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劣变花生种子三磷酸腺苷酶和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生种子在贮藏中容易发生劣变,出现种子活力下降现象.我们曾研究过花生种子在劣变时细胞微细结构以及一些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本文报导高活力的和发生劣变后的低活力花生种子胚根细胞内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和酸性磷酸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相似文献   

2.
不同活力花生种子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种子经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后种子活力下降,其蛋白质总含量、胚轴和子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均随之下降,胚轴、子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随种子活力的下降而减少,低活力花生种子胚轴可溶性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显著下降.低活力种子萌发时,贮藏蛋白质迅速降解,而新合成的蛋白质却较少,随着种子活力的下降,胚轴可溶性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的种类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3.
花生种子活力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子活力形成于种子发育过程.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质、蛋白酶和热稳定蛋白与种子活力有密切关系.ABA在种子活力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种子的萌发过程受到ATP含量的调控,ATP水平是种子活力极灵敏的生化指标.而PEG(聚乙二醇6000)处理也可促进与种子萌发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测定不同活力花生种子的ATP含量以及探讨经PEG处理后花生种子的能量变化,将有助于了解种子的劣变机理以及PEG处理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1.材料和方法供试种子花生“粤油551”,1983年春植及秋植种子,由广东省农科院提供.放在干燥器中室温贮藏.人工老化的种子是在高温(32℃)和高湿(90%R.H.或100%  相似文献   

5.
花生种子活力与乙烯释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花生种子萌发时乙烯释放的规律以及一些化合物(BA、GA_3、IAA,ACC、B_9)对种子乙烯释放的影响.讨论了种子活力与其乙烯释放能力的关系、提高种子活力的可能途径.实验表明,种子活力与其乙烯释放能力呈正相关;GA_3和ACC,特别是ACC 能提高种子活力及其乙烯释放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验结果证明,不同活力的花生种子在荫发中异柠檬酸裂解酶(ICL)活性的表现模式不同.随着活力的降低,ICL 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推迟,峰值下降.应用20%聚乙二醇(PEG)在播前进行渗透调节,花生种子活力的提高与IGL 相对活性的增加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还表明,在PEG 渗透期间,花生种子已出现ICL 的RNA 合成.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应用人工加速老化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由于人工加速老化法需时较长,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且易发霉,因此Masgrave 等便提出用甲醇老化法检验种子活力,并认为该法对大豆、豌豆种子活力的检验效果良好。他们还讨论了甲醇对大豆种子的伤害作用。我们曾对贮藏中发生劣变的花生胚根尖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过研究,本试验系探讨甲醇老化法引起劣变的花生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试图找出不同老化法引起劣变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不同贮藏时间对粳型巨胚稻B16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贮藏时间的粳型巨胚稻B1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种子霉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两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极低,种子活力弱,且不耐贮藏,新收获种子,种子活力很强,抗病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
3—5℃低温预处理花生种子,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增强幼苗生长.在亚适温和超适温下萌发时,低温预处理的效应较大.低温预处理对低活力种子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当处理时间从5天延长到13天时,其有利作用随之增加.低温预处理还能提高花生种胚[~3H]-尿嘧啶核苷酸(UTP)掺入到RNA、[~3H]-胸腺嘧啶核苷酸(TTP)掺入到DNA、[~3H]-亮氨酸掺入到蛋白质的能力,并增加ATP含量.这些代谢活性的提高可能是低温预处理提高花生种子活力的生物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花生种子的劣变与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100ppm V_c 和50ppm GSH 分别处理中等活力花生种子,均有提高种子活力的效应.萌发72小时的活力指数和幼苗活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花生种子处理的最适条件,100ppm Vc 为6小时,50ppm GSH 为1小时,在该条件下种子的过氧化物含量较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呼吸强度都较高,外渗K~+、外渗蛋白和电导率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以黄瓜和辣椒为供试材料,采用壳聚糖对于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对黄瓜和辣椒的室内发芽、田间出苗及幼苗素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种子包衣剂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可促进苗期幼苗的生长,增加最大叶的长度和宽度,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可溶性蛋白与过氧化物酶都明显提高,说明壳聚糖包衣对提高蔬菜内在品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花生种子萌发早期事件与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生种子萌发早期,不同活力胚轴的呼吸模式与吸水模式对应一致。吸胀初始活力低的种子吸水快,呼吸强度也高,停滞期后则活力高的种子吸水迅速,呼吸强度亦高。预吸胀处理减轻种子的渗漏,浸泡液的电导率和紫外吸收物质的数值下降,细胞的修复效率与种子活力有关。胚轴的膜脂不饱和度与种子活力亦呈正相关。Ca~(2 )与PAs处理可改善膜透性,减少渗漏,增加膜脂不饱和度。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采种期与种子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85年12月至1986年3月期间7次在四川省西昌地区所采云南松种子的品质和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月上旬以后采集的种子比较成熟,出种率和发芽率高,抗逆性强,耐贮性好,活力高;2月上旬至3月上旬为西昌地区云南松种子最适宜的采种期;球果含水量可作为确定采种期的指标之一。在本研究的采种期内,种子中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荔枝种子脱水敏感性与组织褐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对脱水高度敏感,随着种子含水量下降,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总酚含量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先上升然后迅速下降。其脱水敏感性的原因可能是荔枝种子膜的完整性受到损伤,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的细胞内分室作用丧失,酚类被氧化成醌,从而毒害细胞,加速种子的劣变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紫楠(Phoebe sheareri)种子层积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揭示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内在生理机制,为其休眠解除与促进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鲜饱满的紫楠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层积处理能解除紫楠种子休眠,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85.83%、72.75%。紫楠种子中初始淀粉含量为467.88 mg/g,在层积过程中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均被不同程度地分解。淀粉酶、酸性磷酸酶(AP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不断增强。在整个层积过程中生长素(IAA)、异戊烯基腺苷(IPA)、赤霉素(GA3)含量不断增加,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IAA/ABA(质量比,下同)、IPA/ABA、GA3/ABA不断增大。【结论】紫楠种子是中度休眠的种子,低温层积是加快紫楠种子萌发的较好方式。紫楠种子最主要的贮藏物质为淀粉,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内源激素的协调作用均对紫楠种子休眠的解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种子预处理及生长素质量浓度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及种子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2,4-D质量浓度为8mg/L时发芽率最低,出愈率最高。2)低温处理促进冀麦36种子萌发,抑制其愈伤组织的形成;而对河农326种子萌发及愈伤组织形成无明显影响;引起河农326种子淀粉酶、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3)CaCl2处理促进冀麦36、河农326种子萌发,但抑制其愈伤组织形成,使河农326种子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4)PEG处理促进冀麦36、河农326种子萌发,抑制河农326愈伤组织形成,但对冀麦36愈伤组织形成无明显影响,并明显引起河农326种子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8.
油用与食用向日葵籽形态及主成分差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分析了食用和油用葵籽实和籽仁的大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食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大,种皮多为灰底白纹;油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小,籽实饱满充实,种皮多为黑色;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9%,油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5%,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大都高于油葵;食葵籽仁含油量在30.0%~42.4%之间,油葵籽仁含油量在30%~47.3%之间;葵籽油主要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其油酸和亚油酸较高,约占90%,70%食葵籽的亚油酸含量丰富,达到60%以上,58%油葵籽油酸含量较高,达80%以上;食葵籽仁淀粉含量约14%,油葵籽仁淀粉含量13%左右.食葵和油葵籽虽在某些主成分上有差异,但其划分主要是按其种皮形态、籽粒大小以及嗑食方便性.  相似文献   

19.
额济纳胡杨有性繁殖失败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内蒙古额济纳绿洲胡杨种群的苗库状况、种子雨、种子生活力以及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萌生苗占更新苗的绝大多数;胡杨能够产生出大量的有生活力的种子,胡杨种子散播时间在种群内部存在异质性;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胡杨种子在落种后生活力迅速降低,(6-40)d后绝大部分种子(95%)会丧失活力。种子萌发试验表明:表土层含水量低、含盐量高、生化他感作用是胡杨种子萌发的限制性因子。由于胡杨种子属于短命种子,在其短暂的活力期内没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之萌发,从而造成种子萌发失败。缺水所导致的种子安全萌发生境的缺失是额济纳胡杨的有性繁殖失败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准确认识植冠种子库的生态意义。【方法】以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植冠种子库为研究对象,在果实进入成熟期后每隔一定时间从植冠种子库中采集种子,分别进行萌发测试,种子干质量、含水量、浸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等4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并对种子萌发率和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研究期内,复羽叶栾树植冠种子库中的种子先后经历了生理成熟、成熟脱水、休眠诱导和休眠解除4个生理时期;各生理时期的种子总体上在模拟的秋季变温条件下萌发最好,其次为春季变温,再次为夏季变温;完成成熟脱水的种子在植冠种子库中宿存期间始终保持着高活力水平;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与模拟的春、夏、秋季节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均随着种子休眠的诱导而下降,随着种子休眠的解除而升高,表明抗氧化酶在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获得和保持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证实了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胚胁迫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