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南瓜属4个栽培种中的11个品种进行种子蛋白质含量及碱溶蛋白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在4栽培种间呈现一定的差异,在种内品种间则比较接近;非还原与还原条件下,4栽培种间蛋白谱带均有差异,可将各栽培种区别开,其中以还原条件下区别更为明显.栽培品种日本南瓜同时显示出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的特征条带,推测可能是2个种的种间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382个栽培稻品种(含早籼、粳稻和陆稻)糙米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研究结果如下: 1.栽培稻品种的糙米蛋白质含量(N×5.95)变幅为7.01至17.86%,平均值为10.48%。籼型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粳稻. 2.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糙米蛋白质含量有所波动;污水灌溉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 3.品种糙米蛋白质含量与其生育期和粒重呈负相关. 4.高蛋白品种含有的赖氨酸和苏氨酸都较少两者都是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选用7个二棱大麦品种,种植在生态条件差异很大的3个地区,测定和分析了以上大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醇溶蛋白组分含量及β-淀粉酶活性,分析了这些性状的基因型和环境变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试点间、品种间差异显著,且试点和品种的互作效应显著;B醇溶蛋白和C醇溶蛋白的基因型效应要比环境效应影响大,而蛋白质含量、D醇溶蛋白和β-淀粉酶活性的环境效应要比基因型效应的影响大。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B醇溶蛋白含量、C醇溶蛋白含量与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B醇溶蛋白含量和C醇溶蛋白含量均与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南瓜不同种及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瓜属的三个主要栽培种美洲南瓜、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苗期、花期叶POD同工酶分析,研究了不同种间及品种间酶带的差异,以及酶带与性状间的关系,不同种间及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为今后南瓜杂交亲本的确定及杂种的选择以及三个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1mg.mL^-1的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简称Me-Ja)处理4叶期烟草(Nicotiana talacumL.)幼苗,然后接种黄瓜花叶病毒(Cucumlez mosaic virus,CMV),一定时间后分析可溶性、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Me-Ja处理降低了3个品种幼苗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但Me-Ja处理后接种CMV对3个品种烟草幼苗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不一致,有的降低,有的升高,因此蛋白质、氨基酸和还原糖与抗病性的关系可能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不同种植条件下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选取了7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麦品种种植在新疆3个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试点。方差分析及其多重比较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多点种植处理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3种组分含量影响显著;环境与品种的互作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极显著;不同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显著。大麦抽穗—成熟期间的气象因子中,日较差与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3种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相关性,而平均日照时数与日平均相对湿度也与3种蛋白质组分有不同程度的明显相关性。说明选取特定品种种植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对调节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是可行的,尤其对大麦籽粒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豌豆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营养成分含量和组成因其品种及基因类型不同有所差异,本文选取CV4、CV9、CV19、CV33、BD1、Hyogo、Alaska 7个豌豆品种分析其营养成分,旨在揭示不同品种豌豆的营养品质及用途,为其加工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种豌豆的蛋白质含量在20.61%~36.37%之间,总灰分含量在2.81%~4.28%之间,粗脂肪含量在3.26%~4.25%之间,CV4品种的蛋白质和总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36.37%和4.28%,适合作为优质畜牧饲料或用于豌豆蛋白的加工生产;CV9品种豌豆的粗纤维含量最高,为9.43%,最适宜作食用纤维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苦瓜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动定氮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测定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 .) 5个品种 (当地栽培苦瓜、长白苦瓜、长白 1号苦瓜、 89- 1苦瓜、 92 - 2苦瓜 )的干物质含量、维生维 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及其种子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 ,苦瓜果实含干物质 6 %~ 7% ,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 (P>0 .0 5 ) ;每 10 0 g嫩苦瓜中含维生素 C6 0~ 80 mg,可溶性糖 1.0 8~ 1.5 5 mg,品种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P >0 .0 5 ) ;苦瓜果实的蛋白质含量为 1.3%~ 1.8%、总氨基酸含量为 1.3%~ 1.5 % ,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达 39%~4 5 % ,各种成分相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不同品种之间存在蛋白质多态性变化。苦瓜种子的营养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灭活的蛋白毒素AP-Toxin为诱导因子,对在其诱导下3个杂交竹品种分泌物特性与病情指数、诱抗效果相关性进行分析,为诱导抗病性在林木病害治理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健康的1年生撑绿杂交竹3号(No.3)、6号(No.6)、8号(No.8),对其上部嫩枝按4种处理方式进行针刺接种,接种后在4个不同时期分别采样。采用修订后的索姆基(Sormgy)糖含量测定法、双缩脲法、碱液滴定法分别测定分泌物中糖、蛋白质和脂类含量,分析糖、蛋白质和脂类分泌物对灭活毒素诱导的响应。【结果】撑绿杂交竹在引入灭活蛋白毒素作为诱导因子后,其分泌物(蛋白质、可溶性多糖、总糖、脂类)含量增加,病情指数显著下降、诱抗效果显著增加,撑绿杂交竹抵抗病原菌侵染的能力增强。在3个品种中,诱导后病情指数No.6最低、动态变化最小,其次是No.3,No.8病情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可溶性糖、总糖和脂类含量与病情指数和抗性显著正相关,其中还原糖含量与抗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暗孢节菱孢菌灭活蛋白毒素诱导后能使撑绿杂交竹抗性增强,抵抗病原菌的侵染;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平潭海区坛紫菜品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福建省平潭县主要栽培的坛紫菜品种和来自平潭县不同海域的野生坛紫菜为材料,测定不同样品主要品质性状等指标;同时对不同样品进行了活体吸收光谱的检测.结果显示:3种性状在不同紫菜样品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不同样品之间的活体吸收光谱也存在明显的不同.野生坛紫菜NH蛋白质含量最高,每100g干紫菜中含量可达43.49±1.29g,而未经选育的坛紫菜DXY仅为24.85±2.0g;叶绿素含量最高的为优良品种GL1,最低的为野生坛紫菜JJS.藻胆蛋白含量与总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其含量最高的仍为野生坛紫菜NH(4.488g/100g).对于每一个紫菜样品,藻红蛋白含量都大于藻蓝蛋白,藻蓝蛋白含量大于别藻蓝蛋白.  相似文献   

11.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seed proteins was assayed by SDSPAGE for 24 cultivars belonging to 5 species in Vigna and 7 species in its 7 relative genera cultivated in China. There were 48 polymorphic subunit bands discriminated from electrophoretic profiles. Two dendrograms were constructed by UPGMA cluster analyses using PHYLIP3.6 respectively. Variation among genera or species was larger than that among lower taxonomic categories level. Little variation among cuhivars of yardlong bean (Vigna sesquipedalis ) and small variation of lablab ( Lablab purpureus), pea (Pisum sativum), or sword bean (Canavalia gladiata), but large variation of soybean or rice bean in their origin of China were all revealed. The seed proteins profiles of traditionally regarded as typical species in Vigna such as yardlong bean, rice bean and small bean were more similar than mungbean (Vigna radiata) and black gram (Vigna mungo) were. Mungbean and black gram had distinct seed proteins pattern, they should be of two species.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籽蛋白工艺进行了优化.先选取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浸提pH值等条件对杜仲籽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实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本工艺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籽蛋白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25,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50 ℃,浸提pH值为10.0)下,杜仲籽蛋白提取率为77.03%.  相似文献   

13.
以豇豆品种(早翠和矮虎)为材料,通过SDS-PAGE技术获得3个时期(干种子期、吸胀期、发芽期)和2个部位[胚(胚芽、胚根和胚轴)和子叶]的3种蛋白质组分(水溶、盐溶和碱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品种间条带分布差异最大的时期是干种子期,部位是胚,组分为盐溶蛋白质.在萌发进程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0.4KD、55.4KD和49.7KD的3个条带没有时空变化,推测其是豇豆的保守性蛋白或结构蛋白.组分中以水溶蛋白所显条带数居多,但品种间多态性不丰富,早翠有两个特异带,而矮虎仅一个;盐溶蛋白组分所显品种间条带多态性丰富,早翠有107.8KD、18.3KD、15.7KD、14.0KD、12.8KD和11.4KD6个特异带,矮虎有41.0KD、27.3KD和14.4KD3个.故在豇豆种子萌发进程中,各蛋白质组分在品种内和品种间的时序和空间表达上,既显示出一致性又显示出差异性.由于对干种子期胚或子叶盐溶蛋白质组分的电泳分析,既显示品种遗传稳定性又能反映品种特异性,故均适宜于豇豆基因型判别,但基因型遗传关系分析宜以胚为材料,品种纯度检测宜用子叶为材料,不能两者混合取材,吸胀后的种子蛋白质组分分析不能反映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大雪兰种子的快速萌发,筛选能有效促进大雪兰(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在兰-菌共生培养条件下,开展了共生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菌株重分离、三维菌丝网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TTC种子活力等方面的测定.经研究表明:经过150 d兰-菌共生培养,2种春兰和墨兰根部的菌根真菌CLB111、MLX102均对大雪兰种子共生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萌发率与对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经共生培养后从种子中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共生萌发种子经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量菌丝侵入并在胚细胞中形成三维菌丝网,胚开始分化,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而对照组种子经重分离未获得原接种菌株、未发现菌丝侵入种子,且种子活力极低.由此,筛选出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有效菌株为CLB111、MLX102.大雪兰成株的菌根真菌与其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是一致的,这与天麻不同;同时,能有效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菌根真菌有2种.试验表明,大雪兰的菌根真菌与促进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不是绝对专一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菌株对同一种大雪兰种子有明显的促进萌发作用.对于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是否存在有差异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响应曲面法优化莲子蛋白质的提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B设计一最陡爬坡实验一响应曲面法,优化了莲子蛋白质的提取工艺,获得了其最佳工艺条件,即提取液SDS浓度为3.27%、DTT浓度为0.2%、pH=12.0、液固比(V/W)为12:1、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90min、超声波辅助时间为21.5min.在此条件下,莲子蛋白质提取率可达92.27%.  相似文献   

16.
笔者搜集8属20种木兰科常用绿化植物种子,对木兰科植物种子的大小、形状、种壳质地以及内外壁纹饰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兰科种子属间形态差异明显,可以通过形态特征加以鉴别,并作为木兰科分属的新依据;属内、种问形态差异细微,相似程度大,有一定的鉴别难度。笔者描述了20种木兰科植物种子形态特征,编制分属检索表,并制作标本,为木兰科植物种子形态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喀喇昆仑山黄耆属(Astragalus L.)植物进行的形态分类学研究表明:中国喀喇昆仑山黄耆属植物计有24种,占新疆、中国黄耆属植物种总数的14.1%和8.63%。其中新发现中国喀喇昆仑新记录种4种,该地区黄耆属植物有昆仑山特有种1种,青藏高原特有种3种,中国特有种1种,中国喀喇昆仑仅分布种3种,中国新疆仅分布种4种。  相似文献   

18.
种子休眠性是野生植物重要的适应性状,通过种子萌发实验可以分析种子休眠性强弱.通过人工杂交获得转抗虫基因栽培稻与一年生普通野生稻三种组合的杂种,对杂种的F3代和F4代种子采用直接萌发、打破休眠后萌发、埋土15 d和30 d 4种不同处理来检测种子活力和萌发率.结果显示转基因杂种后代种子表现出较强的休眠性,转基因对种子活力和休眠性没有明显的影响,种子休眠性有随种子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趋势,提示水稻转基因逃逸后有在野生稻群体中宿存和扩散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可能会随世代增加而下降.这为进一步研究水稻转基因逃逸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四种不同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并分别用其培育心叶烟和三生烟种子,统计两种烟草种子在四种土壤中的萌发率.结果表明:两品种烟草种子萌发率在育烟基质与其他3种土壤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两烟草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四种不同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并分别用其培育心叶烟和三生烟种子,统计两种烟草种子在四种土壤中的萌发率.结果表明:两品种烟草种子萌发率在育烟基质与其他3种土壤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在两烟草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