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两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遵从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这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沿同一直线指向相反的方向。对电量分别为q_1、q_2,相距r 的两个点电荷,它们各自所受的力F_1、F_2,呈现比较复杂的情况。我们选取下面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只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做功时与平衡力做功是不同的。平衡力做功总是等于零,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却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惯性力浅析     
<正>在一些理论力学教材中,将惯性力描述为:因为外力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由于其惯性而引起的运动物体对施力物体的反作用力,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加速度相反,作用对象是施力物体.这样的定义将物体惯性力与其所受外力的反作用力等同起来,在概念上极易引起混淆.本文对有关惯性力的基本概念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电荷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电荷有两种?为什么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为什么符合库仑定律?这些都是物理学的最基本问题。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物质微粒,暂称电质子,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多于其期望值,呈过剩状态,就呈正电性;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少于其期望值,呈缺乏状态,就呈负电性;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等于其期望值,呈饱和状态,就呈中电性。带电物体有向空间交换带电和不带电的微粒子以达到其中性状态的性质。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交换带电和不带电的微粒子实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力的大小符合库仑定律。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物质影响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但不影响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功的定义“力对物体所作的元功等于力和力所作用的那个质点的元位移的点积,即”。由于两个相互作用的质点例如两个相互吸引的小球所完成的位移一般是不相等的,即,所以质点1对质点2的作用力对质点2所作的功dAF一般并不等于它的反作用力对质点1所作的功的负值。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功的总和并不等于零,即dAF+dAF'≠0。这一点具有极重要的物理意义。为了说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功的总和dAF+dAF'所具有的物理意义,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所谓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一、怎样讲解负功和不作功的问题1、功的定义:作用到物体上的力所作的功等于力在力的作用点的位移方向的分量(Fcosθ)和位移(S)的乘积。设有一力 F 作用在物体上某点 P,我们称这点为力的作用点。设此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运动时,力的作用点的位移是 S(图1) ,力和位移间的夹角是θ。在计算力所作的功时应把力 F 分解成两个分量,一个是沿位移 S 方向的分量 Fcosθ称为有功分量,另一个是沿与位移垂  相似文献   

7.
物体的重量定义为“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而使它受到的力。”重量也叫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它是使物体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这就表明:重力是引力性质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引力的全郎,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就方向而言,引力指向地心,重力指向则与地心稍有偏离。一、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点间的引力为:f=G((m_1m_2)/(r~2))。地球上的物体不很大时,可  相似文献   

8.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测定英国科学家牛顿大约在300年以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是用数学关系来描绘引力是如何根据两个物体的距离以及它们的质量而定的.一开始研究人员们就在寻求这一引力的偏差,但都没有凑效.相反,这些努力大大增加了实验与理论相符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张振云 《科技信息》2007,(11):213-214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合力为零.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相似文献   

10.
史芹 《科技信息》2010,(16):I0115-I0116
使用力学传感器设计新实验,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模拟演示,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时间之间的图线及数值的实时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非常吻合,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镜子能颠倒左右,似乎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例如在化学中,我们就会把镜像对称的旋光异构体分别称为左旋和右旋。那么,左右和上下都是性质相同的方向,为什么在镜子里会有差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思维实验。假设在你和镜子之间,躺着一个面朝镜子的人。那么,你眼中他这个物体的左右颠倒了吗?在这种情况下,你眼中他这个物体的左右,应该是他的头与足的方向。很显然,镜中他的头与足并没有颠倒。但在他  相似文献   

12.
平动的物体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同时做直线运动时,可以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旋转的物体与平动的物体也一样具有类似的性质。正在旋转的物体,如果令其转动轴在特定的方向转动时,物体的旋转和其转动轴在特定的方向转动将会叠加合成,从而导致旋转物体的转动轴指向遵循右手螺旋定则沿特定方向偏转,这个过程称为旋转物体的轴转动叠加过程,旋转物体的转动轴沿特定方向偏转定义为旋转物体的轴转动叠加效应。实验同时发现旋转的物体还具有其他力学效应,类比爱因斯坦相对有关高速运动(平动)物体引发的力学效应,再联系广为人们关注的UFO,我们也可以对高速旋转的物体可能具有奇异的力学效应做一些自由的猜想。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静摩擦力的方向,物理课本中指出;“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教学中,学生对“相对”二字较难掌握,常在解答问题时出错。如: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若物体与圆盘间的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物体将沿切线方向运动。因此,学生就问:“这与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不是相互矛盾码?”  相似文献   

14.
能量从一个物体(或介质)向另一个物体(或介质)的有效传递被称为阻抗匹配。本文探讨如何在作弹性正碰撞的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间达到能量完全传递的理论,并介绍了相应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5.
内六大行星自转速度长期演化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六大行星自转现状,在扣除物质密度不同等因素对速度影响后,有离太阳近的行星,自转就慢,离太阳远的,自转就快,以地上上运动物体受到阻力的现象及太阳系主要特征为据,提出运动物体产生一个类似于运动电荷磁场的场(称为U场)U-场强度与物体的动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通过U场,对行星自转演化成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1686年,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根据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其创立的动力学定律,经过周密的理论分析和数学运算,首次发表了他发现的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表述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以一力吸引着,这力和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作用在它们质心之间的连线上。用数学式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7.
除三定律外,牛顿还有关于力的两条说明,即(一)、所谓ViSinita,或物质固有的力,是每个物体被其一定的量而存在于其中的一种抵抗能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其原来静止状态或者在一直线上等速运动的状态。(二)、外加力是一种为了改变一个物体的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加于其上的作用力。爱因斯坦在他发明了相对论之后说:“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思想”。“力”是牛顿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本文就“力”的概念和定义,谈一点肤  相似文献   

18.
探索性突验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它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学习,能够从多方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以运动第二定律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一、探索性实验课的进行方法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指出,运动第二定律是概括物体受力作用的运动中,加速度跟力和物体的质量间的关系。因此,突验应分两部分讲行: 1、使质量一定,找出加速度跟作用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伟 《科技信息》2013,(15):322-322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揭示了物体的物体的一个重要性质——惯性:物体总是保持原有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本文就惯性定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产生静电场的电荷之间作用着静电力.库仑定律可以计算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力,但对更为复杂的带电系统,用库仑定律去计算其中一个物体受到所有其他物体上电荷的作用力是很麻烦的.本文从系统的静电能入手,讨论充电系统中某一物体上所受到的静电力,并介绍静电场的应力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