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的中文名称包罗万象,有以形态命名者,如三尖杉,因其枝条顶端经常有三个尖芽;有以用途命名者,如接骨木、捕鱼木等;有以植物的生态特性命名者,如冷杉、忍冬等;也有以人类的情绪而命名者,如相思树、喜树、含笑花等.以动物名称来称呼植物的也相当多,例如贝壳杉、猫须菜等.  相似文献   

2.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其高温、多雨的南亚热带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曾有不少知名学者赴罗浮山考察,采集标本,并以罗浮山命名了一批植物名称。根据《中国植物志》和《广东植物志》在线电子版,目前仍保留有15种(含变种)植物的正名以罗浮山命名,其他则已被归并。除上述命名植物外,模式标本产地植物有13种,罗浮山特产植物8种,这些特有或模式标本产地植物共计20余种,对它们进行考证,有利于发掘罗浮山植物多样性的特色。通过对该地植物资源深入研究,将有可能发现更多的特有植物。  相似文献   

3.
甘肃北山地区晚二迭世陆相地层及其古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最新地质资料,对甘肃北山地区的晚二迭世陆相地层作了初步总结。按沉积物性质,将北山地区的上二迭统分为南、北两个相带:北带为正常沉积岩,沿用红岩井群。南带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新命名为方山口群。文中简略地分析讨论了北山地区晚二迭世古植物群特征,指出它是以安加拉区植物群为主体,并混杂有少量华夏区植物分子。根据化石组合内容及地层层序,论证了它属晚二迭世的理由,并与国内相当地层作了概略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樟科樟属樟组植物为常绿阔叶树种,广泛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份,是常见的园林绿化及重要的木本香料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由于本组植物往往同一树种有不同化学型、不同树种具有相同化学型、同一树种各地俗名不同等原因,给科学研究、生产和交流带来诸多不便。对樟组常见的8种主要香料用树种制订了分种检索表,综述了樟组植物主要化学型,并根据已有文献和参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提出了樟组8种主要香料用树种化学型的规范命名建议,可以为其他物种不同化学型香料用植物的命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浙江荚蒾属1新种——凤阳山荚蒾Viburnum fengyangshanense Z.H.Chen,P.L.Chiu et L.X.Ye,并附有墨线图;对2个园艺植物及其野生种的学名,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进行了重新命名处理,并对其中之一给出了1个替代名称;恢复了日本珊瑚树V.awabuki K.Koch的种级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属世界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多达3万余种的植物当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5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8种,分别是: 水杉:杉科落叶大乔木,为我国珍贵的孓遗树种之一,被世界生物界誉为活化石。1941年发现,1948年命名,产于四川万县,湖北利川及湖南龙山、桑植一带。树史可追溯至白垩纪,当时曾广布于北美、西欧及东亚,冰期时,几乎灭绝,仅有极少数残存在我国。  相似文献   

7.
南召宝天曼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召宝天曼地区含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有维管植物173科,878属,2696种.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12类: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园林绿化与观赏植物、用材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饲用植物、蜜源植物、芳香油植物、鞣料植物、有毒植物.最后提出了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发展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有机化学教材存在着卤代烃命名不规范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碳链编号规则不统一、取代基排列顺序规则不统一.要改变这一现象,规范卤代烃命名需遵循以下原则:依据烃类物质的命名规则;碳链按"最低系列原则"编号;取代基按"次序规则"排列;所有取代基的位次之和应符合"最小原则".  相似文献   

9.
发现天南星属植物新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殷楚涛在对丽江地区发现一株奇特的南星属植物,命名为线叶南星。他是在2007年进行天南星科植物考察时发现的这一南星属植物.因当时植物没有开花无法判断.引种回西园栽培。2008年该植物开花时,发现它有别于该属其他种类。该种的叶片非常狭长.长约11厘米,宽仅为2毫米,故将其命名为线叶南星。该种的显著特征还有附属器顶端为紫色,附属器基部有线形不育花,花粉为粉红色。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森林覆盖率在世界平均值中很低,属少林国家,但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属世界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多达3万余种的植物当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5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8种,分别是: 水杉:杉科落叶大乔木。为我国珍贵的孓遗树种之一,被世界生物界誉为活化石。1941年发现,1918年命名,产于四川万县、湖北利川及湖南龙山、桑植一带。树史可追溯至白垩纪,当时曾广布于北美、西欧及东亚冰期时,几乎灭绝,仅有极少数残存在我国。 桫椤:木本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既是观赏植物又  相似文献   

11.
观光木,又名观光木兰、宿轴木兰、香花木。属于木兰科观光木属,是我国特有属,而且本属仅此一种。观光木是我国的特有植物。是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首先发现并采集到标本,并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教授鉴定。为纪念钟观光教授,特将此植物命名为观光木,其拉丁学名是:(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相似文献   

12.
胡云 《少儿科技》2020,(5):17-17
从古至今从古至今,地名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含义越来越丰富,覆盖面越来越广越广。有的地名长期使用;有的地名使用不久,就被更改或废弃。这与地名的命名规律有关的命名规律有关。常见的地名命名规律有常见的地名命名规律有:根据地理特征命名根据地理特征命名,人们参考方位、物产、地理实体形态特征等因素命名名。比如,人们将形态像象鼻的山命名为象鼻山。  相似文献   

13.
土洋参     
正别名双腿参(我命名)、光腿腿、大白腿、光叉叉(均为水尾地方命名)。基源为兰科植物双腿参的根,为泸州市科技局首次发现。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块根长圆柱形,黄白色,肉质,具两条块根如幼儿双腿,故名"双腿参"。茎生叶1枚,披针形,茎生叶钻形,基部抱茎。总状花序,花淡绿色。本植物易误认为双肾草,双肾草  相似文献   

14.
植物命名与蒙古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文化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它的应有贡献.植物学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国际语,用蒙古词而拉丁化命名的植物属有2,植物种加词有190,亚种2及变种9,这就丰富了植物学拉丁文,从而为世界植物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植物景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植物季相变化所形成的动态风貌之美,与植物构成及其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教学区木本植物的调查,利用多年植物物候观测资料,划分了校园的物候季节;结合校园植物的季相变化和景观特征,命名了10个有代表性的植物景观,并对校园植物景观建设和环境美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考察菊科植物鹿角草Glossocardia bidens(Retzius)Veldkamp在大陆与台湾两地植物志中命名变革,大陆地区本草中鹿角草药用记载,及鹿角草国内外的现代研究现状.方法:文献考察.结果:(1)大陆与台湾两地鹿角草拉丁学名命名变革相同;(2)大陆地区各类本草中多见鹿角草药用记载;(3)台湾地区产鹿角草在药理活性方面具较深入研究,大陆地区则未见现代研究报道.结论:大陆地区鹿角草药用价值具备研究的意义,可结合闽南地区独特民间单方的药理作用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从古至今从古至今,地名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含义越来越丰富,覆盖面越来越广越广。有的地名长期使用;有的地名使用不久,就被更改或废弃。这与地名的命名规律有关的命名规律有关。常见的地名命名规律有常见的地名命名规律有:根据地理特征命名根据地理特征命名,人们参考方位、物产、地理实体形态特征等因素命名名。比如,人们将形态像象鼻的山命名为象鼻山。这类地名在我国现行地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内蒙古阿拉善盟蒙古族牧民民间利用的8 种野果植物及其命名、采集和食用方法.分析评价了民间利用野果植物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民国云阳方言41个植物类名物词命名取象的依据以及命名取象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植物类名物词的命名取象是有规律的,在形体、性态、颜色、功用、气味、质地、滋味等八大类取象名素中,往往是视觉感知优先,在视觉感知中又以形体为先,在形体感知中以形状为优;而性态以空间为先,习性次之;颜色和功用在这八大类取象名素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绝大部分是来源于视觉。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资源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中务山中西段,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植物,维管植物共119科464属887种,按经济用途将其分为15类,其中含种类较多的依次为:药用植物531种、观赏植物180种、有毒植物124种、饲料植物82种、油脂植物73种.概述了主要资源植物,并为资源植物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