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杉木种子园结实量近期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用可见半面树冠球果估测法、球果切开法和标准木法对安徽省山斗杉木种子园结实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见半面树冠球果估测法工作量小,精度较高,至少可以提前3个月预测杉木的结实量。把可见半面树冠球果估测法与球果切开法结合使用,可以预测单株或林分的种子潜在产量。  相似文献   

2.
3.
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结实稳定性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安徽西田林场杉木种子园对从福建洋口林场引进的25个无性系,每系固定6株样株,分系分株连续进行6a的结实量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结实相对产量在年度、重复间稳定性较强,但结实量的年度方差分量较大,占总方差的36.72%,而无性系仅占10.12%,表明种子产量稳定性受气候、生物、环境、人为措施及无性系基因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同年度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则是无性系的基因型。以结实量的变异系数(cv)或生态价系数两种方法评价无性系结实稳定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应以多年的结实量与cv或生态价系数综合判断,对无性系再选择均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按该法可把25个杉木无性系划分为高产稳定、中产稳定、低产稳定等9种结实类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官庄林场杉木种子园深翻施肥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获得土壤养分含量对球果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作为预测种子园球果产量的模式;进而求得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能获取最高产量的土壤养分状况,作为种子园土壤养分标准状况。其它杉木种子园土壤经测定养分后与之相比,便知土壤养分缺乏的种类和程度,由此确定合理施肥方案,这便是测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平均单株有效产种量和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3年生平均树高为评判因素,采用模糊评判方法,对马尾松种子园87个无性进行了评价,入选率为60%时,改建或重建无性系种子园的平均单株有效产种量可增加29.17%,其自由授偻子代的3年生平均树高提高3.11%。  相似文献   

6.
杉木种子园深翻施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近4年试验的系统总结。试验地以福建省官庄林场等无性系、等重复的种子园为试验小区,进行了10个处理、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在1.5代种子园盛果期的最佳施肥技术是:每株每年施N 69g(尿素0.15kg)、P_2O_s 30g(钙镁磷肥0.3kg)、K_2O 50g(KC1 0.1kg)混合肥的效果最好;施肥时期和次数,除P肥在6月上、中旬1次施外,N、K肥均分两次(另一次在7月底至8月初)施。大小年平均球果重量比CK增加98.7%,投入与产出比值为1:10。只深翻的增产与CK差异不显著,且逐年有下降趋势。施肥未引起母树徒长和土壤酸化,却增加了土壤有效养分,促进了根系吸收和树冠发育,增加了座果率。首次提出的测土施肥模式,可作为种子园合理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子园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根据在福建省几个主要杉木种子园的调查,用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了杉木生产性种子园营建与经营的费用,收益与经济效益,并划分为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两部分分别加以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杉木种子园从微观上看是不合算的,但种子园的宏观经济效益很高,投资收益率高达17.98%,一元投资可带来145.91元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杉木种子园技术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用材树种。笔者对杉木种子园建园技术、提高种子园产量和品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杉木种子园球果虫害及变色对种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9年在福建省洋口林场杉木种子园检测了3个无性系(6421,47,33)、64株标准株、3508个球果。结果表明球果害虫主要是杉木球果麦蛾,而杉木扁长蝽等的危害及炭疽菌、散斑壳菌的侵染可导致球果变色。方差分析显示:球果虫害及变色明显影响鲜果重、种子重、千粒重及出籽率,但它们对发芽率及涩籽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杉木种子生活力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 据各地检验,杉木种子发育健全具有发芽能力的一般只占30%左右,其余60%—70%的种子发育异常(涩粒和瘪粒)无生活能力。从而提高了育苗成本费。这是杉木种子工作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许多种子园即将投产利用,如何改善种子的播种品质、降低育苗造林成本,已成为种子园集约管理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从1976年起对杉木种子生活力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现就四年的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1976年,在福建洋口林场1966年和1975年的嫁接种子园(简称种,下同)和优树收集区(简称收,下同)以及1967年的实生苗种子园内,设置了固定的观测样株。计有无性系(或家系)44个,样树55株。每年从各样株固定的树冠部位(上、中、下),分别随机采摘充分成熟、发育正常和无病虫害的球果10个(每株30个),逐个进行人工解剖,统计出发育健全、涩粒和瘪粒种子的数目,并按球果和样株计算各自所占的百分比率,然后将此值经反正弦换算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