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太原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太原面食就以其品种繁多、技艺高超、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太原面食创始于东汉,而兴盛于唐宋,元代见于古籍中的面食有春盘面、山药面和秃秃麻食等20多种.到了明清,以太原面食为主的饭店已风行全国.因特殊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山西有着丰富的粮食作物资源.小麦、谷子、玉米、高梁、荞麦、莜麦和豆类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大面积种植,为各种各样太原面食的产生与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发轫于饮食,无论从文字记载来说,还是从考古发现的人类早期活动遗迹来看,都印证了这一点。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大观园中别有韵味的一道风景线,而山西面食文化,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独秀的奇葩。"世界面食在华夏,华夏面食在山西",这句广泛流行的话一语中的,点出了山西面食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饱含着人们对山西面食的倾心和赞誉。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面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精选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山西面食,介绍其制作的全过程,以飨读者。小拉面原料比例:标准粉2.5kg,水1.5kg,盐少许。制法:(1)将面粉和盐一并放入面盆内,一手倒水(水温:冬暖、夏凉、春秋温),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面粉与水全部掺和后揉光成团,再用双手蘸水将面和匀,和到盆净面光、不黏手为止。用净布盖上饧约30min。  相似文献   

4.
山西面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精选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山西面食,介绍其制作的全过程,以飨读者.小拉面原料比例:标准粉2.5 kg,水1.5 kg,盐少许.制法:(1)将面粉和盐一并放入面盆内,一手倒水(水温:冬暖、夏凉、春秋温),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面粉与水全部掺和后揉光成团,再用双手蘸水将面和匀,和到盆净面光、不黏手为止.  相似文献   

5.
6.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我是吃各种各样的面食长大的。小时候最爱吃的,莫过于姥姥做的猫耳朵。做猫耳朵是件灵巧的手工活,且费时间。每逢周末,去了姥姥家,慈祥的姥姥总会满足我这个小小的心愿。看着一个个猫耳朵被徐徐拨进滚开的水里,无数小花朵扑扑腾腾地满锅翻腾,不由自主地心也跟着欢腾起来。滚上几滚,猫耳朵熟了,用漏勺捞出盛在碗里,浇上番茄鸡蛋卤,撒上黄瓜丝。碧绿的黄瓜丝,雪白的猫耳朵,鲜红的番茄汁,金黄的鸡蛋,色、香、味俱佳,十分诱人。迫不及待地拨一口到嘴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7,(6):79-79
山西面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较高的声誉,有道是“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太原”,而说到太原就更要提并州饭店了,并州饭店的面食不仅在全国面食节上获过大奖,其表演更是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张扬 《科学之友》2007,(11A):44-44
在中国,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饭了没有?”但是饭是什么?南方人说的“饭”就是大米,而北方人说的“饭”就是面食。在山西人的心目中,吃饭就是吃面。事实上中国的面食之根就在山西。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的面食之根在山西。晋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这里,炎鞭百草,稷教稼穑,上古时期出现了华夏第一饼——尧王饼,自此顺流而下,有汉之煮饼、晋之烫饼、唐之冷淘……凡此种种,无不由三晋而生,由三晋而兴,由三晋而演绎流传,惠及四海,泽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面食文化。稷是周王朝的祖先后稷,他教给百姓种植粮食的方法,把人类带入了农耕文明,于是人们把当时的粮食作物黍叫做稷,后稷也被奉为谷神。传说今天的晋南稷山县就是后稷生长和教民稼穑之地。  相似文献   

10.
山西有几种面食让我难忘.都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这山西的面食确实首屈一指,其中让我大开眼界的莫过于刀削面.那是我在太原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单位的食堂里有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傅,他每周三都要做一次刀削面来改善伙食(因为刀削面必须用全白面粉,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很难经常做到).于是,我中午放学后就早早排队等候买一碗刀削面.厨师用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像铁皮),在一块筒状的面团上削着,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削起来条条相连,如银鱼翻浪,又似柳叶飘飞,煮熟了再佐以浇头、菜码,吃来光滑筋道.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饭了没有?"但是饭是什么?南方人说的"饭"就是大米,而北方人说的"饭"就是面食。在山西人的心目中,吃饭就是吃面。事实上中国的面食之根就在山西。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语便是:"吃饭了没有?"但是饭是什么?南方人说的"饭"就是大米,而北方人说的"饭"就是面食.在山西人的心目中,吃饭就是吃面.事实上中国的面食之根就在山西.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13,(6):30
明清时期,山西人外出谋生经商的人口众多,三年五载才能返乡,家中妻子夜夜纺纱捻线,苦苦等待。有一年冬天,晋中商人乔某小富返乡,妻子嗔怨道:俺还不如天上的织女呢,人家织女每年七月七能和牛郎见面,俺却三年五载等不回来你。丈夫指着妻子纺成的线说:我最爱吃面条,如果你能把面条做成像你纺成的线这么细长,我就年年回来。于是,妻子一改往日的做法,细添水、巧和面,加盐、加碱、轧面、饧  相似文献   

14.
世界的面食之根在山西.晋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这里,炎鞭百草,稷教稼穑,上古时期出现了华夏第一饼-尧王饼,自此顺流而下,有汉之煮饼、晋之烫饼、唐之冷淘……凡此种种,无不由三晋而生,由三晋而兴,由三晋而演绎流传,惠及四海,泽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面食文化.稷是周王朝的祖先后稷,他教给百姓种植粮食的方法,把人类带入了农耕文明,于是人们把当时的粮食作物黍叫做稷,后稷也被奉为谷神.传说今天的晋南稷山县就是后稷生长和教民稼穑之地.如今,山西人在节日或嫁娶时,仍用黍(糕米)来做油糕.很多人不知道,历朝历代的黄钟大吕,就是用黍来定音的.现在晋南流行的尧王饼(石头饼),也常把人们带回到远古的石烹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山西有几种面食让我难忘。都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这山西的面食确实首屈一指,其中让我大开眼界的莫过于刀削面。那是我在太原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单位的食堂里有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傅,他每周三都要做一次刀削面来改善伙食(因为刀削面必须用全白面粉,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很难经常做到)。于是,我中午放学后就早早排队等候买一碗刀削面。厨师用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像铁皮),在一块筒状的面团上削着,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削起来条条相连,如银鱼翻浪,又似柳叶飘飞,煮熟了再佐以浇头、菜码,吃来光滑筋道。  相似文献   

16.
子衿 《科学之友》2013,(6):20-21
山西百姓的饮食习俗在北方地区是非常独特的。特殊的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山西独特的面食文化,而独特的面食文化又孕育了山西人特殊的饮食习俗。嗜好面食,兼喜汤饭山西人嗜好吃面,夸张地说,每顿饭几乎是无面不足、无馍不饱,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这是在自然条件、历史源流等背景下形成的。山西粮食作物应有尽有,品种多达  相似文献   

17.
领略马德望     
正2016年暑假,我们曾为大家推荐过充满浪漫色彩的"泰姬陵"。转眼间,寒假也近在咫尺了。这期我们再推出一处旅游目的地,希望能伴大家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柬埔寨的暹粒因吴哥窟而享誉全球,但其近邻马德望在国内却鲜为人知。如果你在柬埔寨有充足的游玩时间,不妨在游览完吴哥窟之后,逛逛这个默默无闻的东南亚小城——马德望。  相似文献   

18.
奕江 《科学之友》2013,(6):28-29
饭店配菜工变身餐饮业大老板韩永旺来自清徐徐沟,1988年,年仅16岁的他来到太原某饭店学习厨艺。由于为人实在,学东西快,他很快就从配菜工跃升为大厨师。1992年,韩永旺在小店区盘下一家濒临倒闭的小饭店,简单装修之后,他手中第一家小饭馆开张了。第一年,他就净挣了10万余元。后来,他陆续在清徐和小店区开过五六家饭店,虽然都是小饭店,但都很红火。2001年太原市整顿娱乐业,某歌城被取缔,韩永旺抓住机会租下了一幢3  相似文献   

19.
旺火之乡     
雁门关外广袤的土地上,元宵节拢旺火、发旺火、看旺火已经成为亘古不变的民族习俗,也是一道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20.
旺火之乡     
雁门关外广袤的土地上,元宵节拢旺火、发旺火、看旺火已经成为亘古不变的民族习俗,也是一道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