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改善移动终端的防静电性能,分析了静电放电产生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对移动终端的损伤.采用静电发生器及相关辅助设备对20部手机进行了静电放电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是静电对移动终端的主要损伤途径.针对移动终端的静电损伤方式提出了移动终端的静电防护措施:改进壳体结构、增加静电屏蔽层、设计接地通道、设计保护电路,再次进行静电放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静电防护措施对移动终端的防静电特性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集成度越来越高,在电子原件的生产、集成过程中,面临静电的威胁也日益严峻,为了有效的避免静电对电子原件的损伤或损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成活率,静电的有效防护是关键所在.通过对静电产生的原理、放电模型、静电防护原则、静电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进行一一介绍,分析了电子装配过程防静电应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后续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区域的管理维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针对静电放电(ESD)电流对设备内部芯片造成的功能性破坏,该文基于静电放电电流在电路板中传导的电气模型,并对静电放电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分析表明静电放电干扰含有大量高频成分,丰富的高频成分会干扰到设备的正常工作。然后,通过对比分析了典型的TVS电路和电容电路对ESD电流的抑制能力,并从理论和实验进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滤波效果在频域和时域两个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TVS和电容的芯片级保护方案,为产品的设计和整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关于实验室静电防护的若干基础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静电来源及放电原理,分析了静电放电对设备和元器件所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实验室在接地系统、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等方面的防静电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用飞机静电防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兵 《科技信息》2012,(30):405-406,408
为保证民用飞机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首先对静电产生的机理以及静电放电的类型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静电防护搭接的措施:安装静电放电器、着落接大地、停机接大地等。通过搭接安装以及搭接电阻阻值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飞机静电防护技术是可行的;静电放电器构造的选择和位置布置决定了静电放电的效果;搭接和接地模型必须按照工艺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满足民用飞机静电防护设计的要求。此外,对飞机复合材料的静电防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某厂控制机机房的静电带电情况及静电危害实例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分析.认为机房内存在着多种静电发生源,是造成控制机静电危害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包括人体防停电系统、防静电操作系统和静电接地系统在内的完整的防护措施.实践表明,采取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淑燕 《广东科技》2013,(16):108-109
随着我国IT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分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及其产品,静电放电损伤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的危害,因此,静电防护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研究了微电子器件静电防护的相关内容,提出了静电防护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现代民航空管设备具有灵敏度高、绝缘强度低、电压耐受能力差的特点。空管设备运行过程对供电质量、防静电放电等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接地处理是缓解静电放电对机房设备的危害的基础要素。机房设备接地质量的好坏,对机房的静电消除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缓解静电放电对机房设备的危害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形成静电危害的基本条件、放电类型、静电测试技术、静电放电理论模型与静电防护理论与技术,并提出了防护静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为群 《安徽科技》2004,(11):45-46
一、物理防范策略 抑制和防止电磁泄漏(即TEMPEST技术)是物理安全策略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主要防护措施有两类:一类是对传导发射的防护,主要采取对电源线和信号线加装性能良好的滤波器,减小传输阻抗和导线间的交叉耦合,另一类是对辐射的防护.对辐射的防护措施又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采用各种电磁屏蔽措施,如对设备的金属屏蔽和各种接插件的屏蔽,同时对机房的下水管、暖气管和金属门窗进行屏蔽和隔离;二是干扰的防护措施,即在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同时,利用干扰装置产生一种与计算机系统辐射相关的伪噪声向空间辐射来掩盖计算机系统的工作频率和信息特征.  相似文献   

11.
DSP通信系统的静电放电电磁脉冲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单片微控制器(SCM)等组成CAN总线通信系统,采用人体-金属静电模型,利用静电放电模拟器对水平耦合板、垂直耦合板放电,对该DSP通信系统进行了静电放电电磁脉冲(ESD EMP)辐照效应实验研究,得出了该DSP通信系统出现"死机"故障的ESD敏感电压值.实验表明,靠近DSP芯片一侧比靠近SCM一侧更易受到静电放电电磁脉冲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微机电系统嵌入式传感器片上系统新工艺上的静电放电防护器件的电路结构。这个静电放电防护结构采用了以地端为参考电位的,多指条晶闸管类器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输入/输出防护,2)电源钳位3)微机电处理过程中的内部传感器电极。本工作也提出了一种在有限的芯片面积下实现静电放电防护等级要求的多指条版图布局。这种静电放电防护设计体系在器件级和片上系统级都得到了测试和验证,有效性和鲁棒性都得到了证实。测试数据表明采用了本防护体系的片上系统在不引入闩锁,漏电流只有10-10A的情况下承受了4.1kV的人体放电模式的静电测试。  相似文献   

13.
集成电路静电放电电压与注入能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静电放电注入时损伤电压与损伤能量之间的关系,本文进行静电放电电压与注入的平均峰值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实验采用静电放电模拟器在人体模型下对几种集成电路器件进行注入放电,通过Agilent inifniium示波器记录并计算得到静电放电注入时相应的能量波形,取五次能量峰值的平均值记为该电压下注入的峰值能量,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注入的静电电压与平均峰值能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带高压物体的电晕放电辐射信号的时域、频域特征开展研究,对静电电晕放电电流、辐射场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完成了静电电晕放电电流及辐射信号实验.研究发现,不同极性电晕放电的辐射场波形测试有明显差别:实验条件为负极性时,先发生电晕放电,但正极性放电发生时,脉冲幅值比负极性时大;负电晕电流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小于正电晕电流.实验结构不同,电晕放电辐射场的特征不同:利用电晕放电针与直流高压源直接相连的实验结构得到的放电波形的上升时间为十几个ns,频率分布集中在20~100 MHz;利用孤立导体电晕放电实验结构得到的放电波形的上升时间为几个ns,频率分布集中在200~600 MHz.结论对于研究带高压物体的电晕放电辐射信号特征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静电放电电磁脉冲理论建模与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电放电效应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IEC6100042标准规定的实验方法与实验平台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的ESD电磁场理论模型,探讨了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对微电子器件作用机理,提出了相应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发火弹药静电放电中的绝缘垫作用问题,以63式130 mm火箭弹为例,采用相对静电感度测试系统测试两种电火工品不同条件下50%的临界发火电压.使用升降法统计不同条件下50%临界发火电压估计值,通过比较相同条件下有无绝缘垫时的电压,发现二者的差值在标准误差范围内.这表明可以将弹体所接受的能量视作全部作用于火工品上,绝缘垫起不到防静电作用,必须采用其它的静电防护措施杜绝电发火弹药的意外发火.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石油化工企业由于蒸汽使用过程产生的静电放电而引起的静电危害,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小间隙静电放电中,电极移动速度影响放电参数,引起测量结果数离散性和低重复性。该因素和气体压强、温度、湿度等多个因素同时作用,是导致国际电磁兼容标准迄今尚无非接触静电放电测试标准的主要原因。我们研究团队研制的新型测试系统,可测量静电放电各参数随不同因素变化的影响。在控制气体压强、温度、湿度不变的情况下,在以不同速度向靶移动放电时,放电电流峰值、电流的上升斜率以及波形都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研发的新型ESD测试系统,改变电极向靶移动速度,观察放电电流峰值的相应变化。研究讨论了实验测试中,通过控制其他因素恒定,改变电极移动速度,获得在一定不同带电电压下小间隙放电电流各参数的差异。对实验测量结果初步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可为深入研究非接触静电放电性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ISO 10605第二版标准的要求,介绍了汽车电控单元静电放电测试中应用的测试设备、测试方法及其防静电设计的部分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产品SMT生产过程中,静电放电往往会损伤器件,甚至使器件失效,造成严重损失,因此SMT生产中的静电防护非常重要。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电子产品制造中的静电产生源及静电防护原理,较详细地介绍了SMT生产中的一些静电防护技术基础与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