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损害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在缺血性损伤过程中除缺氧和能量代谢衰竭外,由缺血诱导的一系列瀑布样效应是导致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 同时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血糖浓度、脑温、脑血流量、血压、鼠种以及大鼠的性别等. 本文就脑缺血损伤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机制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环境因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正在日益增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80%以上,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占血管闭塞的43%,针对这一情况对MCAO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的研究,首先需要建立简便有效的动物模型,而制备模型的方法很多.目前,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被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它具有不开颅,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并可准确控制缺血和再灌注的时间,因此应用范围广泛.但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模型的成功复制,现就模型的制备、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线栓法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中应用广泛,但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意于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模型制作方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过程中,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为非常重要的研究途径,而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大鼠的选择、麻醉药品使用、栓线的使用和手术方法等都是影响模型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文便是对线栓法制作大鼠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和特点作一综述及介绍。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disease,ICVD)占脑血管病的80%~85%,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研究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探讨其发病机制、开发新药、开拓治疗新途径已经成为热门课题,制作最接近人类卒中的理想动物模型一直是其研究的基础。在众多动物中,啮齿类动物因其价格便宜、来源充足、制作模型方法简单、存活率高、脑血管解剖和生理接近于人类,故被广泛用作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1]。现将常见的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全脑缺血模型应用最为普遍的啮齿动物主要是大鼠和沙…  相似文献   

5.
摘要: 建立实验动物脑血栓模型,对探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对防治脑血栓、脑缺血的相关研究有理论和实 践价值。本文对脑血栓动物模型的建模原理及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初 步的分析。力求为选择和建立适于各类脑血栓疾病相关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GF对脑缺血/再灌注(L/R)大鼠脑含水量、MPO活性及TNF-α、IL-10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脑L/R组;实验Ⅰ、Ⅱ、Ⅲ组,分别用质量分数为15、30、60 μg/kg HGF处理.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5h再灌注24h后,测定脑含水量、MPO活性,检测TNF-α、IL-10含量及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I/R大鼠脑含水量增加,MPO活性升高,TNF-α、IL-10含量及mRNA表达上升.不同质量分数HGF处理均能减少I/R大鼠脑含水量,降低MPO活性,下调TNF-α含量和mRNA水平,上调IL-10含量及mRNA表达.结论: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的表达、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可能是HGF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Pullsinelli的四血管闭塞法制作了SD大鼠全脑缺血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实验动物模型,测定全脑缺血10min再灌注后海马区的过氧化脂质(MDA)和超微量ATP酶含量变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HWTX-I对其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发现HWTX-I可降低海马区MDA含量(P<0.05),使ATP酶活性上升(P<0.05);还可明显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损伤.可见HWTX-I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2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急性脑缺血组(8只)和针刺组(12只)。夹闭兔两侧颈总动脉使颅内血压急剧下降,制造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夹闭时和针刺“人中”穴后家兔脑及血浆中cAMP、cGMP和AⅡ含量。结果发现:急性脑缺血时,cAMP、cGMP浓度和cAMP/cGMP比值下降,脑中AⅡ浓度下降而血浆AⅡ浓度升高。针刺“人中”后。可明显升高脑及血浆cAMP和AⅡ水平,为临床针刺治疗脑血管意外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的制造已有150多年历史,并设计了许多新颖的方法企图模仿人的情况。这些实验模型的应用虽然给人们提供了在特定种类动物身上产生和可能治疗脑缺血和栓塞的种种方法和实验环境的大量信息,但这些资料大部分与人的关系仍然不清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八项血液流变学分析,提出计算中风先兆警值JG的方法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并且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进行了演算,提出了以上五种疾病的JG值频数分布图。  相似文献   

11.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其中,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和心脏血管疾病;而脑血管疾病则指一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引发的脑部机能障碍疾病。甘草是一味应用广泛的中药,甘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及多糖类化合物等。近年来,甘草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脑缺血、记忆障碍、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心脑血管疾病,其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现有治疗方案有限,仅适用于一小部分中风患者。因此,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减少脑损伤至关重要。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初始事件,在神经元存活和神经功能改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AS细胞线粒体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切入点,分析讨论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AS细胞线粒体的生物能量与动力学变化、细胞之间线粒体的转移以及AS细胞线粒体对脑血流的调节作用,提出将AS细胞线粒体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靶点之一,以更好地了解AS细胞线粒体在缺血诱导的神经元死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型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脑梗死病患者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45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55例血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cy,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cy和血清HsCRP浓度水平和异常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Hcy和HsCRP的升高可能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检测患者血清Hcy和HsCRP对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高血压病可导致全身器官血管的病理性改变,深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现就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对脑组织的损伤等病理生理机制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血管性疾病及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脑血管性疾病、11例脑损伤患者行1.5T磁共振检查,扫描常规T1WI、T2WI、T2FLAIR、DWI及SWI,脑血管疾病患者中5例行增强扫描,分析比较SWI与其它序列在显示病变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SWI能清晰显示18例脑血管性疾病、11例脑损伤中的出血灶,病变范围、边缘及边界的显示都较其它常规序列清晰.结论:SWI能够提供比常规MRI更加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显示静脉的解剖结构、隐蔽性血管疾病、出血、脑部损伤.  相似文献   

16.
傅信东  王丽玲 《江西科学》2009,27(6):902-905,908
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I)对脑梗死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对3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于发病6h内行CT平扫、CTPI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缺血区的脑灌注参数值。结果为32例患者中8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梗死征象,所有患者CTPI均发现脑灌注异常。脑梗死中心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与对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半暗带区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TPI能够在脑梗死发病的超早期发现病变,明确梗死灶存在及其范围、位置,预测半暗带区域,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探讨老年人癫痫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回顾分析了62例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EEG、EKG和血生化方面检查。结果: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癫痫常见的病因,其次为脑肿瘤、脑萎缩、心血管及糖尿病。36例脑中风患者中,12例在中风后2周内有癫痫发作,24例在中风后2周后出现癫痫发作,5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起病24小时内出现癫痫发作。脑皮质梗塞和脑叶出血比皮层下和脑深部病变更易出现癫痫发作。对不同梗塞部位的观察发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后癫痫的发生率高于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塞。结论:对老年的癫痫病人应尽早做CT、MRI、EKG和血生化方面检查,明确病因和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采用颈动脉加压滴注瘫康灵治疗脑血管病(Cerebrel Vascular diseas.CVD)152例。缺血性113例,出血性39例,疗效满意。在CVD中,病变区脑细脑变性坏死,但围绕在坏死周边的缺血性脑细胞(即缺血性半影区,简称IP)电活动中止,而其仍保持正常的离子平衡和结构的完整。早期及时兴奋和恢复这部分脑细胞功能对机体的康复有着关键的意义。瘫康灵颈动脉滴注,可直接作用于IP,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流和缺氧,对于神经细胞的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我们的体会是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是治疗CV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