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跟范发迪教授的访谈,探讨了他在科学史研究方面的一些独特经历.范发迪教授围绕着他的代表作《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一书,向我们介绍了他进入科学史研究的契机、博物学的选题、相关研究方法等问题,并对未来的科学史研究作了一些展望,最后介绍了他近期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史是属于自然科学各学科、哲学、历史三者的边缘科学。在十八世纪以前,对自然科学史的研究仅限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科学家在“业余”之暇收集整理一些本学科发展的史料。从十八世纪起,科学史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一些专题性科学史著作相继问世。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史进入成熟时期,其标志是科学史从附属于各学科的学科史和专业史的研究,发展到综合科学技术史的研究。1837年英国的惠威尔在总结欧洲各国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综合性的科学史专著。1892年法兰西学院正式设立了科学史课程,由国家任命了第一位科学史教授。以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莫斯科大学、京都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相继建立科学史研究机构,招收科学史研究生。1913年第一本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创刊。1929年国际科学史学会成立。至此,自然科学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史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3.
最近,台湾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林正弘托人带来台湾学者近期的两项成果:一是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 Tai-wanese Journal(《哲学与科学史研究:台湾杂志》),二是Philosophy and Conceptual History of Sciencein Taiwan(《台湾科学哲学和科学概念史》),Edited by Cheng-hung Lin(林正弘)and DaiwieFu(傅大为), Kluwer Academic Pubishers, 1993.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也收益甚丰、感慨良多。在这里,我愿把它们向大陆学术界和同行作一简介,以增进海峡两岸学者的了解和交流。《哲学与科学史研究》是1992年10月创刊的一本国际性的英文学术杂志,由台北远流出版公司(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出版。该刊的执行编辑是Wann-Sheng Horng(洪万生),Yu-Houng Houng(洪裕宏),H.Terence Tai;评论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牛顿研究在欧美国家的科学史领域中仍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光是已出版的各种牛顿传记就有十余部之多。但真正由科学史专家在数十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学术性传记著作,当推1981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永不停息——伊萨克·牛顿传》(Never at Rest:A Biogr-aphy of Isaac Newton,Cambridge U.P.,NewYork,1981)。作者威斯特弗(R.S.Westfall)是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的科学史教授,是研究十七世纪西方科学史的专家,他足足花费了二十年时间才完  相似文献   

5.
杰拉尔德·霍耳顿(Gerald Holton)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和科学史教授,早年从师于操作主义大师布里奇曼,后又在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弗兰克门下受业多年。霍耳顿教授在科学史研究方面卓有成绩,是国际上知名的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霍耳顿在科学哲学上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基旨”(themata或themes)这一概念,借助于这一概念,他把科学认识的哲学研究与历史学、心理学的探讨结合起来,本文将对有关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6.
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欧文·N.希伯特(ErwinN.Hiebert)教授于3月3日至19日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希伯特教授在自然科学史、科学和哲学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对核物理发展史的研究卓有成效。由于他亲自参与过曼哈顿工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因而对美国的核物理发展情况有切身的经验和体会。他对世界科学史研究状况也了解得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7.
国际数学史学会现任(1985—1989)执行主席、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史教授道本周(J.W.Dauben)于今年4月5日至6月12日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道本周教授是国际上知名的数学史家和科学史活动的组织者。著有《G.康托》、《古今数学文献选》等书,这次中国之行是他对亚、欧数国进行工作访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华期间,道本周教授先后与北京、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8.
<正>应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Rob Iliffe教授和美籍科学史学者Sarah Dry博士一行于2015年4月18日至5月8日来华访问讲学。Rob Iliffe 1990年获剑桥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任萨塞克斯大学科学史教授和思想史教授(2012~201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Searle讲席教授),兼任Annals of  相似文献   

9.
<正>牛津大学在科学史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2016-2019年,笔者在牛津攻读科学史博士学位,其间对牛津的科学史研究传统和现状有所体认和观察,印象最深的是其“三史合一”的进路。“三史”指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三大研究面向,其背后的推动者是科学史博物馆、科学史教授讲席、韦尔科姆医学史中心这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教研单位。这些研究方向和教研单位的形成及其整合,是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近50年学科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正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历史系邀请,英国知名科学史学者罗布·艾利夫(Rob Iliffe)教授于2017年9月10日至23日来华讲学。艾利夫现为牛津大学科学史讲席教授,兼任牛津大学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中心(OCHSMT)主任,《科学年鉴》(Annals of Science)杂志共同主编(2006-)等职。艾利夫教授是目前国际科学史界顶级的牛顿研究专家,长期主持"牛顿项目"(The Newton Project),(1)且有多部著作问世。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于1986年5月16日至2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举行。这次会议主要是由悉尼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东方学系组织的。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何丙郁教授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远东历史系主任王赓武教授担任主席,新堡大学历史系讲师,悉尼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主席陈民熙先生担任秘书长,悉尼大学东方学系肖虹(女)博士担任副秘书长。会议主题是:中国的科学技术: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年来《爱西斯》的《文献目录》的有关部分进行计量分析后认为:传统科学史虽不是科学史研究的主流,却是全球科学史事业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在各文化背景的科学史方面,东亚科学史、古希腊和罗马科学史、西方中世纪科学史、阿拉伯-伊斯兰科学史和印度科学史是传统科学史研究主流,前三者是大热门;学科史是传统科学史研究的主体,在此方面,天文学史、医学史、数学史、思想史和技术史是传统科学史研究的主流,前二者是大热门;五大主流学科史也是各大文化背景科学史的主流;在非主流方面,通史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研究是局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卡约里(F.Cajori)是美国数学家和科学史家。1859年生于瑞士,1875年迁居美国,从1887年起,他先后任图伦内(Tulane)大学应用数学教授(1887—88),科罗拉多学院物理学教授(1889—98)、数学教授(1898—1918)、工程系主任(1903—18)、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史教授(1918—30)。他是美国数学学会、科学促进协会、科学史学会会员,美国文理学院研究员,国际科学史学会会员。1924—25年任美国科学史学会付会长,1929年任国际科学史学会付会长。1930年去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数学史刊物,发表数学史文章的围地较少,只有两种科学史期刊和某些大学学报及个别杂志的极少版面。而数学史研究的队伍却在不断扩大,论文量迅速增长。为了应付这种局面,近年来出版了几本数学史专题论文集,一些大学的学报还出了“数学史专辑”。《数学史研究文集》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该文集是由内蒙古师大科学史研究所编辑的不定期连续出版物,由李迪教授任主编,内蒙古大学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中山茂教授(1928.06.22~2014.05.10)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史家,他不仅研究中国科学史,更为中国科学史走向世界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中山茂接受了东西两种不同的教育,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在中国·日本的科学技术史、二战后的科学社会史、大学史等方面都有很多著述。著文追述,一方面,通过中山茂的思想与研究活动,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东西方科学交流与碰撞的历史过程及其特有的方式;另一方面,中山茂在近代日本科学的社会史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于中国科学史未来的研究走向会产生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夏佩尔的科学哲学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佩尔(Dudly Shapers,1928年5月27日—)是美国威克岛Forest大学哲学教授,美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会”成员。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伊利诺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任教。1966年—1975年,他曾担任全美科学基金会主持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规划”特别顾问;1970—1972年担任“科学概念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 科学史是一门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实验事实和观测资料(或数据)为基础,从中发现各种现象变化的规律,由此建立起一种理论体系。科学史研究的“实验事实”则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历史事实或事件,这包括:科学知识本身产生和发展的情况,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库恩在中国     
2022年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100周年及库恩的重要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60周年,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于2022年7月18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举办了“纪念库恩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其中线下约40人,线上近800人。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主任蒋澈博士主持,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范岱年先生、科学史家刘钝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等分别在会上致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王巍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创同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崔伟奇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等分别作了《库恩与后库恩科学哲学》《规范与游戏规则——库恩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库恩哲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库恩与后库恩编史学》的主题报告。本刊从研讨会致辞和专家报告中选择三篇文章集中刊出,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9.
2011年7月,在合肥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上,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颁发了第三届竺可桢科学史奖。清华大学(新竹)历史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卓颖博士荣获优秀论文奖,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承晟博士荣获青年学者奖。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史学是以科学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本文针对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从理论上对科学史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界定了科学史学的研究范畴,以期厘清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提高科学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