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清 《厦门科技》2013,(2):48-49
从遥远的年代起,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就以她美丽而深邃、富饶又神秘的魅力吸引着人类。尤其地球陆地越来越显得如此狭小的今天,海洋更是一个诱人的天地。然而,今天当我们在马路上随便问一个行人:"我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少?"大部分人都会脫口而出:960万km2。倘若再问一句:"我国的海域面积有多大?"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张口结舌。  相似文献   

2.
正在太阳系中,金星是地球的"邻居"。早晨,它在东方天空闪烁,因此被称为"启明星"。夜空中,除了月亮,就数它最亮。金星这么美丽,离地球又近,人们为啥不上去看看呢?金星其实似地狱我们用肉眼看到的金星,是非常美丽的。金星与地球大小相近,起初人类猜测金星也是生命之星,期望存在金星人。但是,随着观测能力的增强,人类发现金星环境的恶劣程度超乎想象,它近乎地狱。金星由浓密的大气层包裹,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100倍,大气压约是地球大气压的90倍。金星大气中有约96%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正唐红女,理学博士,1984年生,王世杰团队成员之一。她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地球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系天体水和地外生命。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月球充满了各种想象,于是便有了古今中外那一个个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广寒宫"嫦娥奔月"的故事里,美丽的嫦娥与玉兔居住在"广寒宫"中,这体现了人们对月球最粗浅的认识——"广寒宫"贴切地描述出月球寂静、  相似文献   

4.
李潇雨 《大自然》2010,(6):10-13
鲸在地球已生存了几千万年,是比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也是海洋中最美丽的生命之一。  相似文献   

5.
地球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尊重科学,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依赖着地球,又在不断改变和影响着地球。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建设更加繁荣、和谐、文明、美丽的家园,是生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共同梦想。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人类已经意识到自身活动引起或者加剧气候变化所带  相似文献   

7.
邓爱华 《科技潮》2008,(4):34-37
人有三个家:家庭、国家和地球。其中,地球是人类之家,是我们的"大家"。有些时候,资源开发和环境改变,就是在伤害我们自己的"大家"。所以,如何实现山清水清空气清、人美物美生活美,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双赢,是现代化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记  相似文献   

8.
石油、煤炭、矿产和地下水的肆意开采,几乎快要掏空了地球的内脏。地球要是有思维的话,一定盼望着人类尽早灭亡,也好让它轻松一会儿,自我恢复遍体的创伤。自愈,地球真的能做到吗?污浊的空气是否可以恢复清新,广阔的海洋是否还会"鱼丁兴  相似文献   

9.
吴影  欧阳萍 《江西科学》2014,(3):380-384,402
从生态角度来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一直与森林的质量高度相关,"地球之肺"、"大自然调度师"、"空气维生素制造地"、"空气杀菌素",森林享美誉,人类享健康。这就是森林的真正价值所在,但是,由于人类过分追求森林的经济价值,森林被刀砍火烧,加上火灾以及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以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演变为实例,对森林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必须进行"树叶交易",以恢复良好森林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革命"一词越来越滥俗,地球负荷越来越沉重。不断告急的能源危机、食品危机、环境危机,纷至沓来。不堪重负的城市、乡村、海洋、河流、高山、溪谷,乃至荒滩、沙漠,在存亡之际徘徊。"减负"的号召一时甚嚣尘上,聒噪不息。建设"美丽地球"、"美丽中国"、"美丽城乡",蔚然成梦。我们有期冀,就会有奇迹:瓶颈与希望共生!  相似文献   

11.
探海新利器     
<正>海洋,覆盖着地球表面大约71%的面积,包围着人类繁衍生息的土地,滋养着地球上的每个生命。但是,迄今力止,我们对海洋了解得还远远不够。为了探索海洋的奥秘,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新型水下设备。一位科学家曾这样说:"我们能很容易地飞离地球12千米,但从未做到在海里潜到这么深。"  相似文献   

12.
在大约45亿年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化中,地球经历了25个伟大的里程碑式事件,这些事件成为塑造地球的重要转折点。在地质学和地史学发展历程中,针对地质现象及生物进化产生了许多假说和观点,极大地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站在当代地球科学家的高度,需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地球历史观,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观来认识人类探索自然的曲折历程。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地球系统的重要营力,它迅速改变地球面貌,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困扰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尽管围绕"人类世"这一术语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地球历史已经迎来了新阶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面对地球历史新阶段,需要当代地球科学人高屋建瓴,引导世界人民形成"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人类共识。  相似文献   

13.
张潮德 《科技潮》1998,(6):64-64
人类生活在地球的生物圈中,土壤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同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它是组成环境的各个部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场所",物质交换极为频繁,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之一。人类最初开垦土地,主要是从中索取更多的生物量。随着人类的发展,土地被利用得越来越贫瘠,人们就向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2,(Z1)
陆地、海洋、大气层是我们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在这些地方几乎处处有生命现象存在。陆地是地球表面没有被海水淹没的地方,是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区域,称为人类的第一环境。而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被海水所浸没,也就是常说的海洋,称为人类的第二环境。地球还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覆盖,大气层虽然没有陆地和海洋那样容易直接观察,但它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和保护人类免遭宇宙线和陨星袭击的保护层,被称为第三环境。1981年,第32届国际宇航联合会把外层空间定为人类的第四环境。所  相似文献   

15.
追风人物     
正科学家计划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近日,欧洲空间局(E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签署一份意向声明,探讨将火星土壤样本带回地球。科学家认为,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可能是人类发现火星生命存在迹象的最佳机会。据介绍,这项计划分三步走,NASA的"MARS 2020"探测器将会收集火星表面样本至31个钢笔大小的容器中。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16.
正你看过电影《流浪地球》吗?在影片中,太阳快速变"衰老"并膨胀,人类想方设法让地球离开太阳系,木星却制造了大麻烦,差点把地球毁了。最后,主人公点燃了木星,让地球继续向太阳系外流浪……除了影视工作者,科学家同样关注木星,但关注的角度不同。在我国有待开展的深空探测项目中,木星探测是一个重点。探测木星,有助于人类寻找地外生命。比如,木卫二(木星的卫星)被认为是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其表面有巨大冰层,冰层之下有液态水。如今,我国的木星探测计划已在关键技术攻关阶段。我国科学家从长远考虑,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理性创新     
随着地球承载人口的总量不断增多,现有能源相继短缺,水资源及地深层、表面和空气的污染,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机.再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的间差距越来越大,相互争夺资源,求胜之争,竞争之急也达到用掠夺、占有、控制,最后甚至使用武力来实现保卫其成果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从5亿年前至今,地球表面发生了剧变,从一个"冰冻星球"演化成被广袤的植被覆盖陆地的星球。在地球早期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中,根本没有陆地植物,可是,植物最终却遍及地球表面。美国康奈尔大学卡尔·萨根研究所的O'Malley-James博士说:"我们的模型显示,地球的植被反射信号随着在地球表面覆盖的面积增加而增强,也与地球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9.
1962年,美国第一个环绕地球做轨道航行的宇航员约翰·格伦把一架照相机带进"水星6号"飞船的座舱.重返地球之后,他向世界展示了自己透过舷窗拍摄到的第一批照片.人类第一次从宇宙的角度观察自己已经居住了上万年的这个星球:它小小的圆圆的,孤零零无依无靠地飘荡在太空,大部分表面被蔚蓝色的海洋所覆盖.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广袤无垠的海洋,苍茫辽阔的草原,还有那雄伟高耸的雪峰……这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宝贵的环境资源。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美丽的山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