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水解法制备壳-核式SiO2/TiO2复合颗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钛酸丁酯、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了单分散的SiO2/TiO2复合微粒;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对所得复合微粒进行了表征.AFM和TEM的观察结果表明,SiO2/TiO2复合粒子呈核一壳结构,内核粒径约130nm、表面SiO2包覆层厚度约30nm.XRD分析表明复合微粒内核为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表面包覆层为非晶态SiO2.此外紫外-可见吸收谱表明该复合微粒具有优良的紫外屏蔽和可见透过的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硬脂酸修饰的复合 SiO2-Zn(OH)2微粒,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微粒结构和磨损表面进行了表面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微粒粒径均匀一致;表面修饰剂硬脂酸与复合微粒之间存在化学键;复合微粒中 Zn(OH)2和 SiO2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使Zn原子的结合能增大;添加 0.125%表面修饰 SiO2-Zn(OH)2在较低载荷下即可显著提高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红外光谱表征纳米SiO2复合体系发现:纳米SiO2和有机基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对于二者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核—过渡壳”结构模型.流变性能测试表明:纳米SiO2加入体系后,体系的最大动态表观粘度、最大剪切应力和触变指数分别提高了约40倍、约40倍和67.36%;纳米SiO2复合体系的剪切速率一粘度曲线,在低剪切速率下与高分子溶液相似,在高剪切速率下会发生“波动”.用“核—过渡壳”结构模型对纳米SiO2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进行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以纳米SiO2水溶胶为种子,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壳中含氟的SiO2-含氟丙烯酸酯核壳纳米复合乳胶粒子.通过透射电镜及动态光散射法证实了该乳胶粒子的微观核壳结构,并且该乳液的粒径分布窄,乳胶粒子大小均匀.另外,利用红外光谱及表面光电子能谱分析了乳胶粒子的化学结构,结果证明含氟丙烯酸酯单体能够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到核壳结构乳胶粒子中.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简单的通过溶胶-凝胶结合氢气还原制备Ni/SiO2核壳纳米复合颗粒,然后以乙炔为碳源通过在适当温度下裂解乙炔制备碳包裹Ni/SiO2核壳纳米复合颗粒的方法.结果表明,频率直到1GHz所得样品的复合磁导率的实部μ′几乎保持不变,而虚部μ″一直保持在很小的值.本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获得具有好的软磁性能的软磁复合物的方法,尤其是在高频范围.它的物理机制为:由于Ni核之间的非晶氧化硅壳层的绝缘作用,导致了样品的电阻增加,减少了高频阶段的涡流损耗作用,使得复合物的复合磁导率的实部μ′几乎保持不变,而虚部μ″一直保持在很小的值.抗酸性研究表明,通过表面包裹碳,Ni/SiO2核壳纳米复合颗粒的抗酸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种简单的通过溶胶-凝胶结合氢气还原制备Ni/SiO2核壳纳米复合颗粒,然后以乙炔为碳源通过在适当温度下裂解乙炔制备碳包裹Ni/SiO2核壳纳米复合颗粒的方法.结果表明,频率直到1GHz所得样品的复合磁导率的实部μ′几乎保持不变,而虚部μ″一直保持在很小的值.本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获得具有好的软磁性能的软磁复合物的方法,尤其是在高频范围.它的物理机制为:由于Ni核之间的非晶氧化硅壳层的绝缘作用,导致了样品的电阻增加,减少了高频阶段的涡流损耗作用,使得复合物的复合磁导率的实部μ′几乎保持不变,而虚部μ″一直保持在很小的值.抗酸性研究表明,通过表面包裹碳,Ni/SiO2核壳纳米复合颗粒的抗酸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nano-SiO2/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并以此乳液配制耐沾污外墙乳胶涂料。研究了nano-SiO2掺量和壳层丙烯酸酯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对乳液成膜和外墙涂料耐沾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纯丙乳液和纯丙与胶体SiO2共混乳液,以nano-SiO2/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配制的外墙乳胶涂料在漆膜致密性、硬度、耐水性、耐沾污性等方面都大大改善。SiO2最佳掺量为乳液配方总量的5%左右,高于此掺量,乳液的稳定性大大降低,漆膜变得硬而脆。随着壳层丙烯酸聚合物Tg的降低,乳液最低成膜温度显著降低,但漆膜耐沾污性也随之较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纳米SiO2/淀粉浆料共混物上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改变纳米SiO2微粒对淀粉浆料的用量,采用小型浆纱机对纯棉经纱进行上浆实验,研究了无机纳米SiO2的用量对淀粉浆料上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淀粉浆料中添加纳米SiO2微粒之后,对提高淀粉的浆纱性能具有显著效果,当纳米SiO2微粒与淀粉的配比量为干重比0.5%时,其浆纱耐磨性最好,毛羽降低率最高,浆纱增强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冷气溶胶灭火技术的现状,对超细微粒及复合粒子冷气溶胶灭火剂的制备、性能指标及灭火效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研究表明,NH4H2PO4超细粒子及NaHCO3/SiO2复合粒子应用于冷气溶胶灭火剂是可行的,并显示出较好的灭火效能。  相似文献   

10.
TiO2/S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SiO2胶体,并将其与锐钛型TiO2微粒复合制得TiO2/SiO2催化剂。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表面形貌,用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结构。以敌敌畏溶液等为体系,考察了TiO2/SiO2的催化性能,同时与单一的锐钛型TiO2作对比。结果表明,TiO2/SiO2具有比TiO2更强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硫酸钠转化氯化钾制取硫酸钾工艺流程确定的条件下,分别取原料配比、加水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及不同水平进行制取钾芒硝和硫酸钾的正交试验,得到其相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硫酸钾未经洗涤纯度可达95.5%,Cl-含量低于1%。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农用硫酸钾行业生产工艺现状和特点,就目前市场态势作了具体分析,并就今后我国农用硫酸钾行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石膏转化法生产的粗产品硫酸钾滤饼体系,应用电位滴定,测定了滤饼中硫酸钾含量,并建立二阶微商法计算终点体积和终点电位的数学公式和编写相应的FORTRAN程序求解。实验结果与四苯硼钠重量法作了对比,平均相对误差-1.85%,方法精密度为+1.26%,钾回收率为99~102%.该法与四苯硼钠重量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报道一种新的硼氢化试剂乙酰氧基硼氢化钾和丙二酰氧基硼氢化钾的制备方法,应用该试剂对烯烃进行了原位硼氢化及相转移催化下与:CCl2的插入反应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乙酰氧基硼氢化钾和丙二酰氧基硼氢化钾分别为温和的双官能和单官能硼氢化试剂。  相似文献   

15.
高铁酸钾的电化学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属铁为正极、以铂为负极材料,13 5mol·dm-3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在隔膜电解池中电化学合成高铁酸钾。理想合成温度为30℃,电流密度约为0 5mA cm2,在饱和氢氧化钾溶液中合成电流效率为58 7%。充电电压为1 92~1 83V。电化学合成时间为2~3h。  相似文献   

16.
黄泛平原砂土钾素状况及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施肥、室内模拟及大量室内分析对黄泛区砂质潮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质潮土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低,缓效钾含量高,二者平均分别为76.4mg.kg^-1和631.7mg.kg^-1,各形态钾含量为水溶态钾<代换态钾<非代换态钾<矿物态钾,代换态钾与非代换态钾分别占全钾的0.32%和3.5%,代换态和非代换钾与土壤物理性粘粒显著正相关,水溶性钾与之成相关,土壤粘土矿物以云母为主,土壤缓效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以氯化钾和硫酸铵为原料离子交换法制备硫酸钾的适宜工艺条件以及提高产品纯度的方法,采用双柱串联吸附及洗脱工艺、可达到较高的树脂利用率和原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用非等温热重法测定了硫酸铵及硫酸铵与氯化钾体系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实验数据以Coats-Redfern法处理得到硫酸铵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为E=122.9kJ/mol,频率因子A=6.695×109S-1,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1953kJ/mol,频率因子A=1.359×1013S-1;硫酸铵与氯化钾体系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为6533kJ/mol,频率因子A=3.023×104S-1,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1915kJ/mol,频率因子A=2.982×1015S-1。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硫酸分解氯化钾制取硫酸氯钾的反应过程,考察了原料硫酸和氯化钾摩尔配比、硫酸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氯化钾转化率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工艺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推导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测定了过二疏酸钾与碘化钾反应速度常数,利用Eyring’s公式计算反应过程的活化参数。研究了离子强度对化学反应活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参数(Ea、Δ ̄≠H_m、Δ ̄≠S_m)与离子强度(I)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熵效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