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北京西山压力影构造中核心矿物的三种原始位态。设计了三种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从而解决了压力影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问题:a.核心矿物是否旋转;b.影中矿物就位的空间是如何形成的;c.影中矿物的物质来源。同时,根据北京西山压力影构造的同构造变形和生长特征,本文修正了Ramsay等(1983)的压力影“刚性纤维模型”。进而用图示法建立了不同应变状态下纤维束的几种可能模型。然后,本文建立了两大系列的利用同构造纤维状压力影进行有限应变和增量应变测量的计算公式,并将其编译成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2.
皖南地区太平复式向斜形成于印支期,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构造解析可知该向斜构造主要是两期构造叠加的产物,即早期褶皱(F1)形成于加里东期,其构造样式主要为区域性开阔宽缓褶皱,规模巨大,为复式褶皱,其构造线呈北东东或近东西向延伸;晚期褶皱(F2)形成于印支期,其样式为线形紧闭-中常褶皱,规模较小,呈平行排列的简单褶皱,其轴迹呈北东或北北东向。两期构造斜跨叠加,使早期褶皱轴迹向北东偏转。深入研究区内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对区域构造属性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埕岛地区埕北20潜山带裂缝类型、发育期次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并应用潜山测井解释模型,揭示埕岛地区埕北20潜山带的裂缝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通过应用碳氧同位素特征判定方法对其裂缝的发育期次进行划分,并依据区域岩性、构造应力场及断层活动分析,对潜山裂缝的发育控制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埕北20潜山带主要发育风化破裂缝和构造破裂缝两种类型;风化破裂缝为网状缝,以高角度为主,分布于不整合面下脆性地层中,构造破裂缝多为斜交缝,形成于拉张和挤压双重构造环境中;两种裂缝在测井响应上均表现出扩径、声波时差增大、低电阻率的特征;裂缝发育主要经历了3个期次,以印支期发育为主,形成了加里东—海西期风化缝、印支期构造缝和燕山期—喜山期拉张缝;裂缝形成受上覆岩性、构造应力场、断层活动等多种因素控制,一般发育在灰岩、白云岩等脆性岩石中,且在无上覆石炭-二叠系砂泥地层覆盖区,或构造应力高值区、断裂带集中发育区。  相似文献   

4.
 随着震旦系-下寒武统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对古构造格局有了新的认识,该地质时期发育呈南北向展布的隆坳构造。桐湾期、加里东期、印支期为四川盆地3 期关键构造变革期,其不整合分析是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通过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研究,分析构造变革对古构造演化的影响。基于钻井、野外露头、地震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震旦纪-早寒武世古构造演化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1)3 期关键构造变革形成了震旦系-下寒武统(桐湾期)、中上寒武统-二叠系(加里东期)及上三叠统-侏罗系(印支期),7 个区域性不整合;2)不整合具有叠合性、迁移性特征,叠合性主要反映构造继承性,迁移性主要反映古构造的变迁过程,依据不整合发育特征,高石梯-磨溪构造区构造演化划分为发育期、调整期及稳定期3 个演化阶段;3)不整合与隆起区丘滩体叠加控制了震旦系岩溶储层发育,不整合面可作为油气运聚优势通道,不整合迁移性有助于分析古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消亡。分析认为,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特征分析对认识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构造后期演化及油气运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激光拉曼特征、均一温度等方法,结合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刻画并探讨川东地区檀木场构造向斜区WT1井中二叠统茅口组成藏演化及控制因素。茅口组至少经历了4个油气成藏演化阶段:中-晚三叠世的古油藏形成期、早-中侏罗世的古油气藏形成期、晚侏罗-早白垩世的古气藏形成期及晚白垩以来的气藏调整定型期。多套烃源接力持续供烃是茅口组气藏的物质基础,表生期岩溶及埋藏期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晶间孔、粒内溶孔为古油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印支期开始发育的开江古隆起与早期发育的通源断裂为茅口组油气聚集提供了构造条件和高效的运移输导通道,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弱调整改造使茅口组气藏得以保持。在具有古构造背景的宽缓向斜区,茅口组成藏条件优越,具备大规模的勘探潜力,可作为四川盆地茅口组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某煤矿的断层、褶皱等主要构造分布特征,分析该矿井地质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对照该镇矿区地质构造发展,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了矿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和形成机制,讨论了周期时间。结果显示:矿区构造呈近南北向东倾斜的总趋势,单斜构造,地层扭曲的方向大致沿走向自北向南;该矿区构造主要经历了三期地质构造运动,即印支期的运动、燕山期的运动和喜马拉雅期的运动,其中燕山运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认识高陂矿区构造特征入手,分析了矿区构造演化过程。文章认为,高陂矿区的褶皱主要是高陂向斜,后期形成了较多次一级褶曲;区内存在三类断层:滑覆断层,边界逆断层,小型断层。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三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高陂向斜,东西边界断层,次一级褶曲,小断层;燕山中晚期形成南北边界断层,并使高陂向斜南高北低。  相似文献   

8.
苏、皖、浙交界逆掩—推覆构造及构造分带性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区主要发育北东向构造,其北缘弧形构造的存在;逆掩断层、推覆体普遍发育;构造变形自西北至东南出现明显的分带性,成为主要的构造特征。综合研究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后,作者认为主要构造是重力滑的产物。晚三叠世、东南的“江南隆起”、昆嘉大背斜较大幅度地上升,西北的下扬子大向斜相对下降,形成沉积盖层向北西倾斜的产状,为印支期重力滑动提供重要的坡度条件。在其他地质因素配合下,重力驱使岩石层沿斜面由东南向西北滑动。滑动岩石层的前锋在长江一带受阻发生强烈挤压,产生紧闭褶皱、逆掩断层,并构成弧形构造;尾端,由于拉张作用而在浙北地区形成北东向的张性断裂和构造剥蚀带。燕山期,基底断裂发育,块断升降造成岩块的抬升、掀斜为这个时期的重力滑动提供了新的坡度条件,导致了推覆体的发育。重力滑动塑造的构造在空间上有规律的布局为本区寻找油气藏提供了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龙门山中段中生代盆地的基底性质、沉积构造组合和构造变形,论证了川西拗陷是在印支期发育于扬子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的弧背(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是经印支期构造变动和喜马拉雅期叠加改造形成的推覆构造;并讨论了龙门山中段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中段前山带构造特征及油气赋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龙门山中段前山带的横向构造特征和纵向的构造变形层次,并从构造形成演化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大园包隐伏构造的油气赋存条件。研究表明,本区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期,止于喜马拉雅晚期,主要发育浅层次脆性变形的推覆构造、以彭灌飞来峰群为代表的滑覆构造以及滑脱构造。大园包构造为推覆体之下的隐伏构造圈闭,印支期-燕山早期隆起带上的正向古构造圈闭是其早期油气聚集的关键,晚期构造裂缝改善了超致密砂岩的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良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桥头河向斜是涟邵煤田重要的含煤向斜盆地之一。该向斜的不同构造部位,其次级褶皱、断裂构造特征有着显著的不同,对煤层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为指导煤矿的探采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图7,表2,参2。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岩溶水径流强度、水量收支状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以及深入认识隧道通过层位地下水的贮量 ,需要对岩溶水的补径排条件及收支状况进行均衡分析。根据毛坝向斜的地质环境条件 ,采用降水资料类比生成岩溶水排泄量的流量过程曲线的手段 ,较好地实现了缺少足够的水量动态资料情况下的均衡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深部承压岩溶水系统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表调研、深孔勘探与抽水试验以及氢氧同位素测试 ,揭示向斜核部存在深部岩溶承压水系统 ,局部地带以绕轴与断层带局部承压径流的形式沟通向斜东西翼的水力联系 ,深部承压岩溶水系统在整个向斜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隧道施工时 ,应做好防水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剖析岩溶发育深度控制模式的基础上 ,分析了毛坝向斜岩溶发育的控制性基准面 ,认为毛家院子以南 ,向斜核部及东翼 ,岩溶洞穴发育深度在海拔 90 0 m以上 ;向斜西翼及毛家院子以北的核部及东翼 ,岩溶洞穴发育深度应在海拔 85 0 m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两种不同成因海泡石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发现,热液型海泡石和沉积型海泡石的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热液型纤维状海泡石MgO、SiO2含量高,Al2O3含量低,为富镁海泡石;沉积型粘土状海泡石MgO、SiO2含量低,Al2O3含量高,为富铝海泡石。而且,两种不同成因的海泡石结晶形态的差异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热液型海泡石Mg2+、Si4+高,Al3+低,接近理想值,易结晶形成长纤维状;而沉型积海泡石Mg2+、Si4+较低,Al3+高,结晶颗粒细小,为粘土状,但在电镜下观察仍呈纤维状。  相似文献   

16.
许多研究者对纤维层的压力损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行了良好的结果。不过,这些研究均是假定气流为小雷诺数流,即层流,而在工业应用中,无纺纤维层常常在大雷诺数流中运行。作者给出了大雷诺数流场中单位长度纤维上无量纲流体阻力的定义式,并用类比法求得了这种无量纲流体阻力和纤维层压力损失的计算式,最后用实验证实了这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地层关系、构造变形分析及有限应变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位于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前缘的唐王寨向斜主体,为大型外来岩块。它与龙门山中段彭灌飞来峰群一样,是随龙门山推覆隆起而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滑覆体。  相似文献   

18.
川东地区海相地层沉积早(Z—T2),断褶构造发生晚(N—Q)。断褶构造发育程度低及隐伏构造内致密储层后生孔洞缝发育区控制气藏分布。梁平向斜内及两翼变陡部位发育众多的隐伏构造,向斜是气源区。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出隐伏断层及构造,优选了3个构造,定出4口井位供钻探。  相似文献   

19.
深埋隧道的地质灾害问题对隧道修建的可行性及隧道施工具有重大影响。该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深埋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在此基础上 ,结合渝怀铁路圆梁山特长隧道初步勘测的成果 ,对这一特长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程度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作出了初步评价 ,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华丰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一簸箕状倾伏向斜,内部次级褶皱及断裂均较发育。本文依据勘探及矿井生产揭露资料,分析了井田的构造形态,研究了构造发育的基本规律,阐明了井田构造的基本特征,对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