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宏强  姚瑶 《科技信息》2009,(23):292-293
在火热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今天,惩戒教育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学校及教师面对80后、90后"可乐"一代的自私、脆弱、动手能力差等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个性缺陷问题和一些问题学生的无知无畏,只能束手无策。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和无奈,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将惩戒教育与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体罚混为一谈,陷入了惩戒教育的误区。本文旨在澄清惩戒教育的误区,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惩戒教育的法律法规,为惩戒教育正名,使惩戒教育有合法的地位,使学校和教师的惩戒教育有法可依,并发挥它应有的积极性,为培养人格健全的新一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教育惩戒是广大教师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必要手段。作为教育惩戒的核心论题,教师教育惩戒权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制度的确认,但还存在基本属性阐释不明、权能揭示不完整以及法律规范体系缺失等局限,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教师教育惩戒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教师面向学生时的一种权力,也是其面向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时的一种权利。教师教育惩戒权既包括师生关系维度上的批评训导权、课堂管控权、物品处置权、义务科处权,也包括教师与学校、教育行政机关关系维度上的惩戒请求权、惩戒建议权、责任免除权以及不合理要求的抗拒权等诸项权能。对于法律规范体系的缺失,应在《惩戒规则》的上位法律法规中对教师教育惩戒权进行明确,从而构建“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惩戒法律规范体系。这既能解决《惩戒规则》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也能够更好地保障和规范教师教育惩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2019年11月,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推动了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行为的合法化进程,但是有关教师惩戒行为的研究以及地方立法在总体上呈现出失范性的特征。通过统一界定既有的体罚概念,确立惩戒行为的决定主体、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统一规定惩戒相关程序和惩戒措施评价标准,研究与创新教育惩戒中的特色机制有利于实现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教师的批评教育权与体罚的法律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了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落实教师的批评教育权,必须厘清教育惩戒权与体罚的法律边界。从法理上探讨,教师的教育权是职务行为,教育惩戒权应赋予学校,而不是教师个人。因而,教育惩戒应置于学校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教育惩戒制度。教育惩戒制度是法律赋予学校的,通过规范的、可以预知的、适度的处罚,使违规学生受到身体上可以承受的痛苦,以警示其改正不良习惯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教师惩戒权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但受社会舆论、教师素质以及法律不健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惩戒权出现了滥用和不作为两种极端的形式。要实现真正的教师惩戒权,需要加快相关教育法律的制定,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改善全社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教师惩戒权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但受社会舆论、教师素质以及法律不健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惩戒权出现了滥用和不作为两种极端的形式。要实现真正的教师惩戒权,需要加快相关教育法律的制定,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改善全社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惩戒对教育而言自古以来就是必要的,但在当前形势下,原本的惩戒观是否依旧合适?教育惩戒是否已成教育管理实践的创新和发展的桎梏?当我们批判甚至抛弃惩戒教育的时候,为何其他国家依旧可以去强化惩戒教育的积极意义?针对国内教师惩戒权的实施困境,从教育实践,社会舆论,国家政策等层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指"灌输"一词,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旨在把政党的或意识形态的观点向受众浸透.在目前的教育中,"灌输"人为的被时间和空间所限制,因等同于一种"强加于人"的方法而倍受质疑.笔者认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于大众(主要是教师个体)头脑中的一种意识.  相似文献   

9.
孙峰 《科技信息》2011,(31):242-242,247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不良行为,恰当的使用惩戒教育,可警示学生,使他们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举止有所控制和改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运用惩戒教育要掌握好时机,要合理、有度,注意区别对待,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说服教育为主,惩戒教育为辅。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惩戒权"和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教权"并存是一个长期存在却深刻影响高校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教育利益、教师职业发展及师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问题。高校教师惩戒权与学生评教权应是平等主体间享有的正当权利。教师惩戒权须在教学过程中行使,对违规离开教学活动场所、违反基本教学规范、扰乱教学正常秩序、行为有违基本道德等行为的学生有权采取训斥、写检讨、扣分等惩戒措施,但惩戒权的使用应适度且合理,行使时应当尊重学生人格权;学生评教内容不能任意拓展,且应当尊重教师人格,当发生学生放弃评教的情形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与评教,而不是利用其行政管理公权力强制学生参与评教。只有当这两种权利在冲突中不断寻求平衡时,才有利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11.
惩戒如同赏识,能成为很好的教育方式。惩戒教育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针对惩戒教育存在的问题,立法机构应尽快为惩戒教育立法、惩戒要具有教育性、惩戒要合理公正、惩戒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救济途径等等,以便惩戒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等理论依据,从大量相关研究入手,通过开展调查和访谈,对教育惩戒现状进行归因分析,结合教育惩戒的运用原则,探讨矫正不良惩戒行为的策略以及在新教育背景下科学的惩戒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因教师过度惩戒所致之学生伤害案件不断发生,因教师放任不管所致之学生伤害案件也时有发生。同样,在高校教师惩戒滥用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老师究竟该不该管学生?应该管到什么程度?这是现有的教育法律体系留给全体教师的困惑。以法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教师惩戒权问题,借鉴经济学中的希克斯改进理论论证通过制度化的方法来解决当前教师惩戒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教师惩戒权的相关规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陶短房  青溪 《世界博览》2014,(16):86-86
正移民的"西化"不仅表现在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家庭状况,也表现在思维模式和处事原则上"融入"对移民来说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融入"最好最快的华人们通常叫"香蕉人"——皮是黄的,但心已经是白的了。话虽如此,很多"香蕉人"别的地方都"全盘西化",但对孩子培养方面还保留着中国式教育方式,给孩子报大量课外培训班。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博览》2013,(8):33-36
西方早教思想的中国化之路蒙台梭利、瑞吉欧、华德福……这些名字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神乎其神的早期教育理论,家长们真的了解吗?远在公元前,当世界其他地区的父母们还依靠神话传说和宗教教义教化子女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孔子、孟子等教育界的祖师爷,出现了"有教无类"这样的教育思想。几千年来,中国教育的精髓都是"教",即便对于刚出娘胎的婴孩,也强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我国学术共同体的潜在力量,目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学术道德缺失产生的教育根源在于缺乏明确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不受重视,教师的教育作用不到位和监督惩戒不力等。因此,必须制定明确的学术规范,开展全方位的学术道德教育,健全监管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清正廉洁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廉政建设事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角,站在廉政建设现实意义的高度,从打造"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完善"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建设"不想腐"的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当前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中的今天,不能忽视惩戒在教育中的强化作用。在运用惩戒手段时,应分析其对象,把握惩戒的尺度、时机。注意掌握好关爱、尊重、勿滥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试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历史以及教育自身的角度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揭示了"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人们深入理解"教师与学生"这一对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涂俊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106-107,113
杜威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指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深邃的教育理念,他向世人传达了其独特的教师职能观,杜威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从做中学"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社会化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和训练者。分析和研究杜威的教师职能观对于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职能的转变将有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