江干区将由原来的城郊型走人都市圈,成为未来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区。面对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区科技局主动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创建创新型科技局,以机制创新来推动工作创新,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的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推动全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一、积极共建浙江省大学科技园,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不  相似文献   

14.
唐朝时期是四川地区少数民族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成员既有从先秦以来到隋朝时期就迁徙、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如氐人、羌人、蛮僚、磨些等民族;同时也有在唐朝时期才逐步形成并迁徙到这里的民族,如吐蕃人。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川西、川西南和川东南地区,如:羌人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上;氐人主要活动在川西北地区;乌蛮和白蛮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地区;僚人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周围山区及岷、沱二江中下游及渠江上游地区,以及盆地的南部,尤其是长江南岸地区;磨些人主要在今云南西北和四川西南的金沙江上游及雅砻江流域一带;吐蕃人到唐朝末年分布在今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部分地区;武陵蛮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长山位于江阴县东,北临长江,为一东西向延伸,形似纺锤的山,长约3公里,最宽达1千米,顶高约90米。该山基岩由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组成。上覆下蜀组黄土,从山麓到山脊断断续续分布。山顶一带由于树木、杂草丛生,剖面结构不清,仅粗略看出确棕红,淡黄两层,但未见钙质结核。唯山之西麓的剖面最佳,黄土层内含丰富的钙质结核。  相似文献   

16.
四、南宋     
周辉 南宋著名藏书家、学者(1126—1198以后)。字昭礼。人称周邦彦之子,自称淮海(今属江苏)人。然《两浙名贤录》载之,书中有祖居钱塘后洋街语,则辉实为杭州人北迁于淮。绍熙涧(1190—1194,或说绍兴中),又定居杭州清波门(今柳莺公园一带),安渡晚年。其所作《清波杂志》即以居地命名。  相似文献   

17.
李仁 《杭州科技》2005,(2):12-14
明媚春光的俯照下,温柔美丽的西子湖畔,送来了濒湖茶山的缕缕清香。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在阵阵龙井茶香中隆重开幕。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云集杭州,共享这美妙的一刻。在本次茶文化博览会上,杭州被授予了“中国茶都”的称号。杭州这座城市,与茶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杭州产茶的文字记载,见诸于桐君所著的《桐君采药录》。书中曾述“:武昌、庐江(今安徽境内)、晋陵(今江苏武进)好茗,而不及桐庐。”据考证,桐君系距今4000多年的黄帝时人,是我国医药史上卓有成效的中医药学家,他曾在杭州桐庐一带采药。可见,杭州起码已有4000多年的产茶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杭州检索到了像白居易、苏东坡那样的大文豪在西湖的山林石泉边雅聚品茗的身影,也听到了乾隆对西湖龙井茶的由衷赞叹,更寻觅到径山茶宴步出国门、东渡日本的脚印……这些历史的印痕弥漫开来,使这座城市的饮茶习俗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绵延至今,兴盛不衰。为了让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茶文化的浓厚,本刊特选了获得本次“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高级论坛论文一等奖的2篇作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  相似文献   

19.
张彦 《杭州科技》2005,(2):15-17
明媚春光的俯照下,温柔美丽的西子湖畔,送来了濒湖茶山的缕缕清香。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在阵阵龙井茶香中隆重开幕。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云集杭州,共享这美妙的一刻。在本次茶文化博览会上,杭州被授予了"中国茶都"的称号。杭州这座城市,与茶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杭州产茶的文字记载,见诸于桐君所著的《桐君采药录》。书中曾述":武昌、庐江(今安徽境内)、晋陵(今江苏武进)好茗,而不及桐庐。"据考证,桐君系距今4000多年的黄帝时人,是我国医药史上卓有成效的中医药学家,他曾在杭州桐庐一带采药。可见,杭州起码已有4000多年的产茶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杭州检索到了像白居易、苏东坡那样的大文豪在西湖的山林石泉边雅聚品茗的身影,也听到了乾隆对西湖龙井茶的由衷赞叹,更寻觅到径山茶宴步出国门、东渡日本的脚印……这些历史的印痕弥漫开来,使这座城市的饮茶习俗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绵延至今,兴盛不衰。为了让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茶文化的浓厚,本刊特选了获得本次"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高级论坛论文一等奖的2篇作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周伯琦撰并书《理公岩记》,窟状摩崖,在杭州灵隐风景区飞来峰东麓理公岩金光洞内。石刻崖面高约220cm,宽约165cm,窟深约2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