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点历史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日本帝国主义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在日本投降前,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波茨坦公告规定:「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的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铲除。」这是为日本人民所欢迎的原则,也是作为盟国之一的美国所应遵循的管制日本的原则。远东委员会公布的盟国对日基本政策规定:「日本应完全解除武装与军备。并完全消灭其军部权力与军国主义之影响;严格取缔一切表现军国主义与侵略精神之制度。」这是为日本人民所欢迎的原则,这也是作为盟国之一的美国所应遵循的原则。但是这些原则没有得到实现。日本人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中,财阀在日本政府的特权保护下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并成为日本战争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经济根源.解散财阀的政策成为战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改造日本经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经济基础的重中之重.这一举措虽然在制度、物质、人事层面摧毁了日本巨型财阀金字塔型的控制结构,但也有很大的不彻底性.造成该政策实施不彻底的原因是多元的,同时,解散财阀政策所产生的意义与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是基于其在战争中强大起来的实力实行的单独占领,其政策的指导方针主要体现在1945年9月22日公布的《战后初期美国对日的方针》中。研究战后初期美对日的政策,对于我们了解美对亚太地区的政策,了解战后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史学界对此也有颇多研究,褒贬不一。本文试以宏观的角度就这个问题粗作评述,以求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日帝国主义的可耻失败而告终。在反希特勒联盟国家最后击败法西斯侵略者、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的过程中,雅尔塔会议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到十二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南部黑海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港举行会议。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中,对于盟国最后击败希特勒的军事计划,对战败后的纳粹德国实行占领和管制的政策,以及对战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作出了荘严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围绕如何看待日本侵略战争和承担战争责任的历史认识问题,两种势力——左翼与右翼——分别表达营截然不同的理念。到了世纪之交,这两种理念发生了更加激烈的碰撞:1999年12月在东京和大阪同时召开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国际市民研讨会;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判定因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而反遭诬陷的东史郎败诉,公然为日本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对西藏问题采取了维持现状的政策,力图抑制中、英就西藏地位问题的论争,一方面维持盟国间的合作局面,一方面便利于其对西藏地区的渗透。美国对西藏问题的干预扩大了其对西藏局势的影响力,并为战后进一步干预西藏事务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战争责任问题在20世纪末已进入跨国司法程序。但由于它与战后中日关系和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渊泺,作为政治遗产的战争责任问题和作为思想遗产的革命外交,在后冷战时代与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互动、共生关系。日本学者从历史、社会学、国际政治学等视角对战争责任问题已有相当的研究积累;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在这一问题意识下对战后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再探讨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亚太战场的两条重要运输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日军进攻上海,进而南部沿海各省沦陷。中国与外界的海上通路受到严重封锁。战争打得异常残酷,国内急需外援物资。在此紧急情况下,中国和盟国经商定后,在印缅战区共同修筑了两条国际公路——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这两条公路最终沟通了世界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援,为中国战场和整个亚太战场的对日作战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滇缅公路这是中、英两国商定开辟的,路线是  相似文献   

9.
<正>《认知、政策与互动: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研究》孟晓旭/著2017年3月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3月,《认知、政策与互动: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研究》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全书44.5万字。该书作者孟晓旭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理事,2013年入选北京  相似文献   

10.
雅尔塔会议举行于1945年2月4日—11日。此时,盟国军队已从东西方接近德国的心脏地带,战争即将结束。但战后的世界最需要的是和平,如何削弱战争策源地德国,如何让重获自由的民族避免内战的危险,如何在战胜国之间协调利益分配,以及最大限度地维持和平,成为此次会议的中心问题。围绕着这些议题“三巨头”在克里米亚展开了外交的斡旋与斗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战争的欠缺反省,一直成为亚洲被侵略国家无法原谅的罪过。本文无意于讨论在这种"拒不承认"的姿态下日本领导集团在政治,经济上的诸多诉求几动因,而是考察在日本领导集团背后的日本普通民众。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日本的态度。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战后世代("不仅包括在战后出生的人,也包括在战后完成心理构建的人)的心理,从而探寻在"拒绝反省"这一问题上的另一种,也是更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日本实行“非军事化”政策,但不久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迅速改变了政策。为了有效地保障朝鲜战场美军后勤需要,美国开始重建日本的军事工业。正如当时报道所说,“朝鲜战争又重新催生了日本军事工业”。然而,由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并不  相似文献   

13.
英阿马岛战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美国同交战双方的关系都非同寻常,一个是传统的存在特殊关系的盟国,一个是阻止苏联在拉美扩张的重要支持力量。但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美国在马岛战争中站在了英国一边。战后,美国调整同拉美国家的关系,美英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在伊拉克战争结束、美英和国际社会面临战后重建和政治整合之际,最新解密的美苏档案为我们勾勒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战胜国对战后利益做出安排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15.
赵佳楹 《世界知识》2013,(16):62-64
日本于l894年发动第一次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并在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转变为全面侵华战争。两次侵华战争都存在战后赔偿问题。第一次侵华战争日本获胜,它向清政府勒索了巨额赔款和侵略特权并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澎湖达50年之久;第二次侵华战争日本战败,理应对中国人民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是在二次大战末期建立起来的,它是战时盟国为巩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为维护战后和平与促进各国友好合作而共同创建的新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的诞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早期酝酿创建一个新的国际组织的思想,是战时盟国在同法西斯国家进行艰苦战斗的岁月中孕育出来的.1941年8月美英两国公布的“大西洋宪章”最初提出了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丁翌 《科技信息》2010,(21):I0172-I0172,I0111
战后,东亚局势的急剧变化凸显了日本的战略价值,美国对日政策从打击、限制转变为支持和扶植,从而使日本成为美国对亚洲大陆实施遏制的冷战前沿。与此同时,日本审时度势,接受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奉行对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美日同盟的建立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日美贸易摩擦于20世纪50年代拉开序幕8,0年代达到高峰。为解决贸易摩擦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及其影响不仅波及到日本的金融、投资等领域,也改变了日本农业政策的基本方向。从战后超保护的农业政策逐步走向自由化与国际化,是以贸易摩擦为直接契机并在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实现的,因此日本农业政策的改变具有被动性、消极性的特点。同...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年份。8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联合承办的"战后日本70年:轨迹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日友好学会会长唐家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分别致辞。与会代表就"战后日本70年:国家战略与发展路线"、"战后日本70年:政治轨迹与走向"、"战后日本70年:经济轨迹  相似文献   

20.
早午战争时期,随着战局的变化,中国官僚士大夫的心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从战前的轻日心态,逐渐发展到战争中期对日本的重新审视,战后更进一步发展为师日心态。官僚士大夫心态的转化和觉醒,标志着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了具有自觉意识的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