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近半个世纪以前,美国天文学家德雷克提出假设:根据纯粹的概率统计,银河系可能有着丰富的类地行星.现在,对曾经是类日恒星的白矮星所进行的观测表明,绝大部分的类日恒星至少曾经拥有一个岩石星球.在银河系的几千亿颗恒星中,类日恒星占半数以上,因此这意味着可能有几百,甚至几千种文明存在于我们的星系中.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11):5-5
如果在银河系邻近星系中的恒星发生伽马射线大爆发,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一些科学家最近指出,这样的爆发可能在大约4.4亿年前向地球遍撒化肥,并最终使得地球陆地上绿意盎然。 至少在过去10年中,科学家一直猜测伽马射线大爆发曾经在远古地球上导致了数次生物大灭绝。伽马射线爆发被认为可能是超新星(即老年恒星爆炸)的副产品,也可能是致密(超高密度)恒星——中子星相撞的结果,爆炸和撞击释放超大量的高能辐射——伽马射线,这些射线聚集成两股“灯塔”式的超高能光柱。 迄今为止观察到的几乎所有伽马射线大爆发,都发生在那些遥远的星系。不过,在这去几十亿年中,至少有  相似文献   

3.
《科学24小时》2010,(11):52-52
当一颗类日恒星走向生命尽头时,会逐渐释放出表层的气体和尘埃,在恒星周围形成一个如同水彩画一般精致美丽的“外壳”。IRAS23166+1655正处于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那颗包裹在厚厚尘埃中的濒死恒星是飞马座中一对双星中的一颗。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人们只知道大空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虽然伽利略(16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曾经指出,天上还有数以万计的星星亮度太小,不用望远镜就看不到,但可能存在暗行星这件事仍未引起天文学家的关注。 专家失之交臂 乐师一举成名 1781年3月13日,英国乐师、业余天文爱好者威廉·赫歇尔用自制望远镜测量恒星位置时,突然看到在双子星座中有一个天体,这是一颗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广袤宇宙中最著名的一颗恒星,我们常常将太阳当作比较其他恒星大小的标准。其实,绝大多数的恒星都很小,它们往往只有太阳质量的10%~20%。如果我们将它们称为小恒星的话,那么太阳就是中恒星,而大恒星的质量往往是太阳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恒星家族的分布规律很有趣——小的多,大的少。如果按比例来估算的话,一颗大恒星的存在,往往意味着  相似文献   

6.
寻找星族Ⅲ     
不久 ,天文学家也许就能发现宇宙中第一代恒星的踪影了———它们可能都是些庞然大物。大部分创世纪的故事都从第一缕光开始。在天文学家眼中 ,当耀眼的大爆炸退去之后 ,宇宙随即就陷入了漫长的黑暗至少 1亿年。引力将气体拉拢到一起 ,但是仍旧没有一丝光芒。之后 ,在某个地方 ,第一颗恒星的核反应被点燃了 ,终于向宇宙投射出了第一缕光芒。这是被剑桥大学天文学家马丁·瑞斯(MartinRees)称为宇宙的“黑暗时代”的终结 ,同时它也开启了恒星从诞生到死亡的轮回之门。多年来 ,天文学家想了许多办法来探测第一代恒星曾经生活、爆发的…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5,(3):9-9
有一次和另一颗恒星相遇时,太阳可能当了一回"偷星贼"。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暗示。太阳的引力可能曾经将围绕另一颗恒星运行的星子("婴儿"阶段的行星)拖到了太阳系以内。这要从2004年说起,就在2004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已知环绕太阳运行的最遥远天体--微型行星塞德娜。塞德娜星不仅比冥王星距离太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窗     
太阳曾经也有“伴侣”日前,美国多所大学的科学家宣称,太阳可能也曾是某个双恒星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太阳可能拥有过一颗伴星。之后,不知是何原因,这颗伴星逐渐远去,只留下太阳“独守空房”。有关成果的论文发表在5月份出版的《发现》杂志上。科学家们是利用不久前发现的“赛德纳”小行星所拥有的独特运行轨道推算出这一结果的。据介绍“,赛德纳”的椭圆形轨道似乎被某种外力拉长,公转周期长达1.2万年。科学家认为“,赛德纳”和柯伊伯带中那些运行轨道怪异的小行星可能受到了某颗未知恒星的吸引。科学家们认为,这颗未知恒星并非仅仅是从…  相似文献   

9.
鲸鱼座天仑五星是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科学家们曾经普遍认为,环绕它运行的行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一些研究者最近指出,这个太阳系附近的星系中存在的小行星和慧星的数量估计是太阳系中的10倍,因此,该星系中被认为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0.
<正>探索早期宇宙中的恒星形成是当前天文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南京大学施勇研究团队通过研究2颗"化石"星系来探索贫金属条件下的恒星形成,研究成果表明宇宙原初气体可能无法有效地形成恒星.该研究工作于2014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4/n7522/full/nature13820.html).大约130亿年前,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这些恒星和星系诞生于宇宙原初气体,由氢和氦两种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11.
天体的密使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曾经说过:“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不能得到的知识。”另一位著名的法国天文科普家弗拉马利翁在1860年也认为:“要解决行星世界上的热度问题,我们所要的数据是永远不可能得到的。”但是天文学家们只用了短短的100多年,就掌握了比恒星化学元素、行星温度多得多的宇宙天体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前沿     
正恒星耀斑有助发现生命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行星主星发出的恒星耀斑猛烈且不可预测,但并不一定会阻止生命的形成,而且可能有助于发现生命。通过将三维大气化学和气候模型与从遥远恒星观测到的耀斑数据相结合,研究团队发现,恒星耀斑可能在行星大气和可居住性的长期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恒星耀斑是由恒星发出的,是磁成像的突然闪光。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一组天文学家日前宣布,在一颗类日恒星附近发现了3个"超级地球"。法国和瑞士的天文学家们称,他们在智利腊希拉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利用一台尖端的"行星搜寻仪",发现了3颗行星环绕在距地球42光年处的恒星HD40307周围。天文学家们说,他们正在研究的那片天区可能含有45颗行星,其中绝大多数在快速地围绕着HD40307旋转,每50天左右环绕1周。  相似文献   

14.
<正>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恒星,大部分的恒星都拥有围绕它运转的行星。"在这些行星上,不可能没有生命",抱着这样的想法,寂寞的地球人开始在宇宙中寻找我们的同伴——外星人。在几十年前,美国就发射了"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着人类的信息飞往遥远的太阳系之外。而且,人类还建立了很多规模庞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准备接收外星人的信号。此外,很多项目还动员了全世界的电脑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谢懿 《世界科学》2004,(5):24-24
褐矮星质量太小不能成为恒星,但是按照传统的分类也不能将其分类为行星,它们一般都是孤立的。不过褐矮星同时具有恒星和行星的一些特征,而且它们的质量也处于行星和恒星之间(从10个木星质量到75个木星质量不等)。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褐矮星可能掌握着恒星和行星形成的线索。过去的5年时间里在太阳系附近以及在年轻的星团中发现了几百颗褐矮星,由此天学家对它们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满天的恒星中,很多都是双星。它们相互围绕着对方运转,或者围绕着相互的引力中心运转。当一颗恒星运行到另外一颗恒星前面的时候,就会带来光度的变化。这早已经成为天文学上的常识。这种恒星相互遮掩造成的天文现象称为"掩星"。科技进入新时代后,天文学家开始寻找日外行星。为了找到一个新  相似文献   

17.
张坚 《科学通报》1994,39(8):720-720
自1965年首次探测到羟基(OH)脉泽源以来,天体脉泽源的观测与研究已成为研究恒星早期活动及晚期演化的有力手段.在目前已知的各种天体脉泽源中,OH脉泽源由于分布广、辐射强,并且与恒星早期形成和晚期演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习惯上将OH脉泽源分为两类.一类产生于恒星形成区,称为星际OH脉泽源.另一类产生于晚期恒星包层,称为恒星OH脉泽源.  相似文献   

18.
一项新研究发现: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不像当今的恒星这样发出光亮,它们可能是不可见的"暗恒星",暗物质粒子的互相残杀为之供应能量.研究人员称,那些恒星是极其庞大的.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科学家最近首次发现某些原始恒星(其质量为太阳质量的5.5万~5.6万倍)可能死得很不寻常。这类恒星的寿命不超过170万年,它们是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在死亡时,它们很可能会以超新星的形式彻底燃尽自己,不会留下剩余的黑洞。第一代恒星之所以令科学家特别感兴趣,是因为它们产生了首批重元素(除了氢和氦之外的其他化学元素)。在死亡过程中,它们把自己的化学产物喷射到外太空,为后面一代又一代恒星、  相似文献   

20.
一项新研究发现: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不像当今的恒星这样发出光亮,它们可能是不可见的"暗恒星",暗物质粒子的互相残杀为之供应能量。研究人员称,那些恒星是极其庞大的。暗物质是不可见的,构成了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在早期宇宙的演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在第一批恒星的形成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