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杰  胡楠 《科学之友》2010,(4):32-33
桩西油田所钻的井目的层主要在古潜山,古潜山地层岩性的特点给地层油气储运创造了条件,但目前在该地层所钻井多数都存在钻井液的漏失问题。ZG7-8STD井为152.4mm的小井眼井,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只进不出,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边漏边钻的方法顺利完钻,希望可以为该地区同类型井的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桩西油田所钻的井目的层主要在古潜山,古潜山地层岩性的特点给地层油气储运创造了条件,但目前在该地层所钻井多数都存在钻井液的漏失问题.ZG7-8STD井为152.4mm的小井眼井,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只进不出,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边漏边钻的方法顺利完钻,希望可以为该地区同类型井的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位移井下套管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国内外大位移井的基础上,指出大位移井下套管工艺技术的关键技术与难点,分析了国外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为解决我国钻3000m以上水平位移的大位移井固井问题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羌科.1井(QK-1)是藏北高原第一口油气地质科学探井,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科探井.通过实施羌塘盆地科探井及其配套地质浅钻,在油气封盖条件、优质烃源岩、油气显示及地层沉积序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钻探发现了两套区域性优质盖层:雀莫错组(J1-2q)硬石膏层厚达353.8~365.0m,夏里组(J2x)含膏泥质岩...  相似文献   

5.
西沙海域的米辛尼亚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书 《科学通报》1989,34(22):1729-1729
米辛尼亚(Messinian)是意大利西西里中新世地层名称,一般也用来代表中新世与上新世之间的一次重大的古海洋学事件。这一事件最早为莱伊尔发现,1833年他根据意大利新第三纪砂岩和泥灰岩里的化石记录,确定了中新世与上新世之间,是一个新的生物变革界面。其后,在欧洲、非洲、环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地质记录中,都有所反映。 西沙群岛生物礁区西琛一井和西永二井两个全取蕊钻井中,中新世与上新世间的间断面  相似文献   

6.
<正>地热能是广泛分布于地球内部的一种清洁能源。对于地热研究者来说,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如何找到它,而是如何把它开采出来。地热能既不是物质,也没有显著的运动,它是地下物质的热的存在状态。我们无法像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那样直接去开采它,而不得不借助工程的、技术的间接手段来获取它所蕴藏的能量。为此,工程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想出了种种办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一个核心技术——钻井。钻井是一种利用机械设备或人工手段,从地面向地下将地层钻成孔洞的工作方法。钻出来的井孔有大有小、能深能浅,要根据地热田的类型因地制宜、对“型”下钻。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安家岭井工一矿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特征,对矿内各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层位、厚度变化及稳定程度进行了论述,为该矿区煤炭资源的规划开采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方法预测甲烷生成量之一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某地绿河页岩组在油气勘探中提出以下问题 :该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热演化达到Ro 为 0 70 %时 ,能否产生高于 80mL/ g (TOC)的甲烷 ?本文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上述问题 .首先根据热解实验数据推导出甲烷及Ro 的动力学参数 ,并利用这些参数结合待研究地层的沉积埋藏史 ,恢复该地层的古地热史 ,最后计算出有机质在Ro=0 6 9%时所产生的甲烷数量为 96mL/ g(TOC) .结果说明 ,仅从干酪根生烃能力的角度来看 ,该地层中的甲烷应主要为干酪根原地热演化产生的 .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安家岭井工一矿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特征,对矿内各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层位、厚度变化及稳定程度进行了论述,为该矿区煤炭资源的规划开采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关系与时代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详细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发现, 道虎沟化石层的分布并非仅仅局限在道虎沟村附近, 还断续出露于相邻其他几个地区. 道虎沟化石层角度不整合在复杂的基底地层之上, 岩石地层层序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下部为夹红色页岩沉积, 这一地层曾经被误认为是下伏土城子组. 野外大规模化石发掘显示, 道虎沟层的化石主要富集在上部地层的湖相页岩中; 由于后期强烈的构造改造, 地层在多处发生褶皱倒转. 新发现的地层接触界线清楚地证明, 一直被认为是“上覆”地层的髫髻山组中酸性火山熔岩(同位素年龄159~164 Ma)实际上为其下伏地层, 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不可能早于这一年龄, 也不可能是中侏罗世“九龙山组”. 目前的化石发现和研究显示, 叶肢介和昆虫组合所反映的时代要早于脊椎动物化石所代表的时代, 如辽西螈、热河翼龙和带羽毛的手盗龙类等与义县组同一类群的分子非常相似. 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可靠的热河生物群鱼类化石, 但是这一地层的脊椎动物化石组合更接近于早白垩世热河群. 道虎沟层与热河群无论从沉积地层特征、火山活动和脊椎动物群面貌都很相似, 属于相同的火山-沉积旋回, 化石动物群可能代表了热河生物群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深海采油     
西欧和美国科学家曾用一种新的方法在北海海底开采石油。美国某公司的专家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认为,彻底改变了深海采油的方法。在荷兰鹿特丹市的近郊,正大力兴建着五层楼高的建筑物。设计家们把这些建筑物叫做水下管道综合体,它被固定在海底,便于同时钻九口油井。水下管道综合体还能把相距得很远的其他水下钻探设施连接在自己周围,并从这些设施中采集石油,把石油抽到地面上去。这个系统在这里还起另一个重要的作用。现代深水钻探技术需要向钻井内回注经过处理的海水,以便保持地层应有的压力,水下管道综合体每天将向水底地层注入五万六千桶(美制)水来代替抽出的同样份  相似文献   

12.
首创适合开采深部油层和稠油的链条抽油机;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浅海座底式石油钻井船“胜利一号”;发明步行座底式钻井平台以及液压蓄能钻井机……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的工作“成绩单”上写满了共和国给予他的肯定。从20世纪50年代华北地区第一口钻探井开始,顾心怿参加了该地区早期石油勘探和胜利油田的发现、开发和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方法预测甲烷生成量之一例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2  
刘金钟  唐永春 《科学通报》1998,43(11):1187-1191
美国某地绿河页岩组在油气勘探中提出以下问题 :该地层中的有机质通过热演化达到Ro为0.70 %时 ,能否产生高于 80mL/ g (TOC)的甲烷 ?本文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上述问题 .首先根据热解实验数据推导出甲烷及Ro 的动力学参数 ,并利用这些参数结合待研究地层的沉积埋藏史 ,恢复该地层的古地热史 ,最后计算出有机质在Ro=0 6 9%时所产生的甲烷数量为 96mL/ g(TOC) .结果说明 ,仅从干酪根生烃能力的角度来看 ,该地层中的甲烷应主要为干酪根原地热演化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何锦文 《科学通报》1988,33(14):1088-1088
浙江长兴煤山的Z剖面是中国南部二叠系与三叠系分界的层型剖面,也是世界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候选层型剖面之一。最近,笔者在研究该剖面的粘土时,在上二叠统顶、下三叠统底部的混生层1,2,3的粘土层中首次发现了为高温石英所具有的六方双锥晶形的石英。高温β-石英常见于酸性火山喷出岩中。因此,这个发现不仅证明了晚二叠世(长兴阶)、早三叠世初长兴煤山地区曾受到一系列火山活动的影响,而且为进一步研究二叠-三叠系事件地层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前石油压裂领域中所用的清洁压裂液基本均在碱性条件下成胶.强碱性液体在地层中与岩层反应生成的不溶沉淀物将会对储层渗透率造成严重的伤害,并在施工设备表面形成污垢难以清除.本文所述的强酸性清洁压裂液是一种新型的清洁压裂液,通过由表面活性剂和反离子盐在酸溶液中形成的黏弹性流体而进行携砂压裂,其可以在强酸性环境中(pH2)成胶从而有效携砂,并应用于80℃以下的地层之中,其抗剪切性能优良,携砂性能和缓蚀效果好,原油破乳率达到90%以上,在地层中遇油气或遇水均能彻底破胶、无残渣,不会对地层造成永久性伤害该新型强酸性清洁压裂液集合了酸性压裂液和清洁压裂液二者的优点,在保护地层的同时对油气层既有酸蚀作用,又有支撑压裂作用,尤其对含钙砂岩储层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已经成功应用于大庆油田,单井增产达9倍,增产倍比是普通压裂井的2~4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钻     
最近有报道称,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SG—4号钻井经过16年不停工作,其钻头已经深入地下5470米。它所钻取的岩心为石油、矿藏、地质勘探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的奥秘还知之不多,地球科学家通过分析地表岩石、仪器探测等方法获得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但尾这些均是间接方法和认识,有时甚至造成误解。直到20世纪70年代,地球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只有直接给地球开口子,向地球内部"开钻",才是获得地下深部物质和真实信息的唯一办法,这项研究的学名是"大陆科学钻探"。大陆科学钻探实施30年,已有13个国家打了近百口井。最受世界关注的工程便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和墨西哥陨石坑钻探。  相似文献   

17.
云南曲靖玉龙寺组和翠峰山群界线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椿 《科学通报》1984,29(4):232-232
云南曲靖地处扬子地台西南缘,晚志留世和早泥盆世地层发育较好,层内富含生物化石,二地层呈整合接触,被誉为中国志留系-泥盆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的典型地区。本文主要报道该地区辅助层型剖面的磁性地层学持征,提出该地区志留系-泥盆系界线划分的古地磁学依据,并探讨相应地质时期古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周文辅 《科学通报》1964,9(4):364-364
自1959年11月全国地层会议以后,“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以下简称草案与说明书)已于1960—1963年先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两版了。笔者最近结合工作上的需要,对草案与说明书(1963年11月第二版)作了较深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1.地层符号的应用范围问题:目前在地质工作者当中,对地层符号的应用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即用地层符号来表示地质时代的问题。草案中的第三部分,规定了各地层单位的符号,例如K_2代表  相似文献   

19.
慕士塔格7000 m海拔处钻取的一根长度为41.6 m长的冰芯中的总β活化度随深度变化不仅记录到了1963年热核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参考层, 而且更清楚地显示了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灾难所产生的放射性峰值. 这标志着这一核灾难事件清楚地保存在中国西部帕米尔高原高海拔冰芯记录中, 而且可以作为附近高海拔地区冰芯定年中另一个重要的放射性参考层.  相似文献   

20.
华南下-中泥盆统界线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志强 《科学通报》1993,38(8):741-741
自Lonsdale在英国Devonshire发现并定名泥盆系以来,有关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下-中泥盆统界线的划分、对比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虽然该界线的国际层型剖面已经建立,但是它与其它地区地层的对比,特别是不同相区间的对比,仍然困绕着地层学界.近几年来,笔者就这一问题在广西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