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型的单相Buck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不连续电容电压的单相Buck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方法,在不控整流桥后采用LC滤波,选择合适的输入滤波电容值,电容电压工作在不连续模式下,同时使得输入电容电压峰值跟随整流输入电压的包络,可获得单位功率因数.在输出滤波电感后采用并联谐振滤波,解决了Buck电路中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时输入电流波形的畸变问题,使得输入电流为正弦波,同时消除了Buck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普遍存在的输出电压100Hz的交流成分.该变换器电路控制简单,由恒定占空比的脉宽调制(PWM)控制.仿真结果和试验电路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电路功率因数为0.99,电流THD值为4%.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具有低谐波失真、高功率因数、快速动态响应的数字PFC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从输入导纳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电流波形失真的主要原因,提出一种在传统PI控制基础上结合前馈补偿的电流内环控制优化算法,减小输入电流谐波失真,提高功率因数;采用PI调节与惯性低通滤波相结合的电压外环控制方法,消除二次谐波影响,同时保证输出电压的快速响应.基于FPGA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实验表明:本设计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总谐波失真为6.14%,功率因数可达99.85%.  相似文献   

3.
单相正弦变频电源通常采用单相交流电源经整流电路及桥式逆变实现;针对整流电路会产生严重畸变的非正弦电流,谐波电流对电网有危害作用,输入端功率因数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UCC28019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IC单片机主控制器、死区电路、H桥驱动等,实现步进为1 Hz,频率范围为1-50 Hz的单相正弦变频电源输出;可消除电流谐波和提高功率因数,工程上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风机发电过程中存在的外界干扰与风速不确定性问题,提出自抗扰控制与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两种控制算法,确定机侧以转速的偏差为输入,交轴电流为输出,使风机达到最大功率跟踪效果;网侧变流器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策略.通过Simulink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系统能实现发电机的最大功率跟踪和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同时其控制效果略优于滑模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单开关Cuk型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Cuk型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该电路采用单开关和三相整流桥实现高功率因数和低谐波电流输入,同时在后级Cuk变换器中采用小容量的过渡电容,使得开关工作在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分断.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本电路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宽,对负载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改进型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参数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输出不可调压和控制电路较复杂的特性,提出一种输出可调压的改进型直流侧串联型APF拓扑。从理论上分析了改进型直流侧串联型APF电路拓扑和基本工作原理,根据电路功率因数预调节原理,给出了主电路参数设计方法。利用零极点配置法对电压环和电流环进行了设计。同时主电路功率开关采用同频率控制,进一步简化控制电路。与并联型APF相比,该拓扑简化了主电路结构,进一步减少有源开关的数量,具有输入电流谐波低、功率因数高、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宽、成本低等优点。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拓扑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输入电流谐波含量的高性能整流电路,并研究了该电路的PWM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 通过PWM控制,可以降低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同时提高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张振  王可辉  王继斌 《科技信息》2013,(25):220-221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颖的矩阵式变频电路,这种电路也是一种直接变频电路。矩阵式变频电路输出的电压可以控制为正弦波,频率不受电网的频率的限制;输入电流也可控制为正弦波且和电压同相,功率因数为1,也可以控制为需要的功率因数,能量可双向流动。本文基于矩阵变频对异步电机的四象限运行的控制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输入电流谐波含量的高性能整流电路,并研究了该电路的PWM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通过PWM控制,可以降低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同时提高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用于1 kW电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应用于1 kW电源.电路结构运用了升压斩波电路.其主要思想是:选择输入电压为一个参考信号,使得输入电流跟踪参考信号,实现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为一个近似同频同相的正弦波形,由此提高PF和抑制谐波;同时采用电压反馈,使输出电压为近似平滑的稳定直流输出电压.其主要优点是:装置可得到较高的功率因数;THD值低,可在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体积小,重量轻.  相似文献   

11.
开关整流推挽变换电子镇流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一种新的荧光灯电子镇流器 .它运用单个开关将整流器和推挽变换器结合在一起 ,向荧光灯提供高频电源的同时 ,使输入电流与电网电压同波形同频率同相位 ,具有功率因数高和电路简单的优点 .该电路利用电子开关和反向变换器使输入电流连续工作 ,保证电源电流的正弦性和同相位 .同时 ,推挽变换器能够向荧光灯提供高频电源 ,启动时自动升压 ,正常工作时自动限流 ,实现线路的高功率因数和荧光灯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零电压软开关高功率因数变换器电路.主电路采用准谐振PWM-Boost软开关拓扑结构,控制电路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技术和软开关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形式.文中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电路参数归一化曲线及设计指导.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都能保持软开关特性,达到了高功率因数和高效率的目的.在输入电压为220 V,工作频率为65 kH z,电路输出功率为1 000 W时,实测工作效率为95.3%;经对入端电流频谱分析、计算,功率因数达到0.998 8.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利用临界连续导电模式功率因数校正器(PFC)高效的优点,将其应用到较大功率场合,提出一种用于临界连续PFC的单周期控制策略。采用开关频率和采样频率可变的方法,利用单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了3个临界连续PFC变换器的并联交错运行。提出的针对临界连续PFC变换器的单周期控制器无需对开关的高频峰值电流、电感电流过零点进行检测与判断,简化了临界连续PFC变换器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实现临界连续PFC变换器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有效控制,可在保证高的输入功率因数同时,获得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利用临界连续导电模式功率因数校正器(PFC)高效的优点,将其应用到较大功率场合,提出一种用于临界连续PFC的单周期控制策略。采用开关频率和采样频率可变的方法,利用单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了3个临界连续PFC变换器的并联交错运行。提出的针对临界连续PFC变换器的单周期控制器无需对开关的高频峰值电流、电感电流过零点进行检测与判断,简化了临界连续PFC变换器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实现临界连续PFC变换器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有效控制,可在保证高的输入功率因数同时,获得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15.
2.45 GHz微波磁控管在工业与家用中被广泛使用.用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主电路,以STM8嵌入式系统为核心设计了电源的数字化控制系统,并通过改变主电路开关管的开关频率与占空比实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以及输出功率调节.电源的输出为恒功率控制,同时加入了对过温、过压、过流的诊断与调节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可安全可靠的工作在软开关状态;并以额定功率为1.2 k W的不同型号磁控管验证了电源的负载自适应能力;输出功率可在500 W~1 200 W之间变化,步进值为20 W;在额定工作状态下输入功率因数可达到0.98,电源的效率高于95%,该电源成本较低,且可实现多单元总线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小甚至消除均流过程对总输入电流及输出电压的扰动,以提高输入功率因数. 在平均电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控制占空比在并联变换器内部动态分配的均流控制器,即只在并联变换器内部,根据其电流偏差程度进行占空比动态调节来实现均流. 同时,采用单DSP实现并联PFC变换器电感电流的均匀交错,以减小系统滤波器的体积和提高系统的效率. 以3个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并联为例,利用提出的研究方案获得了良好的均流性能,并实现了并联PFC变换器电感电流的交错,减小了输入电流的高频纹波. 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为并联的大功率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数字控制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斩控式电力电子整流、逆变、周波变换及交直流电压控制器主电路运行的共性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以功率因数可调,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正弦为目标的开关矩阵调制函数。计算机分析和部分试验结果表明,载波频率相对工作频率足够高时,采用该调制函数,变换器能基本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具有零电流关断(ZCS)的反激式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这种变换器工作在输入电流不连续导电方式(DCM),综合了电流谐振技术与PFC技术,具有控制简单,输入电流自动跟踪输入电压,功率因数较高的特点,分析这种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在输出功率为30W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矩阵式变换器输入滤波器会引起滤波前后电流基频分量的相位差,降低矩阵式变换器的输入功率因数。为了保证其输入功率因数始终接近1,以减小对电网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根据输入电压和电流值计算输入滤波器前后的电流相位差,并据此实时调节输入相移角的设定值,实现在任意工况下对输入功率因数的有效控制。在一台基于逆阻式IGBT(RB-IGBT)的矩阵式变换器驱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样机上进行了实验测试。在不同负载情况下,采用该方法均有效减小了输入功率因数角,使输入功率因数始终接近于1,从而改善了矩阵式变换器的输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